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我们自驾游来到了陕西地界的壶口瀑布,为了躲避山西连续几天的大雨,心中有一个夙愿想要一睹壶口瀑布的芳容,而从山西驱车赶到陕西壶口瀑布的时候,天气也阴沉似水,乌云密布,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心想即便再有雨水降临也要到景区去参观一下,感谢上苍对我们的眷顾,等我们参观完了回到自驾游的车辆上,天空开始下起雨来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壶口边,水雾扑面而来,像是大地的呼吸。黄河在这里收束成一道怒流,从断崖上直冲而下,轰鸣声震得脚底发颤。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风景——它是大地的脉搏,是时间在岩石上刻下的誓言。水流撞击着千年的岩层,溅起的不是水花,是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六个红字刻在黑石上,像一道宣言。它们不只标识地名,更像是某种提醒:我们正站在一条河的记忆最深之处。黄河不是普通的河,她是民族的脐带,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涌,穿过黄土高原的褶皱,把泥沙与文明一同搬运。而壶口,正是她最激烈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上,有人举起手机,有人沉默伫立。我看见一位老人扶着栏杆,目光沉进那翻滚的浊浪里。他没拍照,只是看,仿佛在辨认什么。或许他也曾读过“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此刻,诗句早已被水流撕碎,化作雾气升腾。真正的震撼,从不来自文字,而来自你站在这里,听见自然的咆哮,感受到自身渺小的那一瞬。</p> <p class="ql-block">往上游走了一段,河水在石阶间逐级跌落,形成一串小瀑布。水流清澈了些,阳光勉强穿透云层,在浪尖上闪出几点金光。这温柔的一面,反倒让我更动容。黄河不只是暴烈的,她也有蜿蜒的耐心,有滋养万物的柔情。她用千万年切割出这峡谷,也用每一滴水,喂养了两岸的庄稼与村庄。</p> <p class="ql-block">多级跌水如阶梯般垂落,水声层层叠叠,像大地在低语。我蹲下身,指尖触到栏杆上的水珠,冰凉。这些岩石,被水流打磨得圆润又嶙峋,像极了我们民族的性情——粗粝中藏着韧性,狂野里不失方向。黄河不走直线,但她从未迷失方向。她绕山穿谷,只为奔向大海。</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站在平台边缘,提醒游客不要靠前。他的身影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个守夜人。我忽然想到,我们来看瀑布,看的是壮美,而他们守在这里,守的是敬畏。每一道护栏,每一块警示牌,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低头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灰暗的山体,稀疏的植被,浑浊的水流——这里并不“美”得温柔。可正是这种粗粝,让人无法移开视线。黄河不需要粉饰,她的力量本身就足够动人。她不迎合目光,也不取悦游客。她只是存在,以最原始的方式,宣告着一条河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上人来人往,笑声与快门声交织。可再热闹,也盖不住瀑布的轰鸣。这声音从远古传来,曾听过秦汉的战鼓,见过唐宋的帆影。如今,它又接纳了我们的惊叹。黄河不因我们而改变,但我们因她而改变。站在这里,谁还能心安理得地谈论“征服自然”?</p> <p class="ql-block">河岸上搭着几顶帐篷,有人在卖热饮,有人在整理背包。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也分享震撼。这画面让我想起河边的村落,千百年来,人们依河而居,靠河而生。黄河不仅是图腾,更是生活。她的价值,不在景区门票上,而在这一碗热汤、一声笑语里。</p> <p class="ql-block">那座古石桥横跨激流,茅草棚下隐约有鼓乐声。或许正上演着与黄河有关的戏文。我听不清唱词,但能感受到那种传承的温度。这条河,不仅流淌在地理上,更流淌在歌谣里、在故事中、在每一个中国人对“母亲河”的称呼里。</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瀑布前,人群如蚁,却无人喧哗。水雾弥漫,把远处的山峦染成水墨。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朝圣”的。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确认:在这个快得让人迷失的时代,还有这样一种力量,能让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听见自己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衣的女子笑着比出剪刀手,她的快乐如此真实。我并不觉得这轻浮,反而感动。黄河不是冰冷的文物,她是活的。她允许我们欢笑,允许我们拍照,甚至允许我们误解她。但她始终在那里,用不变的奔流,提醒我们从何而来。</p> <p class="ql-block">多层次的瀑布如阶梯通向天际,水花四溅,像无数灵魂在跳跃。我忽然想起那首刻在墙上的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不是艺术夸张,是真实的情感共振。当民族危亡之际,人们为何会想起黄河?因为她代表了一种不屈的意志,一种哪怕被压到最低,也要怒吼而出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阴沉的天,浑浊的河,陡峭的岩壁——这景象并不讨喜,却最接近真实。黄河从不掩饰她的艰辛。她带着泥沙,带着伤痕,带着一路的冲撞与磨损,依然向前。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写照?历经苦难,却未曾断流。</p> <p class="ql-block">壶口的水,黄得厚重,像熔化的青铜。它不是清澈的美,而是沉淀的力。每一滴水里,都裹着黄土高原的尘埃,也裹着千年的故事。我们常说“一滴水见太阳”,而在这里,一滴水里,我看见了整个北方的苍茫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沿着观景步道缓行,水声渐渐温柔。远处山影朦胧,像一幅未完成的画。我忽然明白,壶口的价值,不仅在于“看”,更在于“思”。她让我们在喧嚣生活中,突然被拉回一种原始的、宏大的时间尺度里。在这里,一分钟,可以很长;一生,也可以很短。</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牌坊上写着“壶口瀑布 欢度国庆”,红旗飘扬。人们合影,大笑,孩子在奔跑。这节日的喜庆,与瀑布的肃穆奇妙地共存。黄河不属于某个时代,她属于所有时代。她见证过战火,也容纳着欢笑。她的价值,正在于她既是历史,也是当下;既是自然,也是文化。</p> <p class="ql-block">那面墙上的诗,字字如锤。“保卫黄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血脉里的回响。站在这里,我终于懂了:我们敬仰壶口,不只是因为她的壮美,而是因为她让我们记起——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该往何处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