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邓纪念馆—探索真理

我心飞翔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我心飞翔</p><p class="ql-block">图文:我心飞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50305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的10月18日,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我来到了天津周邓纪念馆。“立志中华崛起荣,鞠躬尽瘁奋终生。今朝国富民强日,深缅周公泪满盈”。一晃人民的好总理已经去世49年了,但仍然是人民心中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中国唯一以夫妻名义命名的国家级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9号,开馆于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之际。本篇为四篇系列文章中之一的“探索真理”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迈进大厅,迎面就是周恩来邓颖超伉俪的白色大理石塑像,大厅庄严肃穆。参观的人群一拨接着一拨,我耐心地等待参观的间隙拍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厅的两侧是大理石的浮雕,代表了敬爱的周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左面的通道进入展厅,迎面是总理浮雕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层是人民总理周恩来展厅,分为“探索真理”、“民族解放”和“鞠躬尽瘁”三部分;三层是邓颖超展厅。参观路线都是按照年序,从童年到生命的终结。其中既体现了他们革命的一生,又体现了相携相伴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第一部分“探索真理”。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的淮安市,并在此度过12年的童年生活,直至1910年前往东北求学。至1913年,周恩来在东北生活了三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0年春,周恩来先入铁岭银冈书院,同年秋进入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是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时全校师生的合影,局部前排中为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写的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文中强调学生读书的目的应为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3年8月19日,周恩来考取天津南开学校。在新式教育环境下,他不仅在学识和修养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还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宣传进步思想的书籍,树立了更为远大的救国志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南开学子,周恩来受到包括校董严修、校长张伯苓在内众多师长的重视与关爱,令他终身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之后。当五十年代初孤独的张伯苓去世后周恩来从北京赶到天津张宅吊唁,七十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又是在周恩来的关照下,严修后人得以从地下室回到老宅,窘迫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6年5月6日,南开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国文会考,周恩来撰写的作文《诚能动物论》获全校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化学教师伉乃如(前排左二)和学生们的合影,前排左一为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写过许多提倡新学,提倡民主与科学之类文章,据可见史料的不完全统计,周恩来在《敬业》、《校风》、《南开星期报》等刊物上共发表文章二十五篇。在南开的《校风》上,周恩来发表过一篇社论“本社之责任观”。文中提到,学生要做到“读书、厉行、修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入学时,正值南开新剧方兴未艾。校园里浓郁的新剧氛围,强烈地吸引了周恩来。周恩来在担纲主演、制作布景、参加改编与创作剧本的同时,还运用所学的西方戏剧理念,纵观世界戏剧史,审视南开和中国的戏剧,撰写出著名的现代戏剧论文《吾校新剧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先后担任敬业乐群会的智育部部长、稽古部部长、副会长、会长等职。南开中学的敬业乐群会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初时20余人,后来逐步发展到 28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1/3。周恩来则是敬业群会的实际主持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展馆内模拟的周恩来就读南开学校教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7年6月26日,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南开学校第十次第二组毕业同学录》中对周恩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二排右三)所在班毕业时师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毕业时写给同学的临别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体现出他求学救国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即东渡日本求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赴日出发前写的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突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激情豪放、气势雄浑,体现了矢志精诚报国的豪情壮志和伟大情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1918年周恩来报考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履历书和报名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8年2月11日周恩来在旅日日记中写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1919年4月6日周恩来(前排左二)即将离开日本时在京都和新中学会会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周恩来从日本回国,随即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后来又和马骏、刘清扬、张若名、郭隆真、邓颖超等20名进步青年共同成立了觉悟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1月,河上肇创办的月刊《社会问题研究》出版,开始连载他撰写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周恩来立刻成为该刊的热心读者,并由单纯的爱国青年,开始迈出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关键性一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周恩来、邓颖超等20名青年在东南角草厂庵41号集结,成立觉悟社——这个打破封建礼教的团体,以“革新、革心、自觉、自决”为宗旨,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唤醒民众,并深入街头巷尾展开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编写的《警厅拘留记》,记述了1920年天津爱国学生被拘事件。周恩来于1920年5月至6月5日据狱中经历完成该作,全文分“魁发成事件”、“警厅花园内学生被殴”等18部分,详细记录了被拘过程及狱中实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0年周恩来从天津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经张申府与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正式走上党的革命道路。直至新中国成立,他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开创了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等在巴黎建立旅欧少年共产党,后于1923年2月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担任执行委员会书记。这是临时代表大会的合影,后排右六为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4年7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为选送干部回国参加国内革命运动作准备。这是全体代表的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一为聂荣臻,四为李富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老照片照片及文物很丰富,很多都是首见。而我在去年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还去那里参观了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此次在周邓纪念馆的参观,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周总理在天津的学习与革命活动。也更加领悟了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分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