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青城国庆游(二)

龙行天下

<p class="ql-block">来呼市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窗外已是阳光明媚,承蒙上天眷顾,又是一个好天气。出门在外遇上好天气全凭运气。今天注定是要打场"硬仗",因为我们要开启呼市的City walk了。</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玉泉区的宝尔汗塔。该塔于2006动工兴建,2008年开光。虽说不是历史古迹,但是凭占地6500多平方米、高81.6米(近20层楼高),成为"世界第一佛塔".也是呼市的地标性建筑。遗憾的是,目前正在搭架维护,不能一览其壮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此为网上照片转发。此塔为隆多活佛主持建造,内藏佛祖骨舍利、血舍利、2000多尊佛像及经书,加持力极大堪比五台山。每年都有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清晨来此,当地的很多百姓都在绕塔祈福。</p> <p class="ql-block">随着绕塔祈愿的队伍,不经意间发现马路对面有一组金碧辉煌的建筑,在晨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于是果断前往。</p> <p class="ql-block">这里便是呼市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观音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820年),道光年间重建,距今200多年历史。是呼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经多次修复维护,所以看起来崭新如斯。</p> <p class="ql-block">该寺主要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宏伟壮观,内塑佛像金光闪闪,高大庄严。</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雄宝殿二层平台,回望宝尔汗塔,是极佳拍片视角。可惜目前后者正在搭架维修。</p> <p class="ql-block">借助小黄车就来到附近的大召寺广场。大召寺在呼市的文旅地位那绝对是那波万。看这来来往往的人群就知道了。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4 A级的旅游中心。身后这座雕像可不是成吉思汗,而是当年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成吉思汗的十七世孙阿拉坦汗,就是他当年创建了大召庙,故当地流传"先有大召庙、后有归化城"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山门前牌楼上用汉蒙文字书写的匾额"九边第一泉",九边是指古代归化、偏关等九个军事重镇,第一泉即是指寺旁养育呼市几代人的玉泉井。</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呼市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2006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寺院又是4 A级旅游景点,是来呼市必打卡之地,因此国庆期间,游客特别得多。</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又名大召无量寺,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约八百多年。山门上的这块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的匾额,在国内寺院中都非常少见而珍贵。</p> <p class="ql-block">该寺最珍贵的三绝是银佛、龙雕、壁画。银佛系用1.5吨纯银打造的佛祖雕像,为防氧化外镀黄金。龙雕系银佛座前的两根蟠龙通天柱。壁画则是两边墙上珍贵的佛教壁画。因为要遵守寺院规矩,不能拍照展示。此时,大院内山楂正红、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最大特点是汉式建筑、蒙藏内饰。外观为歇山顶,内部装饰则是蒙藏风格。黄色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当年康熙皇帝曾经亲临此地,故为皇家寺庙,地位比北京雍和宫还要高。</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不仅仅是参观游览,了解呼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更是转经祈愿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寺院分东、中、西三路游览,屋顶的法轮、瑞兽与汉式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外八座洁白的吉祥塔,如今成为年轻人热门的打卡拍照地。在此穿上租来的民族服装、拍照非常出片哦。</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旁边即是有百年历史的塞上老街,至今保存着的大量民居,两侧摆满了文玩字画小商品,但是与其他地方的古镇老街售卖品区别不大。所以简单看一下即可。</p> <p class="ql-block">时近正午,仍然游人如织。多数是外地游客。可见国庆黄金周,真是促进文旅发展的一次好机会。</p> <p class="ql-block">旁边小吃街的特色小吃店很多,这种柳枝穿的蒙古大串倒是有点儿诱人。虽说外地也可吃到,但来内蒙吃羊肉,图的就是一个肉质地道。</p> <p class="ql-block">这种手工现打酸奶是最受欢迎的小吃,还需排队,别的地方还真吃不到。</p> <p class="ql-block">来上一碗🥣尝试,很美味😋,有点吃不够的感觉。但还得留点肚子吃午餐呢。</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这家冰煮羊肉店超级火爆。冰块与羊肉块一起下锅作锅底,再涮以鲜羊肉片,吃起来真是过瘾。来草原,就是要吃羊肉哈。</p> <p class="ql-block">吃罢午餐即来到一街之隔的席力图召。这又是一处藏传佛教寺庙。建于明朝隆庆与万历年间,距今约八百多年,是呼市又一处国保级单位,至今仍有活佛住持。当年康熙皇帝曾驾临此地,亲自赐名"延寿寺"。与热闹的大召寺相比,这里虽然稍显冷清,但是品味更足。</p> <p class="ql-block">入得寺来,首先看到的两座碑亭,又称记功碑。上面分别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记载着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的历史。文化与历史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大经殿是该寺最重要建筑,典型的蒙藏风格,黄琉璃瓦盖顶、绿琉璃瓦上墙,内部宽敞、藏毯覆柱,到点仍有喇嘛敲锣集合诵经。</p> <p class="ql-block">旁院的长寿殿,外观则是汉式建筑风格,内部藏式装饰。在呼市这种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景象随处可见,这也是内蒙古旅游的特色所在。</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1 5米的汉白玉白塔,是内蒙古现今保存最完好的覆钵式佛塔。塔周雕刻的吉祥图案、花卉鸟兽等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就是附近的五塔寺。这座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寺庙本名"慈灯寺"。后因寺后立于金刚座之上的五座舍利塔实在是太有名,故俗称五塔寺。</p> <p class="ql-block">走近细观这五塔,造型优雅、立于金刚座上,挑檐七层,每层用绿色琉璃瓦剪边,周边全部都是精美的砖雕图案、有千尊佛像、花卉、瑞兽等,兼具印度风格,是国内少有的佛塔样式。</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还有一处国宝级文物,就是塔后砖墙上石雕的蒙文天象图。它是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又称召庙之城,号称大小七十二召,"召"即"寺庙"的意思。虽然不能走遍七十二召但在五塔寺内举办的呼和浩特召庙文化展,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赶在日落前,我们来到了呼市最大的清真寺。这座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清真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位于呼市回民区,属于国家级文保单位,目前是国内少有的对游客开放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最具特色的建筑就是这座望月楼。始建于1933年,曾是呼市最高的建筑,用于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登高望月。楼顶的六角亭非常有特色,整体造型带着西方风格,是目前热门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清寺大寺最有看点的是它的建筑风貌,这里融入西方、明清、阿拉伯式建筑风格。比如这处可容纳500多人的礼拜堂,门面绿色作底黄色作字,既具有传统穆斯林特色,又有西式钟表、弧形门窗装饰,看起来非常融洽。</p> <p class="ql-block">而后院的沐浴堂则是典型的明清中式建筑。它上面的砖雕十分讲究,据说是清代山西商会所建。</p> <p class="ql-block">晚餐过后,我们来到了超市,采买了牛肉干、奶粉、酸奶等内蒙古风味特产,作为回家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华灯初上的夜晚。在呼市中心的高楼大厦上亮起了节日的彩灯。这一天的城市漫步,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多元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悠久历史,虽然非常累,但是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呼市街头美丽的鲜花、璀璨的灯饰,我们结束了最辛苦的一天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