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突然被通知调休,所以我打算去新建的武昌湾1956去转转。又听说武昌铁机路江滩有很大一片粉黛,所以两厢一凑,就溜达去了。</p> <p class="ql-block"> 铁机路江滩看汉口方向,是江阔水深的感觉,汉口江滩高楼林立,营造出城市森林的景象,两座高楼之间形成一个门,一艘船正好航行在门里,称为“汉口之门”不过分吧。</p> <p class="ql-block"> 向长江下游望去,远处是二七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铁机路江滩的粉黛在国庆节期间已经被踩得东倒西歪,像冷宫里粉红美人的乱糟糟的头发。</p> <p class="ql-block"> 以下粉黛的照片全部用AI消除过不合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铁机路口附近的街头小食,面窝。我是比较喜欢吃面窝的,这种廉价的武汉小吃,其实比糯米包油条、鸡冠饺、热干面更受本地人青睐。</p><p class="ql-block">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小吃,创始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p><p class="ql-block"> 这个面窝2元一个,比平时买的贵了5毛钱,植物油炸制,有面、豆、米的味道还有姜葱的香味,属于咸香型碳水炸弹。</p><p class="ql-block"> 我因为牙齿不怎么好,比较喜欢吃外圈肥厚的面窝,所以陈家这种其实更适合年轻人或牙比较好的人去吃。</p> <p class="ql-block"> 武昌湾1956距离铁机路有1小时左右的地铁路程,骑共享单车也是1小时左右,所以,我找到附近的地铁入口,乘地铁来到复兴路站,根据地铁里的道路指示从B出口出站,结果发现站外是水陆街,水陆街的过早餐食在武昌也是小有名气的,这条街上有武汉市“性价比最差”的豆皮,当然了,有些人会喜欢吃那种泡在油里的豆皮,千人千味吧。</p><p class="ql-block"> 我到的时候,那家性价比最差的豆皮店已经关门休息了,所以我去吃了一份生烫腰花粉。</p> <p class="ql-block"> 然后骑上共享单车来到武汉音乐学院斜对面的张之洞路武昌江滩拐角处,就是我要造访的武昌湾1956了。</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日,长江新地标“武昌湾1956公园”正式对外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 武昌湾1956公园入口处,矗立着毛主席雕像。毛泽东主席曾于1956年至1966年间18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多次莅临武昌造船厂,这是公园取名为武昌湾1956公园的原因所在。改造过程中,在保护雕像原貌的同时,通过设置环形台阶与诗词文化墙,强化这一红色文化瞻仰点的仪式感。墙上镌刻着《水调歌头·游泳》等手迹,唤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历史记忆。改造后的广场,通过景观叙事,深切讲述伟人横渡长江的历史故事,打造出一个开放式、有温度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塑像后可以以绝绝子的视角拍摄鹦鹉洲长江大桥,我以前的城市夜徒游记中多次提到过这座桥。链接如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hh9wve" target="_blank">[武汉长夏图]No2. 夜徒双桥</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mgan5h" target="_blank">夜徒龟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bbg566" target="_blank">夜徒鹦鹉洲长江大桥</a></p> <p class="ql-block"> 从北入口进入公园,第一处打卡点是武船留下的系船柱,当年用于固定江中船只,如今作为工业遗存加以保护,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系船柱附近新建了花坛,所以很多游客直接找更合意的地方游览打卡。</p> <p class="ql-block"> 在观江吧台附近可以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感受秋风,对面就是橘红色鹦鹉洲大桥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桥见武汉是一处露天舞台,通过歌手驻唱等形式,举办露天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处打卡点则是一座历史塔吊。这是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时,武船职工热烈欢迎的历史见证,经过精心修缮,还原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 橘红色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横跨宽阔水面,由两座高耸的桥塔支撑,钢缆从桥塔延伸至桥面,形成对称的线条。桥下是波光粼粼的江面,阳光在水面上反射出点点光芒,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层次感,展现了桥梁的宏伟与江水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江边立起的一处巨大的相框便是第三个打卡点,上面有“武昌湾1956”字样和流动的音符造型。在此拍照,橘红色的鹦鹉洲大桥、林立的城市高楼和宽阔的江面成为背景,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边的烈女渡,则是第四处打卡点。这里是武昌城文昌门外的长江古渡口,通过花岗岩阶梯坡道延伸至江中,得名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马姓少女投江明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游完武昌湾1956公园,我打算回家去,这里距离大成路和司门口比较近,先去大成路买些点心带回家与家人分享,然后去司门口地铁站乘车。</p><p class="ql-block"> 路过民主路司门口B出口通往C出口的小巷,发现有人举着手机在拍黄鹤楼,我回头一看,嗯,不错,比红墙那里人少,电线杆也不算多,这个点位取景不错。</p> <p class="ql-block"> 红墙下依然很多人,我打算自己回家P一个身影上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司门口地铁电梯C入口处拍的黄鹤楼,这里是武汉市拍黄鹤楼的最佳取景点之一,一停留超过5秒钟,就有保安来劝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AI消除电线杆之后的效果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