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情怀】半世风雨情,依旧少年心--记岗美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相聚在云山绿湖度假村

涛哥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正步入热血少年时期,正巧赶上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及上山下乡的浪潮,我们毫不例外地搭上这时代的班车,告别了城市和家人,带着热情、憧憬来到岗美这个广阔农村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尝试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去建设一个新的农村而努力奋斗,把自己的青春华章写在祖国的广阔的大地上;用奋斗的汗水书写自己最壮丽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温馨如昨。虽然知青岁月光阴的己远去了,但那段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的青春诗篇,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段珍贵的记忆将会伴随我们人生的一辈子。岁月带走的只是时间与经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与成长史。</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五十年过去了,真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半个世纪的跨度,足以让清丝成白发,沧海变桑田。然而在人生的历程中是那么漫长,总有一些情感能够穿透时间的厚重帷幕,伴随着人们的记忆在岁月的深处熠熠生辉。今天,当一群跨越半个世纪的古稀老人,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再度汇聚到这风景如画的云山绿湖,共同纪念我们奔赴岗美知青场下乡五十周年时;这种心情是无比的兴奋与雀跃。我想也应是这世上难得的一段知青情缘!</p><p class="ql-block"> 在此,首先请允许我,向今天所有到场的每一位老场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我们当中那些已经永远离开的场友们,表达我们最深切的缅怀和哀思。</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半个世纪前,1975年我们刚好高中毕业,当时还是一群十六七岁、风华正茂的少年学生;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年龄。但随着上山下乡的一声令下,我们只能响应国家的号召、时代的召唤,毫不犹豫地告别了亲人和城市,怀揣着一股革命的热情奔赴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带着满腔热血和一丝迷茫,来到了岗美这片红土地,扎根农村干革命。把青春热血与汗水洒下这小山村,用稚嫩的肩膀杠起了建设新农村的责任;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岗美广阔的田野与山间。从这一刻起,锄头便是我们的笔,大地是我们的纸,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最勤劳质朴的诗行。岗美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战友情谊。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注定要经历一场磨炼,那么岗美知青场的峥嵘岁月,就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战场。从此农场的艰苦岁月,便为我们拉响了一曲沉重而悲怆的序曲……。</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忘记:在农村的三年里,我们都经历了意想不到的生活艰辛与磨炼,在那阡陌纵横的田野里,曾洒下我们辛勤的汗水。 我们不会忘记,那简陋的知青屋里,曾回荡着我们的思乡夜话与青春的欢笑; 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个知识贫乏的年代,我们渴求知识的营养,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曾一起学习看书、一起畅想未来;一起分享一本好书而相视一笑。甚至为了一本流传故事的手抄本而彻夜不眠地抄写着……。我们更不会忘记,在那特殊的艰辛岁月里,我们如何相依相靠,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用握笔的双手抡起锄头、用稚嫩的肩膀共同扛起生活的重担;农田耕作的烈炎晒脱了我们的皮肤,滚烫的田水浸皱了我们的双脚;我们知青岁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熬过来而茁壮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场主要是种水稻兼耕种其他农作物,一年要种两造稻谷,都是春播种夏耕作。每到双抢期间是特别的忙碌与艰辛。天不亮就被一阵阵急促的哨子声催起,晨早就要赶到田里收割稻谷;接着又在滚烫的水田里,顶着烈日插上晚造的秧苗,这样连续高强度的劳动的运作,真是累得我们弯下腰来仿佛再也直不起来。最要命的是有几块农田特别多蚂蟥,女生都不敢下去、只有男生下去;但劳作不一会,整个双脚就布满了吸满血的胖蚂蟥,由于蚂蝗的吸盘太紧,双手拨也拨不走,只好叫场友帮忙拨掉;此时的双脚已血迹淋淋了,只好用烟丝敷上去止血;那场面是多么恐怖和害怕;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头皮都发麻。最难忘的是双抢期间,我们挑着比自己还要重的稻谷行走在五、六公里的崎岖羊肠小道,把那原本瘦弱的身体、稚嫩的肩膀都磨出了红肿的血泡、扁担也深深地嵌进肉里,每走一步都是一种煎熬,但也只能咬紧牙关坚持回到场部。由于过度的体力劳动,我们的瘦弱的肩膀从红肿到破皮、再结成一层厚厚的老茧,仿佛苍天要把我们脱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我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耕耘的农活,直到夜幕降临、繁星满天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收工回场。