应县政法委、公检法司政府部门邀请,余干县蓝天救援队2025年10月18号开展禁毒志愿者宣传第二场活动。

余干县蓝天救援队

<p class="ql-block">禁毒形势,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毒”二字静静立在盾徽中央,像一句无声的誓言。深蓝与白的碰撞不张扬,却压得住人心。这枚徽章不是装饰,是责任的烙印。我们都知道,毒品从不曾真正退场,它藏在街角、藏在暗巷、藏在年轻人一时好奇的眼神里。而今天,我们站出来,不是为了喊口号,而是为了守住脚下这片土地的清醒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手牵手筑禁毒长城</p> <p class="ql-block">展板立在风里,蓝底白字,“什么是毒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问题简单,答案沉重。我们一遍遍向路过的人讲解:毒品不只是海洛因、冰毒,它也可能是伪装成糖果的邮票,是混在饮料里的“神仙水”。有人驻足,有人摇头,也有人接过传单说一句“谢谢,我得让我孩子看看”。那一刻,我知道,这堵“长城”不是石头砌的,是一双手拉另一双手,一颗心暖另一颗心,一点点垒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2025.10.18禁毒志愿者宣传活动在蓝天救援队集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八点半,救援队门口已是一片红。我们穿着统一的红马甲,帽子戴得端正,像一支即将出征的队伍。横幅展开,“强化禁毒志愿担当 守护和谐安宁”,几个字被风鼓着,猎猎作响。队友们互相整了整衣领,有人笑着说:“今天走的路,可能比救援还多。”可没人退缩。因为我们清楚,救一个人于危难是善举,而阻止一个人滑向深渊,是更大的拯救。</p> <p class="ql-block">🈲毒志愿者活动车队缓慢经过黄金埠街道</p> <p class="ql-block">禁毒宣传地点是梅港乡</p> <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乡道,我们抵达梅港乡。黄墙灰瓦的政府办公楼前,门楼飞檐翘角,像一双张开的手臂,迎接着这场特殊的行动。横幅再次展开,和乡政府的旗帜并列飘扬。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人们的目光更专注。一位老伯拄着拐杖走过来,认真听完讲解,把传单折好放进衣兜:“我孙子在读高中,这东西得带回去给他看。”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禁毒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一场细水长流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梅港蓝天中学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校门口的树影斑驳,学生们还未放学,我们便已列队等候。这里是青春最蓬勃的地方,也是诱惑最容易潜入的入口。我们站得笔直,横幅在风中微微晃动,像一面无声的警示旗。有老师走出来打招呼,说:“你们来得正好,下周我们正好要开主题班会。”我点点头,心里默念:愿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孩子,都能带着清醒走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队友发禁毒宣传单</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人来人往,队友们分散开,走向商铺、走向行人。一位穿黄上衣的男子接过传单,皱眉问:“这东西真能让人上瘾?”我们耐心解释合成毒品的成瘾机制,他听完沉默了几秒,说:“我侄子就是毁在这上面的。”他声音低下去,却把传单攥得更紧。那一刻,宣传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次心与心的碰撞。我们递出的不只是纸,是提醒,是希望,是某个家庭未来可能避免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偏僻场所发禁毒宣传单</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工厂区,这里机器轰鸣,纸箱堆叠如山。工人们在流水线旁停下脚步,听我们讲毒品如何伪装进“提神药”“减肥药”。一位灰衣工人苦笑:“以前真以为这些事离我们远。”我们告诉他,正因在角落,才更需要被照亮。禁毒不是城市的专利,它该走进每一盏深夜还亮着灯的车间,走进每一个以为“与我无关”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沿着乡道前行,我们走向“中科股份科技农服务中心”的蓝色厂房。叉车静静停在门口,像一头休憩的铁兽。我们走进去,向农业技术人员发放资料。有人惊讶:“这儿也做禁毒宣传?”我们笑着答:“越是新兴领域,越要提防新型毒品借科技之名渗透。”他们点头,开始认真翻阅传单。科技可以造福土地,也能被滥用为毒害人心的工具,而我们,正是那道提前拉起的警戒线。</p> <p class="ql-block">仓库里,我们短暂休整。几人围在一起,压低声音讨论接下来的路线。有人提议去村头小卖部集中的区域,说那里年轻人多;有人建议分组进村入户。马甲上的“禁毒志愿者”几个字已被汗水浸得微微发暗,但没人喊累。我们清楚,每一次脚步的延伸,都是防线的前移。这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次次坚持的累积。</p> <p class="ql-block">在集装箱与白色救援车前,我们拍下合影。镜头定格,没人摆姿势,只是站得笔直。照片或许不会惊艳,但它记录了一群普通人,在一个普通秋日,选择做一件不普通的事。阴沉的天没下雨,像在默默见证。我们不是英雄,只是不愿沉默的普通人,穿着红马甲,走在乡道上,把“林青”的信念,一户一户地送进生活里。</p> <p class="ql-block">仓库深处,金属架撑起高高的屋顶,光线从侧面斜切进来,照亮漂浮的微尘。我们穿行其中,脚步声在空旷里回响。这里曾是物资集散地,今天,它成了禁毒知识的中转站。我们把一叠叠资料分装进背包,准备送往下一个村落。每一份传单都像一颗种子,我们不知道它会在哪片心田生根,但只要播下,就有发芽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金埠村禁毒宣传</p> <p class="ql-block">“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古树参天,阳光透过叶隙洒在我们身上。村民们陆续围拢,有老人,也有带孩子的母亲。我们用方言讲解,用真实案例警示。一位大妈听完,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该常来,村里有些娃,光知道玩手机,啥都不懂。”我们答应了,也记下了。禁毒不只是城市的任务,它要走进方言里,走进田埂上,走进那些被忽略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商业街热闹非凡,“知味王”的招牌亮着红光,电动车穿梭如流。一名志愿者将资料递给一位青年男子,对方正低头看手机,抬头时有些意外,但还是接了过去。志愿者笑着说:“花两分钟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大忙。”青年点点头,竟真的当场翻了起来。城市的节奏快,但只要有人愿意停下,光就能照进去。我们不求立竿见影,只愿多一个人看见,多一秒思考。</p> <p class="ql-block">街角,红马甲志愿者与一位戴眼镜的女子交谈。她手里拿着粉色宣传页,眉头从疑惑到舒展。她说自己刚搬来这片区,对周边环境还不熟。“你们来做这个,让人心里踏实。”她的话很轻,却让我们觉得,这一路奔波,值了。原来我们不只是宣传者,也是某种安全感的传递者。</p> <p class="ql-block">店铺前,一对年轻男女接过资料,相视一笑。他们说正准备带孩子去上学,没想到碰上了宣传队。“正好教育一下,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太快。”我们笑着提醒:“不止是孩子,大人也得保持警惕。”他们点头,把传单小心折好,放进包里。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一颗种子,悄然落进日常生活的土壤。它不会立刻开花,但总有一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挡住一次冲动,守住一次清醒。</p> 禁毒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