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感录

碧溪一苇

<p class="ql-block">生活小事中的"超前意识"</p><p class="ql-block">翻自己曾经发表过的作品剪报辑录,发现《湘潭日报》发表的这篇征文,虽短,却获了奖。注明日期是2001年。</p><p class="ql-block">今早用豆浆机做混合的糊糊。忽然从豆浆机联想到24年前的这则小文。</p><p class="ql-block">𠂆家当然是为了扩大产品知名度,才出资赞助征文活动。但是当年我没拿到大奖,也就没有免费得到一台豆浆机。</p><p class="ql-block">2011年翻江镇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镇文联。党委政府很重视,还分配给了两间办公室,装配好了办公电脑,并且由管组织宣传的党委委员兼任主席,我担任主编,是几个副主席之一。</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成立周年临近,想要给文联主席团成员及常务理事准备纪念品,开会研究。我提议每人发一台九阳牌豆浆机。当时距我发文章已有十一年,而距开发出该产品则有18年。我说,我们这些写诗作对联的人,大都是老人或者偏老,以后牙齿差劲了,时不时磨些豆浆之类的,既营养又利于消化。大家觉得有道理,便一致通过了。</p><p class="ql-block">从那时到现在,又过去13年了,去年,本组一位熟人从湘乡购回一台"九阳牌"豆浆机,由于没用过,请我去帮忙操作演示一下。这当然很简单。我顺便问了一下价格,告之为300多,我暗自叹之,这价也涨太多了吧。</p><p class="ql-block">我的这台,差不多10年时间没有动用,因为牙好。近年来牙齿有松劲现象,于是尝试着用。同时觉得即使考虑一件生活小事,也有点"超前意识"比较好。著名女作家谌容曾写中篇小说《减去十岁》,是以荒诞手法映射现实世界。我也想自己若其年龄数少13年,则还是五十几。所以事虽小而虑之远,则或多或少有所禆益。</p> <p class="ql-block">待我不错的民兵营长</p><p class="ql-block">看到网上一张关于民兵执勤的照片,想到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17日在退伍办登记好了,逗留几日于20号到家,又走亲访友约一周即到月底。</p><p class="ql-block">这天,号称"狮子"的大队民兵营长到我家,动员我担任武装民兵,并说要我去领一枝枪。他是好心,因为一般来说,配备武器的民兵也须严格政审,不是想当就当的。而且训练或者执行任务都计工分,是一个"松泛路"。但是我本来就是奔着参加7月初的高考而"解甲归田"的。对这位陈姓的民兵营长深表谢意后就当场婉拒了。我记得自己当时的原话有一句"我在部队背枪背厌了"。</p><p class="ql-block">其实从民兵这个角度讲,我曾是他的"老部下"。我入伍前的一两年是民兵,配枪,是那种单发的,当地俗称"牛脚把子枪"。持枪晚上巡夜(看那种重点监控人员是否外逃)。白天训练,打过靶。我村十字路口是一条省道和娄(底)韶(山)公路的交汇处,非常时期曾凭介绍信外出,公社在此设立了一个盘查点,我也曾参与执勤。</p><p class="ql-block">"狮子"是比较早的老兵,老部队是47军,正规的野战部队训练出的兵,摸爬滚打很有一套。他退伍的那年正逢某人出事,退伍军人从那以后都不予统一安排工作,所以在大队任民兵营长。</p><p class="ql-block">他后来又参加乡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队,因为是政策很严,有指标须完成。不少家庭受到影响,甚至迁怒于他。这事反正有点复杂,扯不清。</p><p class="ql-block">我母亲今年90岁了,有时有老年痴呆的状况,但对于"狮子"却是有好感。她说我在部队的时候,有次"狮子"带几个民兵奉政府之命搜查各家,看是否有擅自砍伐集体的树木的,查出除没收还要"严惩"。而我的父亲恰巧因为杂屋的几根桁子坏了须换,在打批条批不下的情况下悄悄砍了几棵树,藏在杂屋堆着稻草的小楼上。"狮子"先进屋,他毕竟是野战部队干过的,走过几间屋扫视一番便发现了"秘密"。但是他却没有点破,他对稍后来的三个民兵说:"这家我看过了,你们到一生产队都去看看吧"。三个民兵当然遵命而出了。"狮子"知道我有藏书在家,便问我母亲这些书在哪里?我母亲说在那间大卧室的楼上。他便径自上楼看书去了。待那三个民兵将全队搜索完毕再来报告,"狮子"已经拿了几本书下楼,他说"我带回家慢慢看去",几个人便一起走了。</p><p class="ql-block">我退伍回来,清点藏书,计缺《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和《烈火金刚》几本。虽然有点可惜,但是觉得爱读书的军人哪怕是退伍军人,总归不是坏事。</p><p class="ql-block">现在,那曾经是我的"藏书楼"的土坯房仍在,虽经近百年风雨侵蚀而仍屹立未倒,令我暗暗称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表弟陈交兵看了我上面回忆的文字,他写了一篇文章,专写我文章里提到的"藏书楼":</p><p class="ql-block">"藏书楼"—— 精神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文/陈交兵</p><p class="ql-block">十几岁的时候,我也经常去表哥家那“藏书楼”。沿着那吱呀作响的木楼梯盘旋而上,脚步便不自觉地放轻了。楼板是厚重的杉木,被岁月磨得温润,缝隙里藏着陈年的墨香。每走一步,都有细小的尘埃在斜射的光柱里起舞,像时光的碎屑。</p><p class="ql-block">这由一块块大木板隔成的楼层,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是一方精神的巢穴。木板隔出小小的天地,却隔不断书卷气在空气里静静流淌。