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部分 公共网络给消费装上眼睛,变成超级资本。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章 信仰人民和自然做朋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节 两个绝不会</b></p><p class="ql-block">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p><p class="ql-block">在私有制的竞争环境中,思考者与他人(群体)的利益是对立的。因此群体所需趋势和思考者看到的趋势始终是背离的,这是一种客观结构。即在竞争的环境中,思考者只能看到竞争视角下的世界,而绝对看不到合作视角下的世界。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单向的,这意味着越是逻辑清晰、知识丰富,越难以发现未来趋势;越是身处安逸的位置和环境,越是希望旧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稳定与长久。</p> <p class="ql-block">同时,任何社会都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就业的主体是工人,随着电气化、标准化、自动化和流水线的普及,工人被一分为二,变成白领和蓝领,白领与房地产耦合,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中产阶级,自然由社会改革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这种由技术进步而自然形成的阶层分化会让原有马克思科学理论日渐失去固有依靠的力量,因此资本主义在进入智能化技术普遍出现之前,都不会灭亡,这是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者的预警,也成功指导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资本主义在进入智能化之后,软件替代白领,机器替代蓝领,旧有的“工资一消费一企业收入一工资”经济主循环开始断裂,这在客观上宣布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承载智能化,经济在客观上已经不能良性循环,但主观上人们却依然希望依靠旧的资本主义理论和范式来纠正经济,这必然导致人类向环境宣战,从而使人类陷入环境危机。一种制度开始反噬自身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说明客观上它必须灭亡。今天,第一个绝不会已经在客观上转化为绝对会,当然这种绝对会要建立在人们的主观认知提升和努力之上。</p><p class="ql-block">生产力的飞跃,互联网中会自然孕育出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在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孵化成熟之前,在碾压传统生产关系之前,人民并不能发现它,这包括全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其根源是人们身在竞争的世界,自然会安装以竞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系统,在这个意识形态系统内,人们看不到合作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更直接地说:思考者研究世界,要做基本假设,在竞争市场环境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者,其基本设定都是竞争人(事实),而不是合作人。基于竞争人设定,去观察世界,必然看不到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开花和结果的事实。因此,第二个绝不会是警告全人类:当新世界超出旧世界观,越是专家、学者,其认知越是与真相背道而驰。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旦发现新世界,应该抛弃“等靠要”的心理,以新世界、新专家、新学者的自信姿态,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周围的人发现事实,共同开创未来,才能终止灾难,开启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另外,两个绝不会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生产关系、意识形态、思维路径就如同高度匹配和自洽的软件程序,人类思维看似自由,实则只能看到世界的50%,或者说制度设定之内的部分。只有“生存受到威胁”才会倒逼人们跳出旧认知和旧世界去思考新世界,而率先受到“生存威胁”的必然是普通大众,并不是精英和知识分子。这也佐证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理,AI也会受到这一客观规律的约束,未来人类全部安装上合作的意识形态,这个合作的意识形态会自然被AI继承,AI并不会受到“生存威胁”,意味着AI不会跳出合作程序设定,不会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两个绝不会的科学价值不仅指导现在,更会使未来人类在心理上消除对“恐怖AI”的忧虑。更直接地说,马克思的合作世界观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科学指导性,在人类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方面更具有科学的指导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