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的夏天,对于肯尼迪家族来说喜忧参半,是一个梦想实现和另一个梦破灭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7月20日,已故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创立的太空计划,将人类第一次送上了月球,实现了“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梦想。然而就在前一天,他唯一幸存的兄弟参议员泰德·肯尼迪驾车冲下了桥墩。勉强逃生的小肯尼迪将年仅28岁的同伴玛丽·乔·科佩奇留在了水中直到第二天被发现。泰得•肯尼迪追求总统大位的梦想,随着肇事逃逸的丑闻一起破灭。</p> <p class="ql-block">对60年代起到巨大影响的肯尼迪家族的荣耀与变故,让人们开始感到60年代和这个年代所代表的一切正在走向尾声。</p> 六十年代最后的狂欢 <p class="ql-block">对于美国的反文化运动来说,即将在纽约北部的一个农场达到顶峰。嬉皮士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在这里,望眼四周,每棵树下,每条道路的每一片叶子下都是攒动的人头,欢歌笑语中弥散的大麻和酒精的气味。</p> <p class="ql-block">尽管人潮拥挤,大雨滂沱,这场嬉皮士大派对还是持续了三天,主办者为40万人提供了早餐。</p> <p class="ql-block">这场被称为伍德斯托克的狂欢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因为它是当时最大的流行音乐节,而且实际上也是60年代最后的一场狂欢。</p> <p class="ql-block">四个月后,滚石乐队在旧金山的反文化发源地阿尔塔蒙特再次举办了大型音乐会。那里成了黑帮分子地盘争夺的战场,毒品酒精泛滥的重灾区。随着有人被枪杀,让音乐会变得更加丑陋和难以忍受,这场音乐节最终在暴力与混乱中狼狈收场。</p> <p class="ql-block">暴力和药物的滥用,让阿尔塔蒙特的反文化运动蒙上了阴影,也让“为爱而生”的嬉皮士精神再也回不到从前。</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年里,反文化运动为他们的过度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美国摇滚乐坛三大传奇人物珍妮丝·乔普林、吉米·亨德里克斯和吉姆·莫里森都因吸食毒品而止步在二十七岁,为反文化运动敲响了警钟。</p> <p class="ql-block">人们对伍德斯托克狂欢的推崇开始转向抵制,嬉皮士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中许多从前热衷于城市喧嚣的人,转向去乡村建立自己的新社会,在那里通过种植自给自足,过上了远离城市的公社生活。</p> 把战争还给越南人 <p class="ql-block">随着尼克松在白宫的第一年即将结束,在越南遇害的美国人人数仍旧在上升。尼克松开始了被他称为“越战越南化”的新战略,他开始撤军,宣布南越人将接管地面战争。私下里,他开始跨过南越与北越直接谈判,同时下令在老挝和柬埔寨进行大规模秘密轰炸,以此显示美国将继续承担国际责任。</p> <p class="ql-block">1969年10月15日,呼吁立即从越南撤军的呼声再次升级,全国各地200万人涌向街头举行了“越南停战大游行”,创造了西方民主国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单日示威纪录。虽然参与者在当时没有意识到,但这次抗议动摇了尼克松的战争计划。</p> <p class="ql-block">尼克松政府私下要求军方制定威慑北越和苏联的方案,其中包括核威慑,希望以这个“狂人理论”迫使对手在谈判中让步。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苏联和北越并未因此改变其立场。 美国最终也没有在广岛以后再次使用核武器。</p> <p class="ql-block">越南战场的失败让美国进一步分裂,于是尼克松亲自撰写了演讲稿,通过电视网络向全体美国人喊话:“我沉默的大多数美国同胞,我请求你们的支持。我在竞选总统时承诺以赢得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我已经发起了一项行动计划,这将使我能够信守这一承诺。让我们团结起来实现和平,让我们团结起来反对失败,因为我们要明白,北越无法击败或羞辱美国,只有美国人才能做到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停战大游行后一个月,70万美国人再次集结华盛顿。在少数人试图冲进南越大使馆时,耶鲁大学的科平教授与和斯波克博士则带队,发起了从阿灵顿公墓到白宫的反对死亡和平示威。</p> <p class="ql-block">到1970年初,反战情绪在美国不仅在舆论上席卷,在校园更是变成不需要任何领导的常规现象。国民警卫队在肯特州立大学杀害了四名学生,在杰克逊州谋杀了两名学生,举国震惊。</p> <p class="ql-block">学生运动继续向左移动,而国家在试图向右转舵。几代人之间的关系在基本价值观上风道扬镳。这些关于越南战争,关于种族,关于贫困的运动,预示着老一辈美国人的失败,而国家则继续两极分化。</p> <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30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军已进入柬埔寨。</p> 黑豹党与地下气象员的双双陨落 <p class="ql-block">黑豹党的创党人休伊·牛顿,具有令人难以捉摸的分裂性人格,他一方面是一个出色的理想主义者,但另一方面又与街头暴力中的歹徒没有区别。他所领导的黑豹党孕育着两棵并存的菌株,一棵会为孩子们做早餐的怜悯株,一棵即便对自己内部异议者也不手软的暴力株。</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末的黑豹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一个服务和自卫类型的组织变成了一个本质上是围攻心态的组织。