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战国

美娥的生活泛起小涟漪

<p class="ql-block">【前言】我被武汉国家博物馆的出土文物感到震惊不已!</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穿越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闯入一个将冶金铸造推向极致的时代 - 精!准!美!</p> <p class="ql-block">我在曾侯乙(战国时期的君王) 的殿堂里,耳际传来浑厚的礼乐,有如潮水般涌来 …… 眼前赫然悬着六十四个钟,称为编钟,就是大小钟相衔,加上一只沉音的闭口钟,它们共同编击出跨越七个八度的音域,铜质的坚硬,毋需再调音!乐师们左右执木槌,徐击轻敲,时而快时而柔,清越又雄浑的铿然和韵蘯迴在殿中;同时与其它乐器交织,伴着瑟的铿铿锵锵如细水长流,排箫的清幽,竹箎的丝竹绕音…… ,汇成既庄重又灵动的交响礼乐!铿然和韵,鼓瑟和鸣,这穿越千年的钟声响澈如行云,我的灵魂都在震颤!我心喜悦为中华音乐文化而自豪,原来中国的音乐乐理早已在世界的前方!</p> <p class="ql-block">正沉醉时,有佳人悄然递来一盏青铜冰鉴盛放的美酒,沾唇瞬间,沁骨的凉意惊醒了所有感官 - 吸引我的不是佳人的妸娜,而是那没有电源却渗出寒气的古老 “冰箱”。原来他们早已识透物理的玄机,以冰鉴藏酒,再经小小沙斗过滤,啊!将生活的智慧凝成杯中这一掬清冽!</p> <p class="ql-block">烛光摇曳,我的目光被案上精致的尊盘吸引住 - 那些缠绕盘身的蟠螭纹,是如此的纤细!真惊艳!在没有焊接的年代,它们如何能如此丝连合缝地相拥?啊!原来是失蜡法 - 先用蜡雕琢出复杂的形状,再用陶土封存,最后让沸腾的铜水倾入模具,保留了永恒的美好艺术。当年匠人的双手创造了不朽之作!</p> <p class="ql-block">美酒在唇齿间流淌,钟鸣在胸腔中共振,殿堂的辉煌,此刻我终于懂得 - 炎黄子孙的智慧,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当下,开出的最绚烂的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后记:在武汉湖北省博物馆,看到了战国时代曾侯乙的出土古墓文物。其中完整的编钟和“青铜冰箱”(冰鉴)深深触动了我;上网搜看这段编钟的奏演,写下这篇感言。老祖宗在物理、化学、音乐和美术工艺上的卓绝智慧,真让后人叹为观止,唯有钦佩!】</p><p class="ql-block">注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及自拍</p><p class="ql-block">Oct 20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