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牌坊在晨光中静静矗立,红灯笼还带着夜露的微湿,石狮子蹲守两旁,仿佛也记得那些年我们并肩走过的路。这座老城的街巷深处,藏着我们约定重逢的地方——天香楼。多年未见,脚步一踏上这方青石板,记忆就像河水解冻,汩汩涌出。那时我们穿着军装,意气风发;如今换上便装,却依旧一眼认出彼此眉宇间的熟悉。</p> <p class="ql-block">屋内那面金红相间的墙纸,像极了当年营房里贴着的年画,喜庆又踏实。墙上那幅花开富贵的画,静静看着我们说笑,仿佛也成了这场重聚的见证者。六个人站在墙前,谁也没提“想念”二字,可每一个眼神交汇,每一次拍肩大笑,都在说:还好,我们都来了。衣服颜色各异,像当年各守岗位的我们,如今聚在一起,竟也如此和谐。</p> <p class="ql-block">走过那座石拱桥时,雨刚停。桥下流水轻拍石岸,倒映着两岸白墙黑瓦,还有那串串红灯笼,像我们年轻时挂在校场边的旗帜,热烈而不张扬。远处金顶的塔楼在云层间若隐若现,就像我们各自走过的岁月,有阴晴,有起伏,但终究没有迷失方向。我们并肩缓行,没人赶路,仿佛这一程,本就是为了慢慢走完从前没说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地图上的绿色定位点稳稳落在“天香楼”三个字上,像一颗定心丸。瑞幸咖啡、汤团店、张充仁纪念馆……这些新名字夹在老街巷里,像极了我们——带着时代的印记,却仍扎根在这片故土。我们按图索骥,走过北东街,终于看见那扇熟悉的门。原来,不是我们找到了天香楼,是它一直在这里,等我们归来。</p> <p class="ql-block">天香楼的招牌在风中轻晃,红底金字,一如记忆中的模样。门口几盆绿植安静摆放,行人来去匆匆,没人知道,这一刻对六个人意味着什么。我们站在门口,谁都没急着进去,反而掏出手机,让路人帮忙拍了张照。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集训结束那天,站在营门口,笑得没心没肺,却把情谊刻进了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长椅上并排坐着,圆桌上还留着刚撤下的碗碟,一壶热茶冒着轻烟。我们吃得不多,话却没停过。谁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谁退休后开始学书法,谁去年走过高原,只为看一眼我们曾守卫过的山河。笑声在屋内回荡,像当年夜哨换岗时的低语,温暖而安心。这顿饭,吃的不是菜,是时光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墙纸复古,门框雕花,连那幅花卉画都像是特意为我们挂上的背景。我们站成一排,像不像当年列队点名?只是这次,没人喊“到”,只有一声声“老张”“老李”的呼唤,亲切得让人心头发热。衣服还是休闲的,心却早已卸下防备。原来,战友之间的默契,从不需要刻意维系,只要一眼,就足够唤醒整段青春。</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庭院格外清亮,屋檐滴水,敲在石阶上,像极了军营清晨的哨音。红灯笼静静垂着,倒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像一颗颗未冷却的心。我们站在廊下,谁都没说话,只是望着那飞檐翘角,仿佛看见了自己曾经挺直的脊梁。多年过去,房子会旧,灯笼会褪色,但我们站在这里,就还是当年那群不怕风雨的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