</p><p class="ql-block"> 饥饿,更是我们无法忘记的记忆,当时农场有限的粮食配额(第二年就取消了,实行自产自给),让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总是处在半饥饿的状态,平时几乎见不到肉的饭菜,便是我们支撑高强度劳动的全部能量。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会杀一头猪来改善生活,这也是我们一年当中最高兴的事情。由于农忙繁重的劳动强度、饥饿是夜晚最难受的时刻,我们躺在简单的木板床上翻来复去,始终都睡不着觉。实在饿得不成了,有人曾因偷吃地里的大薯被发现了,而写下长长的检讨书。在这种困境下,我们为了改善生活,往往探家时就从家里带来煎好的咸鱼或豆鼓猪肉与场友分享,那便是最美好与幸福的一件事情。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我们知青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熬过来的。如果要展开来讲,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就是知青所经历的艰辛岁月其中的一小小插曲,也是我们知青生涯中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岗美这片沃土,是我们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浇灌过的,农田里辛勤的劳作,也见证着我们知青初来报到的狼狈窘迫,由最初的不懂到熟练的庄稼好手,在这身份转变过程中,我们也收获到劳动过程的丰收与喜悦。岗美这片大地也见证着我们脱变的过程,同时也吸纳了我们无声的呐喊。每到苦累、艰难、痛苦与无助的困难时刻,就不由得泛起思親的念头。这时,我们会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心情复杂地望着城里的方向发呆,默默地流泪,不知未来的出路在何方,更不知脚下这片土地最终将我们塑造成什么模样……。</p><p class="ql-block"> 岗美这片土地上,它见证了我们不仅仅是劳动的艰辛,更是一代人在时代的洪流中的坚韧不拔、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展现出知青的纯真与质朴的情感。知青场更像一个大熔炉,将个人的命运锻造进集体的记忆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知青情结”,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密码,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永恒印记。正是这段厚重的历史为我们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充满生命力的逗号,它告诉我们:有些经历一旦融入了血脉,便成为永恒。有些情谊历经岁月的洗礼,反而愈发醇厚;无论跨越多少年、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经得起任何时代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来,尽管我们各人的人生境遇也许有所不同。但我们都不会忘记那段特殊的峥嵘岁月,在艰辛的劳动中建立的真挚情感,结下了这比血还浓的、终身难忘的战友情谊;任凭这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也吹不散打不掉的战友情谊,是任何东西都无法磨灭的青春烙印。那段尘封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艰苦岁月却常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回味无穷。知青的命运有缘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编织了一段令人叹息、令人感慨、令人痛苦而又令人依恋的青春岁月。我们生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毫无疑问人生的道路是十分艰难曲折的,时代的各项政策烙印都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身上,更何况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文革时期,经历了读书无用论、上山下乡、计划生育、企业下岗等种种艰难的处境,承受着社会高速发展的沧桑巨变,也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所走的道路每一步都艰难曲折的。但无论命运如何浮沉、岗位如何变迁,我们都无怨无悔,不怨天也不怨地,默默地经受种种艰难、曲折、痛苦的考验,乐观地对待生活的种种磨炼,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的场友边工作边读书,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努力地去提高自己文化知识水平,在工作中奋力去拼搏。有的场友重新择业上岗,努力地去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正确的人生观,以乐观豁达的心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每当忆起这段难忘的峥嵘岁月,虽是时过境迁,但知青岁月培养出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在我们心中始终保留着那一份“知青”的情怀与胸襟,以及对场友们的深情厚意。</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犹如五十载的光阴流转,但历史的记忆未曾褪色过。岗美的山水见证了我们最宝贵的青春,也塑造了我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无论我们走向何方何地,从事何种工作、何种职业;“知青”的那段经历,都是我们共同的底色,也是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因而可说:“知青”不仅仅是个特殊的名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知青所作出的贡献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中是不会被淹没的,将会在共和国的历史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同时也是我们人生中永远都无法磨灭的青春烙印!