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书女说书店和书

刘伟馨

<p class="ql-block">有段时间一直在读关于书店与书的书,钟芳玲关于书店和书的文章,从前看过几篇,现在索性把她出版的五本书——“书话三部曲”系列《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以及“书女说书”系列《四季访书》《访书回忆录》,全都找出来看。</p> <p class="ql-block">对钟芳玲,书里是这么介绍的:“一个以读书、访书、说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赏书、品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书女。虽然在台湾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学,却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发现自己喜爱古登堡更甚于亚里士多德,自此弃哲学而投入与书相关的行业……现旅居美国旧金山,喜欢游走世界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与东西方书人聊书、品书。”</p> <p class="ql-block">可能没人能相信,钟芳玲走访世界各地的书店,已有数千家。她说:“即使去旅行,我还是得和书(店)纠缠在一起,否则整个旅程将显得漫长又索然无味。更严重的是,我的旅行最后竟演变为以读书、买书为主要的目的,美术馆、博物馆、名山胜水等观光点反而是陪衬,探访世界各地的书店已成了我的娱乐、工作和爱好。”名胜风光只是旅行的陪衬,这和大多数人的旅行目的区隔开来。</p> <p class="ql-block">钟芳玲出版《书店风景》很早,1997年台湾初版,然后大陆出简体字版,到2017年,不断增订、修改,繁体字、简体字、精装、平装等各种版本已有十余个。虽说,现如今的实体书店状况,以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从前已有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无法熄灭爱书人对书和书店的热情,即使如书中所介绍的一些书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复存在,比如店主人年迈退休或去世,书店租金涨价、受网络购书的冲击客流减少而亏损……但一道道“书店风景”,依然留存在人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书话三部曲”中,《书店风景》是第一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中文书;《书天堂》多角度叙述与书相关的话题;《书店传奇》则采集了非凡与平凡书店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位。我手头的这三本书,都是最新修订精装珍藏版,装帧考究,版式别致:《书店风景》各篇文章的刊头木刻花边纹饰,来自法国书籍装帧家托利出版的祈祷书;《书天堂》木刻纹饰来自英国作家、画家和设计师莫里斯为“凯姆斯考特印刷坊”所设计的书;《书店传奇》编排设计的灵感和元素,是撷自英国手工印刷的限量版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加上大量珍贵的图片,关于书店和书的书,尤显大器和艺术化。</p> <p class="ql-block">“钟芳玲的书店寻访,有如文化考古般牵动人心”,这是《书店风景》书腰上的评语。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几家“地标书店”,如巴黎“莎士比亚书店”、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纽约“高谈书集”、纽约“史传德书店”和费城“博得书店”;还有“主题书店”,像法兰克福“玛哈斯饮食书店”、伦敦“厨师书屋”、纽约“爱狗人书店”、美国的玄秘小说店和女性书店、拉斯维加斯“赌徒书店”等;对一些“古旧书店”的探访,让人们对首版、限定本、羊皮或猪皮装帧等珍本书,有了兴趣。</p> <p class="ql-block">读到《书店风景》里作者钟芳玲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修订后的“后续笔记”,我感触尤深。几十年来,书店的起起伏伏、开开关关,最后的结局,就像看电视连续剧,有的欢喜,有的悲凉,有的无奈,有的未完待续。也许,“后续笔记”与时俱进,不让人觉得这本书有过时之嫌。</p> <p class="ql-block">比如“高谈书集”,曾有人将它与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大都会博物馆、华尔街等举世知名的人文景观并列。1920年,由家境贫困、喜爱念书的芬妮在纽约开办,店中以文字、艺术、电影、戏剧、哲学等人文类的新、旧书为主,因而吸引了众多前卫艺术家、作家和演员。芬妮1967年80岁时,让32岁的安卓斯接班。书店位于纽约的高档“钻石街”,房屋地阶税不断上涨,钟芳玲写作此文时,大概在1997年,当时,店主正面临是不是要搬迁的犹豫境地。在“后续笔记”里,钟芳玲谈到,2001年她再访书店,店主已打算搬离,同年底,已有60多位买家出价。在新的“后续笔记”里,书店又有新的进展,2004年找到了新家。不料到了2006年9月,由于店主欠下租金,法院查封了书店,随后对店里所有物进行拍卖,大名鼎鼎的“高谈书集”从此消失。</p> <p class="ql-block">钟芳玲在《书店传奇》里说道:“书店起起落落,一如生老病死般不可免。”但就在书里,她记载了美国加州梅娄公园市“凯普乐书店”死而复生的戏剧性故事,先是毫无预警地宣布结束营业,40天后又神奇地复活,这得益于一位常逛书店的年轻人。他开辟了“救救凯普乐”的网站,结果几位事业有成的人士,通过集资、成立董事会,出钱者出钱,出力者出力,让书店起死回生,这大概是书店业少有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在《书店传奇》里,钟芳玲所写的书店店主的故事,总令人唏嘘不已。比如,旧金山原“瓦哈拉书店”店主之一、后以自己的名号开店的绝版书书商艾伦•米克瑞特。他是一个罕见的猎书人,有本事在一堆看似无趣又廉价的旧书拍卖中,捞出让人眼睛一亮的高档珍本书。有次钟芳玲想写美国作家卡波特,艾伦马上领她到一个书柜前,里面放的全是卡波特的首版小说,从《蒂凡尼的早餐》到《冷血》。他去世后,几万本藏书的归宿,令人感慨。先是几位书商被允许去挑书,书价仅为艾伦标价的四分之一;后由电影《断背山》的编剧买去100箱书籍;第三轮清仓,每本书低到数美元。这可是他一生收藏的心血啊!</p> <p class="ql-block">钟芳玲着墨最多的是美国费城40多公里处的西彻斯特“鲍德温书仓”,在《书店风景》《书店传奇》和《访书回忆录》里,都有涉猎。书仓所在地,是建于19世纪的一座原用于农事的仓库,现在里面陈列着35万册精装二手书,另有库存15万册。古旧书,再加上金属大暖炉、老爷钟、原木桌椅、和善的小狗和店主汤姆,让书仓弥漫着一股悠闲迷人的气息。《书店传奇》专门有一章节,记叙作者和汤姆的友情。钟芳玲在身心最低谷时,受到汤姆的招待,他不仅亲自接机,还安排食宿、准备一辆车供钟芳玲使用。很少有人能在书仓住宿,并享用主人亲自准备的餐点,分享书仓精彩的故事。在即将离开书仓时,钟芳玲几度鼻酸落泪。在2019年出版的《访书回忆录》里,我们得知汤姆80岁时在养老院不慎跌跤,离开了人世,让钟芳玲伤痛难止,她把几次回访书仓的图文日志整理出来,作为《访书回忆录》的完结篇,以献给她所挚爱与挚爱她的书仓主人汤姆。人与人,与书,与书店的温情,莫过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