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国培计划”八月十八日培训

邀月同歌

<h3>2025年10月18日,伴着秋雨后的清凉,来自省会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张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把握好课标、课本、课堂、命题的关系”和“守正出新,精准赋能”两堂精彩讲座,让清凉的一天多了几分精彩的温暖。</h3> <h3>上午<br>张娜老师分享的《把握好课标、课本、课堂、命题的关系》,让我收获颇丰。对语文中考题有了更清楚地认知。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和钻研。</h3> <h3>张娜老师从命题特点入手:始终紧密围绕四个核心素养;体现了以考试评价促教改革的指导性;突出对学生对标课标要求的学习效果的考查;情景任务真实具体等。然后举例详细分析近几年中考题:1.对字音、字形及义项判断的考查。2.古诗文主题类默写。3.阅读类题型的考查与课本“思考探究”联系紧密。让我们对今后教育、教学明确了方向。<br><br><br>接下来,张娜老师详细分析课标、教材、课堂三个方面。课标是课堂教学和命题的依据。教材是教学实施和落实课标的载体。课堂教学是涵养素养和落实课标的路径。让我们对课标、教材、课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教学实施中。<br><br><br>张娜老师分享很多实用的课例,如《湖心亭看雪》《短文两篇》《桃花源记》《使至塞上》等。这次课例分享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让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反思与实践,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语文课堂。<br><br><br>“心中有光,何惧路长”愿我们都能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勇敢前行!</h3> <h3>下午<br>《守正出新,精准赋能》<br>张老师基于课标高效备考的策略探究分享了很多,帮助一线教师尤其是初三老师在备战中考上有了方法可依。<br><br>首先是锚定基准:课标导航,学情定策。<br>1.吃透课标,把握命题之源<br>张老师以文学类阅读考点梳理为例,指出要反复引导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地去分析阅读材料。从中总结了最近几年高频考点,比如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概括人物形象和优秀品质等。所有这些都对应了课标要求中的“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br><br>张老师以古诗词阅读考点梳理为例,探索考点就是利用所给材料解决实际问题。<br><br>2.精准诊断学情,落实精准备考<br>张老师提出要对班级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精准画像”。比如对于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数据化整理,形成易错点难点清单。<br><br>通过探究,避免了以往“盲目刷题”的误区。能精准定位考点与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针对性设计不同难度的训练,提升备考靶向性。</h3> <h3>其次,精研教材:读写范式建模,激活母题资源。<br>1.经典课文的“一材多用”与“考点回归”。<br>张老师建议复习形式可以对经典课文深度复习+类文迁移+真题巩固去推进。<br>从《秋天的怀念》和《藤野先生》等课例中,从阅读角度和写作角度指明了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讲授和学生活动设计中如何回归考点。<br>2.群文的类型整合与母题迁移<br>张老师提出了以经典课文为素材为阅读建模+真题迁移提升的复习形式,针对写人记事类、写景状物类等群文整合去突破不同题型。<br>张老师通过课后题梳理举例,分享了关于题目的含义和作用题型的整合方法。<br><br>教材是中考备考的“根本”,只有沉下心精研教材,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对接考点、培育素养,才能让备考之路走得更稳、更高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