</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再次有缘相聚,虽然时光飞逝、光阴似箭,岁月的沧桑让皱纹已爬上了我们的额头,白发也取代了青丝,我们不再是昔日的少年少女了。但当我们四目相对、紧握双手时,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那个梳着辫子的姑娘。虽然时间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无法改变我们年轻的心态。我想:无论岁月如何变幻,永远都无法改变我们心中的那份最纯真、最深厚的战友情谊。此时此刻,仿佛时光瞬间倒流似的--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鬓角的风霜老人,而是半个世纪前那些在岗美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的青春脸庞……。</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重逢在云山绿湖的潋滟风光里。湖水倒映着往昔的身影,青山见证了我们不老的情谊。从“下乡”到“相聚”,从“知青”到“故人”。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根植于这片土地的记忆与牵挂,也是一次难得的对岁月的回望与致敬。这次相聚,是一场充满生命活力的交响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音符,共同奏响了那段虽己远去却依然滚烫的岁月乐章。我知道:我们带不走的是这里的山水,但我们一定能带走的是这湖水沉淀了50年的情谊。正如人们常说的:青山在,人未老;愿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如岗美的山水长青、长绿、源远流长;温暖着每一个黄昏岁月。如今我们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知青的乐观精神仍还在,今天依然激励着场友们去珍爱生活。诚此,让我们共同致敬我们无悔的青春,致敬我们深厚的友谊,好好活在当下。在这难得相聚的宴席中,让我们放开心胸、畅所欲言、重温往事、共叙情谊。一起细说这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也聊聊当下幸福生活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页,“知青”更是我们人生中特有的名字。它不但饱含艰辛,也充满着磨砺,更是孕育了真情。这份真情就像一坛沉淀了半个世纪的美酒愈发醇厚,喷发出清纯甘香的芬芳。三年的知青生活中结下的深厚情缘,将永远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壮丽诗篇。几年的知青生活,己成为了我们人生中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我们人生旅途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次知青聚会,在云山绿湖的晚霞中缓缓拉下了帷幕。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不仅仅只是怀旧,更多的是对青春的致敬;对岁月的深情回望。在岗美这片沃土上,不仅留下我们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一段永恒不变的知青情缘。在这难舍难分的宴会乐曲声中,为了庆祝我们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和珍贵的情谊。让我们共同举杯: 第一杯,敬我们无愧的青春岁月,敬岗美这片深情的土地! 第二杯,敬我们半个世纪年来风雨不变的深厚情谊! 第三杯,敬在座的每一位兄弟姐妹安康如意。同时更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晚年生活美满快乐!期待我们下一个五年、十年还能再相聚,共忆知青当年情……。</p><p class="ql-block"> 诚此机会,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将青春年华奉献给广阔天地的知青朋友们,致敬你们无悔的青春岁月和永不褪色的知青情谊!</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7日知青聚会有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伍雄场友精心制作的这次50周年知青聚会的精彩视频。</p> <p class="ql-block">1975年9日29日,我们这批知青从城里下乡到岗美轮源苏嘛村。由于当时的村里,无法腾出房子安排我们80多人的知青,只好将牛棚的房子用来安置我们。当天晚上又适逢下起大雨,雨水从屋顶的数个窟窿顷泻而下,将我们淋过湿透,只好坐着熬过了一晚,这夜注定我们是无眠的……</p><p class="ql-block"> 刚来报到,老天爷就以一场大雨来考验我们的意志,仿佛是要挫一挫我们初出矛庐的锐气,同时也是为我们知青奏响了往后艰辛道路上永不止步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8日,为了纪念我们知青下乡40周年,我们几位室友来到曾经住过的房子(实际是牛棚)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的风雨情,房子依旧,情尤在,只是人己老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知青场的全景。当时我们知青我们这些知青正是冬季来到苏嘛这个偏僻的山村,首当其冲就是建好自已居住的房子,解决燃眉之急。于是我们冒着严寒的冬天,穿着单衣将河床里石块担抬到百足坪的山腰里开劈出来的平台,建造自己的房子。在当地老农的帮助下,我们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将房子建好了,住上自己建造房子,当时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高兴的一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场的全体知青在蓝球上合照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77年1月春节,也是我们下乡一年多,阳春县慰问团前来岗美知青场慰问我们全体知青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手扶拖拉机是很拉风的。驾驭“铁牛”,手扶拖拉机上的青春插曲。