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津的瓷房子果然名不虚传。远远望去,整座建筑像被无数片青花瓷拼贴而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蓝白相间的瓷片在屋檐上蜿蜒如浪,屋顶盘踞的龙形雕塑张牙舞爪,仿佛随时要腾空而起。我站在门口,仰头看着这栋用瓷器堆砌出的梦境,竟一时分不清是走进了博物馆,还是误入了某个匠人未醒的梦。</p> <p class="ql-block">沿着回廊往里走,一排青花瓷瓶静静立在墙边。瓶身上的人物还在骑马踏花,山水依旧云雾缭绕,几百年过去了,画中人却从未老去。阳光斜照在瓶身,釉色流转,像是有人把整个江南的烟雨都封存了进去。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那只舍不得用的瓷罐,原来我们这代人骨子里,都藏着对这些蓝白记忆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走近了才看见那块蓝色的指示牌,清清楚楚写着“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这地址写得如此寻常,反倒让眼前这极尽繁复的建筑更显魔幻。我忍不住伸手轻触墙面,指尖掠过一片片冰凉的瓷片,像是在翻阅一部无声的陶瓷史。听说这些瓷片来自历代官窑,碎瓷片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大概只有中国人,才懂这种对美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从瓷房子出来,拐进附近一条老街,瞬间被“老北京南城四季涮肉”的绿旗红字拽回了烟火人间。街边红柱子上挂着灯笼,对面高楼玻璃幕墙映着这满街的中国红,传统和现代就这么撞了个满怀。一个小孩举着糖葫芦从我身边跑过,笑声清脆,像串在竹签上的琉璃珠子。</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海河边散步,整条街都挂着红灯笼,柳枝轻拂,灯影摇晃,倒影碎在水里又被晚风揉成一片金红。停车场里挤满了车,看来不止我一个被这夜色勾了魂。远处摩天轮缓缓转动,像一只巨大的彩色眼睛,静静看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过一个园区,红墙金瓦的亭台楼阁间,竟藏着半个摩天轮的轮廓。游客举着自拍杆在九曲桥上穿行,穿汉服的女孩对着灯笼摆拍,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不再打架,反倒像一对老友,默契地相视而笑。我站在廊下,忽然觉得,所谓南北差异,或许只是我们给自己画的界限。当一座城市能同时容下瓷房子的精巧和摩天轮的豪放,它就已经说出了最动人的包容。</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个室内展厅,抬头一看,满眼都是红灯笼从天花板垂落,灯笼上写着“福”“喜”“顺”……密密麻麻像一场不会停的节日。游客穿梭其中,仰头读着那些汉字,像在捡拾散落人间的祝福。我站在灯笼雨下,忽然有点恍惚——这一路看过的瓷、走过的街、见过的灯,原来都在说着同一件事:我们念旧,但从不守旧;我们追新,却不忘根。这大概就是北方给我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