他们追求自我武装,强调放下武器就等于自我毁灭。</p> <p class="ql-block">休伊·牛顿在精神上也处于崩溃了状况,开始滥用毒品。大块的可卡因在他的驻地随时可以见到,他借口说需要通过销售毒品为组织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此时的黑豹党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p> <p class="ql-block">随着黑豹党的陨落,帮派、贩毒者迅速填补了黑豹党的空缺。克里普斯和血党两个洛杉矶最大的街头帮派乘虚而入争夺势力范围。他们之间的对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暴力和持久的帮派冲突之一。 </p> <p class="ql-block">到了六十年代末,越来越多的白人激进分子开始效仿黑豹党的暴力模式。不过,与联邦调查局花费数年对黑豹党进行策反不同,白人激进分子几乎在一夜之间便自我毁灭。</p> <p class="ql-block">“地下气象员”是一个以年轻的白人中产构成的激进左翼组织,他们公开呼吁武装革命。但对于大多数反战运动者来说,这种呼吁在实体上徒劳无用,在道德上由极不负责任。他们在短暂的混乱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p> 战争结束 <p class="ql-block">在战争期间的2700万符合征兵年龄的年轻人中,略高于200万人在越南参加过战斗。少数但直言不讳的越南退伍军人也加入了公开反战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他们向华盛顿特区和全国电视摄像机传达了他们反战的声音。越战老兵在最高法院前集会,呼吁法院宣布战争违宪。包括约翰·克里在内的另一批退伍军人则在国会作证,控诉政府在越战问题上说谎。</p> <p class="ql-block">示威活动达到高潮,退伍军们当众丢弃在战场上获得的战斗奖章,撕心裂肺般地为参加战争道歉。越战老兵的抗议提供了最直接的战争证据,迫使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战争。</p> <p class="ql-block">1973年尼克松政府与越共签署停火协议,最后一批美军终于回家了。</p> 五角大楼文件的泄密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尼克松政治死亡的种子也因大量五角大楼文件的泄露而萌芽。这些文件对美国在越南的政策进行了详细而具毁灭性的控诉,揭露了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对公众的谎言,以及多年来美国对老挝和柬埔寨的秘密轰炸。</p> <p class="ql-block">恼羞成怒的尼克松,派出他所成立的代号为“白宫水管工”的防泄漏秘密小组,潜入埃尔斯堡精神病学家的办公室,试图寻找可以用于诋毁吹哨人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声誉的个人信息。虽然这次潜入没有败露,但在一年后的1972年总统竞选期间,水管工再次潜入水门大楼的民主党国家总部时被抓获。</p> <p class="ql-block">水门事件的丑闻让尼克松面临被弹劾的威胁,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辞去了美国总统的职务,黯然退出了政治舞台。</p> 六十年代的遗产 <p class="ql-block">60年代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外交政策,也诞生了环境保护、同性恋权利和妇女平权运动,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巨大发展,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有史以来最大的妇女权利示威凸显了女性权利上所取得的成果,1971年众议院通过了《平等权利修正案》。纽约州的新堕胎法为三年后的罗诉韦德案中的全国堕胎保护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60年代是令人惊叹的历史时刻。在同一个时间段,多渠道同时出现迥异的人群,共同认为世界不必像现在这样,需要改变。</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活动家们认为60年代是令他们感到被赋予了力量的时期,是一切变革都成为可能的时期,是理想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对那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相信良知可以改变世界,而世界也需要改变。</p> <p class="ql-block">但其他一些人对那些日子的记忆却非常不同。对他们来说,60年代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时期,一个美国基本价值观受到威胁的时期。那是一个自私的时代,是自我放纵的时代,是反权威的时代。那个时期人们所犯的各种错误,至今仍在惩罚着世界,毒品泛滥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怀念的人发出60年如果能再来一次就好了的感叹,而失望的人则叹息他们将带着巨大的苦涩与悲伤走向坟墓。</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60年代,无论是怀念还是叹息,60年代重新塑造了一代美国人是个不争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全文结束,谢谢阅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劳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4月 BRIBIE ISLA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