这是我们知青场新买回的手扶拖拉机,几位场友兴高采烈地坐上拖拉机合影留念;留下了最珍贵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女知青在忙完农活归来后,正在溪水里洗刷衣服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4位女知青在蓝球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5年10月18日为了纪念我们知青下乡40周年,专程回到我们奋斗过山村,一起追寻青春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这条河是我们知青每天干农活时必须要经过的地方,40年前我们就曾这样手携手共进退,今天为了回到农场旧址,我们再度一起手携手淌着喘急的河流回去故居,寻找昔日的青春梦想,在今天说来,也是值得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40年的光阴过去了,当年的我们知青,现故地重游,去寻找到我们昔日曾经劳动的农场(也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逝;房子早已荡然无存了。现只剩下残垣断壁、荆棘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触痛了我们的神经,不禁令我们涌起一阵悲痛难受的心情、真不是个滋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回故土,目的是为了续写这流年的故事,也是为了在这流淌的青春岁月留个影,留下人生中这张经典永恒永不磨灭的影像记忆……。</p> <p class="ql-block">岗美隆岗村迎来了一群与众不同的客人--她们是岗美知青,前来参观李惟揚的故居,接受爱国主义情怀教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次50周年岗美知青聚会,我们参观了广东省阳春清朝榜眼二品武官李惟揚的故居。李惟扬是阳春有史以来官阶最高的人物。同时李惟扬故居属于省级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介绍岗美隆岗村的村史村情。</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介绍李惟楊家风传承。</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介绍隆岗材李氏家族源流。</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介绍清代李氏家族的功名绿。</p> <p class="ql-block">当见到这手摇风谷机再熟悉不过,不由得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做起风谷的动作。在70年代我们农田耕作基本没有现代化工具,我们收获的水浸田里稻谷,都是靠手摇风谷来操作,把瘪的稻谷吹出去,留下饱满的稻谷。</p> <p class="ql-block">参观李惟扬故居的场友们,在临别时🈴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以下四张图片,是场友们在云山绿湖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难得半个世纪的场友相聚,女场友们也不忘来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往事岂能如烟,过去的人事尚如雨后瓦檐之水滴,点点滴滴在心头,场友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起农场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守潘和征西二位摄影师正在交流摄影技术与心得。</p> <p class="ql-block">聚会的宴会在祝福音乐声中及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晚宴由筹委刘波主持,他对场友们积极参加这场半个世纪的聚会活动,表示烈热的欢迎和致予崇高的敬意。并对为筹备这次聚会活动而付出辛劳的场友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肖明代表场友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到感谢刘波场友为这次难得的世纪聚会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感谢场友们的积极参与。</p> <p class="ql-block">达辉场友也在会上深情地谈及这次有意义聚会的感想,最后并衷心地祝福场友们晚年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宴会间,卢小红、欧阳丽华、严秀娟三位女场友即兴上台表演了她们优美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宴会间,在刘波场友的提议下,在座的各位场友举起酒杯,共同庆贺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聚会。</p> <p class="ql-block">宴会间,场友们交谈甚欢,她们相互回忆、相互问候、相互祝福,一起分享着拥有的这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整个晚宴都充满着真情、喜悦和友爱。</p> <p class="ql-block">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这就是我们知青人生的乐观心态。</p> <p class="ql-block">五十周年的岗美知青场场友聚会,在云山绿湖度假村播出的《明天再相会》愉快的歌声中圆满地拉下的惟幕。真是的,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快过。临别时,彼此紧握着双手,约定好“保重身体,明天再相聚”。半个世纪的圆梦园,足可以让这岗美的青山绿水都铭记住我们知青的青春足迹和印记……。</p><p class="ql-block">最后,附上:《七律.岗美知青五十年重聚感怀》诗一首,以示庆贺。</p><p class="ql-block">半世风霜染鬓秋,云山绿湖忆从头;</p><p class="ql-block">锄挥岗美垦荒月,汗洒春泥筑梦畴;</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凝铁骨,情怀未老话同舟;</p><p class="ql-block">相逢莫叹夕阳晚,且共金波醉玉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