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下的乡愁 江岸上的新生

绿草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些沉入江底的脚步声 || 在博物馆里重新响起</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午从宜昌出发,沿G348国道穿越西陵峡,在六个网红景点留下足迹,中午抵达秭归县城时,天空仍有稀疏的雨点。午后,雨点密集地敲打着博物馆的窗檐,为这次参观更添几分历史的沉重。</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入湖北省三峡移民博物馆,这座于2024年6月11日正式开馆的博物馆,是湖北省首座依托三峡移民和三峡自然人文景观建设的历史类中型博物馆。它静静地矗立在秭归县徐家冲港湾之畔,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以其宏伟而沉稳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前来探寻那段过往的参观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水下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走进"水下归州"展厅,时光仿佛瞬间倒流。整个空间被幽蓝的光影笼罩,4米高的水墙内,沉睡在江底的老归州城静静地诉说着往事。民主路、解放街、建设街、胜利街——这些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只能在水中寻觅它们的踪迹。</p><p class="ql-block"> 窗外雨声淅沥,与展厅内回荡的叫卖声、打铁声、峡江号子声交织在一起。一位白发苍苍的参观者站在水墙前久久不动,我听见他低声呢喃:"这就是我小时候上学必经的那条路啊。"原来,他是专程从荆州赶回来的归州人,窗外的雨声,仿佛是他们这些移民后代内心泪水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迁徙的足迹</b></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依据"搬迁前"、"搬迁中"及"搬迁后"三大历史阶段精心布局。八大主题单元如同一幅壮阔的史诗,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p><p class="ql-block"> "秭归搬迁9.8万人,为全省最多"。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温暖的、破碎的、又重获新生的人生。照片里,移民们背着竹篓,里面装着的不只是家当,更有故乡的泥土、橘树苗。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承载的是他们对故土最深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新生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然而,博物馆不仅记录离别,更见证新生。在"新园"展区,李大凤的故事格外动人。作为归州镇屈原庙村的后靠移民,她的老屋虽已沉入江底,但在海拔更高的新家园里,她种植的伦晚脐橙如今硕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周家湾村民李家宽的讲述同样令人欣慰。过去需要绕行两小时的山路,如今开车仅需十多分钟。"快递都能直接上门收脐橙了!"他笑着说。交通的便利,让乡亲们的特产走出了大山,也走出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精神的传承</b></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央,那组三峡移民群体铜像默默诉说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而两侧巨型浮雕上镌刻的36个金色大字,则凝聚成了宝贵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5年6月,该馆参观人数已突破20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深切关注,更是对移民精神的由衷敬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雨中的告别</b></p><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时,看见雨幕中的秭归新城显得格外宁静,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些沉入江底的故事。回望这座由"三峡之门"、"故土"、"新园"组成的建筑,我突然理解了它的深意——它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那些沉入江底的,不只是古镇老街,还有一代人的记忆;而那些在江岸重生的,不只是新的家园,更是一个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雨水顺着玻璃窗流下,如同历史的泪水,也如同新生的甘露。在这雨水与江水的交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工程的伟大,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