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

恒山

<p class="ql-block">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 L.;英文名:Sunflowers)讨论: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是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茎粗壮,高1-3米,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被白色粗硬毛。叶互生,卵状心形或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生3出脉,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短糙毛,有长柄。头状花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生于茎或枝端,常倾斜。总苞片多层,叶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被长硬毛或缘毛。花托平或稍凸起,有近膜质的托片。舌状花多数,黄色,舌片开展,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不结实;管状花极多数,棕色或紫色,上端有披针形的裂片,结果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有细肋,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个膜片状的冠毛,早落。</p> <p class="ql-block">野生向日葵栖息地主要是草原以及干燥、开阔的地区。它们沿着路边、田野、沙漠边缘和草地生长。在阳光充足,潮湿或受干扰的地区生长最好。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世界各国和中国均有栽培,通过人工培育,在不同生境上形成许多品种,特别在头状花序的大小色泽及瘦果形态上有许多变异,并为综合利用的最好原料。</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是一种吸引授粉蜜蜂采集花蜜和花粉的植物。该物种用途广泛,有可食用的种子,可加工成供人类食用的油或脂肪来源,也可用作动物饲料和可能的替代燃料来源,也可用作观赏植物。</p> <p class="ql-block">植物学史</p><p class="ql-block">命名</p><p class="ql-block">向日葵因形状像小太阳,并且具有向阳性,故得名向日葵。英语名称“Sunflower”却不是因为它的向阳特性,而是因为其黄花开似太阳的缘故。16-17世纪"Sunflower"一词从拉丁语"Flos Solis"借译过来。向日葵的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名称"Tournesol"和"Girasol",同汉语名称一样,也是基于“向日”这一特性来命名的。事实上,向日葵是中文里别名最多的作物之一,以至于成了语言学上说明方言间同物异名现象的经典例子。北京大学的经典教材《语言学纲要》中就提到:“……同是‘向日葵’,在汉语的各地方言中也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河北唐山叫‘日头转’,承德叫‘朝阳转’,任丘叫‘望天转’,山东济南叫‘朝阳花’,昌乐叫‘向阳花’,莒县叫‘转日葵’,栖霞叫‘转日莲’,湖南邵阳叫‘盘头瓜子’等等。”</p> <p class="ql-block">尽管有这么多的别名,但最终是“向日葵”一名胜出,成为这种作物在整个中文世界中的普通名。最早提到这个名字的也是一本明末著作——文震亨《长物志》,此后清代陈淏子《花镜》等著作也用了这一名称。“向日葵”是移用了古代植物名称“葵”新起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世界</p><p class="ql-block">向日葵是美洲原住民在史前北美种植的几种植物之一,是北美东部农业综合体的一部分。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向日葵首先被驯化在如今的美国东南部,大约5000年前。但有证据表明该物种首先在公元前2600年在墨西哥被驯化。这些作物在墨西哥塔巴斯科的圣·安德列斯(San Andres)挖掘地点被发现。美国最早的已知完全驯化向日葵的例子已在田纳西州发现,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左右。其他非常早期的例子来自肯塔基州东部的岩石遗址。许多土著美国人使用向日葵作为他们太阳神的象征,包括阿兹特克人和墨西哥的奥托米人以及南美洲的印加人。</p> <p class="ql-block">1510年,早期的西班牙探险家在美洲遇到了向日葵,并将其种子运回欧洲。已知在如今的美国东部大陆已经驯化的四种植物中,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商品,向日葵是当代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2</p><p class="ql-block">在18世纪,向日葵油的使用在俄罗斯变得非常流行,尤其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成员,因为根据一些禁食传统,向日葵油是四旬期允许的少数几种油之一。在19世纪早期,向日葵首先在沃罗涅日省的阿列克谢耶夫卡(Alexeyevka)村由商人丹尼尔·博卡里奥夫(Daniil Bokaryov)商业化,他开发了一种适合大规模种植的技术,并迅速传播。从那时起,该镇的徽章就包含了向日葵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野生向日葵原产于北美,但该植物的商业化发生在俄罗斯。直到近代,向日葵植物才回到北美成为一种栽培作物。但是,美国印第安人首先将植物驯化成单头植物,种子颜色多种多样,包括黑色,白色,红色和黑色及白色条纹。2</p><p class="ql-block">这种异国情调的北美植物在1500年左右被西班牙探险家带到了欧洲。该植物在当代的西欧广泛传播,主要作为观赏植物,但开发了一些药用。