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10月17日,秋日的南京,梧桐依旧婆娑,时隔多年重游南京挹江门,看到城楼附近熟悉的建筑,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情愫。当年每日穿行的挹江门城楼依然矗立,却已掩映在高楼与工地之间。熟悉的渡江电影院不见踪影,那条曾倒映着晚霞的小河,如今成了车流不息的高架桥。时光如刀,刻下变迁,也唤醒记忆——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挹江门下,仰望“阅江楼”匾额,恍然记起这里曾是明代南京城墙的重要关口,扼守长江要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从这里进入南京城</span></p> <p class="ql-block">城楼上那红柱金檐下有3个巨大的圆形拱门,中间的圆形拱门是快车道,公交车缓缓驶过,地图上的红点串联起今日足迹。城市变了模样,但有些东西从未离去——是情怀,是记忆,是穿越时空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挹江门城墙上,蜿蜒的石板路通向幽深处,两侧绿树成荫,矮墙斑驳,光影交错。走在这条静谧小径上,脚步不由放慢。这不仅是绣球公园的一角,更像是通往往昔的通道,每一块青石都踩在回忆的节拍上。</span></p> <p class="ql-block">城楼右下方是绣球公园入口,远处山阅江楼阁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渡江胜利纪念碑高耸于广场中央,金色铭文闪耀:“渡江胜利纪念碑”。站在这里,耳边似有历史涛声。</span></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师学堂遗迹的海军部三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江南水师学堂创立于1885年,1929年,国民政府将海军署扩充为海军部,择定江南水师学堂旧址为办公之所。此后,这里长期作为国民政府海军部所在地,门楼上也因此有了“海军部”的题字。不过,历经岁月变迁,字痕曾被覆盖,后在2013年修缮时,根据历史痕迹恢复了“海军部”三个蓝黑色大字。据说鲁迅先生曾经在这里读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统建筑门前的石狮依旧威严,而石雕瑞兽静默守护,仿佛不曾被岁月惊扰。这些细节里藏着古城的风骨,也在现代楼宇间守住一方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我在拉贝救援活动纪念馆入口,按下红色圆球按钮,上面的纪念牌上显示出着“我是第5045位和平接力者”,手印紫红,誓言无声。拉贝纪念馆之行,让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更加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