靠窗的位置光线最好,木纹被晒出蜂蜜般的色泽,想来表哥他们当年——从田埂上归来,裤脚还沾着泥土的清新;或是从学堂返家,衣衫犹带少年的汗意——便是迫不及待地窝进这里。</p><p class="ql-block">我能想象那样的黄昏:夕阳透过木格窗,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锄头刚放下,钢笔又提起;谷物的气息还未散尽,纸墨的芬芳已然萦绕。那些泛黄的书页,是他们洗去疲惫的清泉,也是通向远方的秘径。在这里,汗水的咸与思想的甜奇妙地交融,锄柄上的茧痕与笔杆上的印迹,原是同一种力量的两种表达。</p><p class="ql-block">这隔楼最动人的,不是藏书之丰,而是那种“闲暇”的质地——那不是无所事事的空虚,而是劳作之后心无旁骛的沉静。书香混着木香以及劳作之后所带的泥土香,偶尔还有从楼下飘来的炊烟味,融汇成一种完整的生活气息。在这里,读书不是逃离,而是更深地进入生活;闲暇不是停顿,而是另一种前进。</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们,拥有整面墙的书架、明亮的书房,却难得这样浑然天成的阅读心境。我们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却再难体会那种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求知渴望。</p><p class="ql-block">站在这吱呀作响的木楼板上,我突然明白——真正珍贵的不是这些旧书,而是那个年代里,人们还能在劳作与阅读之间找到如此自然的平衡。这隔楼像个时间的容器,盛放着一种朴素的尊严:无论生活如何艰辛,总要为精神留一扇朝南的窗。</p><p class="ql-block">(陈交兵,湘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楚风》杂志社签约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友帮我军龄转工龄</p><p class="ql-block">秋风秋雨送凉意,又是旅游最佳季。</p><p class="ql-block">前天,战友彭广生电话邀约去云南旅游。我说争取一起去</p><p class="ql-block">又问是否由我出面找这位担任过厅官的战友,或者找可以说是我救了小时的他而如今担任云南省委某处处长的,我说也不必要。</p><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了,也不差顿把两顿饭钱,懒得去蹭饭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偶然的截图看到成国平这个名字:他是涧山的,部队提干,转业到湘乡人事局工作。至我快退休的前几年,我去办事,看到墙上的班子成员,他排第二,即第一副局长吧我办什么事呢?因为快退休了,在一次调资中看到我的表格,从来都没有把我的军龄计算为工龄,也就是说吃了几十年的亏。既然我知道了,就想在退休之前要有关部门认定。</p><p class="ql-block">流程还挺复杂:</p><p class="ql-block">自己的报告→单位出具介绍信→教育局出具调档函→退伍办查到档案、上密封条→提档至人事局→找管工龄、工资的股室→认定好了再将证明连档案交教育局</p><p class="ql-block">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成国平本可以绕过去不找,我历来认为公事公办的路,免得麻烦多好!</p><p class="ql-block">可现实却很无奈,这个股长说近段时间不办,要过段时间集中办。还说什么最好附上一份战友的证明。而我在职,哪里有咯多时间跑上跑下?但是左讲右讲,他梆硬的。其实就在同一层楼,我只好去找这位战友,稍微闲聊几句就直奔正题。他一听,马上带我去那股室,他说,肖股,这是我战友,我就是他证明人。他在乡下来市里不方便,你帮他办好。</p><p class="ql-block">一个股级和一个正科级的实职,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肖股只好照办。其实就几分钟的事。打印兼复印一式三份的工龄认定书(我现在仍存一份)</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孙子的作文:</p><p class="ql-block">爷爷园子里的桂花</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到了住在湘乡乡下的爷爷奶奶家。</p><p class="ql-block"> 刚一下车,只觉得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循着香味远远望去,只见园子里有一棵桂花树,象一把大伞撑开,竖在园子的一角。</p><p class="ql-block"> 我于是走过去,仔细地欣赏起来。桂花树的枝干很多,枝上的叶片都是翠绿翠绿的,绿得发亮,绿得好像要滴下绿色的油。树枝上的桂花一小团一小团地紧挨着,如同一个一个金黄色的小球粘在树枝上。每一小朵桂花,都是四个花瓣,中间有小小的花蕊,我搬来一只凳子,踩上去,拉过一根树枝,深吸一口气,在一团桂花上闻了一下,啊,真的好香好香,仿佛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每一朵桂花似乎是渺小的,但一朵一朵小小的桂花聚拢到一起,却又能够散发出很多很浓的香气。爷爷对我说:我们乡下有一句俗话,八月桂花遍地开。还有一句,叫做"桂花香十里"。原来,无数小小花朵聚合,竟然可以产生很大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桂花,每一朵虽然渺小,并且默默无闻,但是它净化空气,扮靓人间,它的奉献精神是值得赞美的,我爱桂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