到1716年,英国专利被授予从葵花籽中榨油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在18世纪作为栽培植物变得非常受欢迎。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俄国的彼得大帝。该植物最初用作观赏植物,但是到1769年,文献提到了可以生产种植食用油的向日葵。到1830年,向日葵油的生产以商业规模进行。俄罗斯东正教会通过禁止大部分食油品在四旬期消费而使葵花籽油增加了其受欢迎程度。因为向日葵油并未被列入禁止名单,因此作为食物立即受到欢迎。</p><p class="ql-block">到19世纪初,俄罗斯农民种植了超过200万英亩的向日葵。在此期间,确定了两种特定类型:用于食用油生产的油品类型和用于直接人类消费的两大类型。政府研究计划得以实施。“维·桑·普斯托沃特”(V. S. Pustovoit)在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开展了一项非常成功的育种计划,使食用油含量和产量显著增加。这个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向日葵科学奖被称为“普斯托沃特奖”(Pustovoit Award)。</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于1930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官方政府的向日葵育种计划。所使用的基本植物育种材料来自门诺派(来自俄罗斯的移民)花园。由于食用油的需求,种植面积扩散。到1946年,加拿大农民建造了一个小型破碎厂。种植面积也扩散到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和北达科他州。1964年,加拿大政府授权种植俄罗斯品种“佩雷多维克”(Peredovik),该种子产量高并且含油量高。美国的种植面积增加,对葵花籽油的生产具有商业利益。向日葵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杂交技术,提供额外的产量和食用油的增强以及抗病性能。由于欧洲对向日葵油的需求强劲,美国的种植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升级至500多万公顷。俄罗斯在过去几十年中向葵花籽油出口刺激了这种欧洲的需求。在此期间,用于烹饪的牛脂等动物脂肪受到胆固醇问题的负面影响。然而,俄罗斯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欧洲公司也在关注美国新兴产业。欧洲人进口葵花籽,然后在欧洲的工厂进行粉碎。时至今日西欧仍然是向日葵油的大量消费者,但取决于其自身的生产。美国向欧洲出口向日葵油。</p> <p class="ql-block">中国</p><p class="ql-block">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人或荷兰人把向日葵种子传到南洋一带,又从越南传到中国的云南,然后逐渐从西南往北方传播。大约在100年前由俄国传入中国北方。</p><p class="ql-block">向日葵约在明朝中期传入中国,除了东南沿海一路外,还有可能自西南边疆传入。1993年河南新安荆紫山发现向日葵图案琉璃瓦,该瓦为明正德14年(1519年)当地重修的玄天上帝殿遗物,但是河南方志记载向日葵最早见于万历36年(1608)《汝南志》,而且只有向日葵这一名称,无性状描写等,说明尚在引种初期,与琉璃瓦时间相距89年。</p> <p class="ql-block">明代嘉靖43年(1564)浙江《临山卫志》是向日葵在中国的最早记载,虽然仅有“向日葵”这一名称记载。</p><p class="ql-block">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是明末学者赵崡所著《植品》,该书出版于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其中明确写道:“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番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这段文字不仅明确指出向日葵是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引入的异域植物,而且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向日葵花盘向日的习性——开放之前才随太阳转动,开放之后便不再转了。</p> <p class="ql-block">稍晚成书的王象晋《群芳谱》也记载了向日葵:“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复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盏,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已转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这段记载收录了向日葵的三个名字,而且都不同于《植品》所用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而对向日葵最早的性状描写是明代万历47年(1619)姚旅的《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傍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p> <p class="ql-block">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p><p class="ql-block">“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成书于康熙27年(1688)《花镜》载:“向日葵……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其实向日葵不只在清代前期,有清一代也主要作为观赏用植物,清代各地方志也都将向日葵列于“物产·花类(属)”中也能说明这一点。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道光25年(1845年)(贵州)《黎平府志》首次将向日葵同时列于“果之属”与“花之属”中。