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中我如愿的考入了小学!</p><p class="ql-block">     1965年的夏天,我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第一小学的录取通知书。记得那天,我拿着那张薄薄的纸片跑回家时,母亲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她接过通知书,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的字迹,眼里闪烁着泪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上学读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妈妈这次答应过你的,只要考得上就让你念书。"母亲说着,从贴身口袋里掏出用手帕包着的学费。我知道,那是她熬夜上班攒下的钱。第二天一早,我就穿着母亲连夜改小的旧衣服,背着用碎布拼成的书包,走进了第一小学的校门。</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有两排红砖平房,操场中央立着一根旗杆。开学第一天,我们这些新生怯生生地站在操场上,听着校长讲话。班主任王老师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她教我们认字、算数,还常常给我们讲革命故事。那时的课本很简单,但每一页我都翻得仔仔细细,生怕漏掉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入学不到半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天早晨,我们发现校门口"第一小学"的牌子被摘了下来,换上了"东风小学"的新名字。教室里,毛主席的画像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王老师不再教我们认字,而是带着我们背诵毛主席语录。课本换成了红宝书,早读课变成了"早请示",我们要对着毛主席像汇报思想。</p><p class="ql-block">     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年冬天,学校组织我们上街游行。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举着小红旗,喊着大人们教的口号。寒风刺骨,我的棉鞋破了洞,脚趾冻得生疼,但没有人敢说回家。母亲知道后,连夜用旧毛线给我织了一双厚袜子,第二天偷偷塞进我的书包里。</p><p class="ql-block">      五年时光转瞬即逝。1970年,我从东风小学毕业,升入了附近的第四中学。此时的校园里,大字报贴满了墙壁,老师们都戴着"臭老九"的帽子。我们的语文课变成了写批判文章,数学课上要算"打倒走资派"的百分比。教室里不再有朗朗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革命口号。</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难忘的是初二的冬天,学校里来了一群"青年"老师。他们年轻有朝气,偷偷给我们讲《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有一次,李老师趁没人时对我说:"知识永远是最宝贵的,现在不学,将来要后悔。"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晚上就在灯下偷偷看他们借给我的旧书。</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年的东风小学已经改名为实验小学。每次路过那里,看到崭新的教学楼和操场上奔跑的孩子,我总会想起那个背着碎布书包的小女孩,想起灯下偷偷读书的夜晚。那段特殊岁月里的求学经历,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懂得,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望永远不该熄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