清末《抚郡农产考略》在“葵”篇中记载了向日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生长极易”,说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没有形成规模栽培,没有出现在大田,只是作为副产品零星种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钱,子可榨油”,是葵花子可榨油的首次记载,可见向日葵榨油同样较晚。最早记载葵瓜子售卖的是《植物名实图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滇、黔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晚清葵花子开始作为西瓜子的替代品,逐渐在零食瓜子中有了一席之地。民国19年(1930)(黑龙江)《呼兰县志》载:“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是向日葵大面积记载的最早记录。自此以后,向日葵在充当果品、榨油等方面异军突起。</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向日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具极多数侧根和纤维状细根。茎直立,粗壮,绿色,被白色的具节长硬毛,通常不分枝,稀上部有少数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形或宽卵形,长10-30厘米或更长,宽7-24厘米或更宽,先端渐尖或稀急尖,基部心形、平截或三角状,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被短糙毛,有3条基出脉,侧脉数对,叶脉在两面均凸起,沿脉被白色具节长硬毛;叶柄长,被白色长硬毛和短糙毛。头状花序单个顶生,径15-35厘米或稀更大,下倾;花序梗长,粗壮,被白色具节长硬毛和短糙毛;总苞盘状;总苞片多层,绿色,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并线状延长,背面被短糙毛和散生白色具节的长硬毛,腹面粗糙,边缘被白色具节长硬毛,密具黄色透明腺点;花序托平或微凸;托片近膜质,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具数条纵脉。舌状花1层,多数,舌片黄色或金黄色,卵状长圆形、长圆形、狭椭圆形或狭长圆形,不结实;管状花极多数,花冠黄色、褐色或带紫色,冠檐筒状,先端5裂,冠管极短,雄蕊5,花药暗紫色,连合成筒状,柱头2分枝,密被毛。瘦果倒卵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稍压扁,具细肋,常被白色微柔毛;冠毛2枚,膜片状,早落。花果期7-9月。</p> <p class="ql-block">最常见的向日葵高度为2.5-3.5米,最高可达9.17米。根据1567年的科学文献报告,历来被认为单头向日葵植物是种植在意大利帕多瓦,植株高度最高可达12米。同样的种子,种植在其他时间和地点,如西班牙马德里,植株高度可达近8米。在荷兰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更近的纪录,在20世纪初则有8米以上的植株。</p> <p class="ql-block">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野生向日葵在河流泛滥平原和河岸边生长,主要是草原以及潮湿至干燥、开阔的地区。它们沿着路边、田野、沙漠边缘、草地溪流、灌溉渠道沿线以及在农作物杂草中生长。在阳光充足,潮湿或受干扰的地区生长最好。野生向日葵耐受高温和低温,但更耐低温,最佳温度范围在21-26℃之间。生长在排水良好、黏重的土壤中,可以耐受pH值是5.7-8以上的土壤。</p><p class="ql-block">向日葵对土壤要求较低,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盐碱地均可种植。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且还兼有吸盐性能。可以在碱性土壤中茁壮成长,抗旱性较强。</p> <p class="ql-block">神话</p><p class="ql-block">传说一:克吕提厄是一位海洋女神,曾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情人,但后来赫利俄斯又爱上波斯公主琉科托厄。怒火中烧的克吕提厄向波斯王俄耳卡摩斯告发了琉科托厄与赫利俄斯的关系。俄耳卡摩斯下令将不贞的女儿活埋。赫利俄斯得知此事后,彻底断绝了与克吕提厄的来往。痴情的克吕提厄一连数天不吃不喝,凝望着赫利俄斯驾驶太阳车东升西落,日渐憔悴,最终化为一株向阳花(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传说二:克丽泰是一位水泽仙女。一天她在树林里遇见了正在狩猎的太阳神阿波罗,她深深为这位俊美的神所着迷,疯狂地爱上了他。可是阿波罗连正眼也不瞧她一下就走了。克丽泰热切地盼望有一天阿波罗能对她说说话,但她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他。于是她只能每天注视着天空,看着阿波罗驾着金碧辉煌的日车划过天空。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阿波罗的行程,直到他下山。每天每天,她就这样呆坐着,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到日出,她便望向太阳。后来,众神怜悯她,把她变成一大朵金黄色的向日葵。她的脸儿变成了花盘,永远向着太阳,每日追随他——阿波罗,向他诉说她永远不变的恋情和爱慕。因此,向日葵的花语就是——沉默的爱。</p> <p class="ql-block">传说三:中国古代有一位农夫女儿名叫明姑,她憨厚老实,长得俊俏,却被后娘“女霸王”视为眼中钉,受到百般凌辱虐待。一次,因一件小事,顶撞了后娘一句,惹怒了后娘,使用皮鞭抽打她,可一下失手打到了前来劝解的亲生女儿身上,这时后娘又气又恨,夜里趁明姑熟睡之际挖掉了她的眼睛。明姑疼痛难忍,破门出逃,不久死去,死后在她坟上开着一盘鲜丽的黄花,终日面向阳光,它就是向日葵。表示明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之意,这传说激励人们痛恨暴力、黑暗,追求光明。这向日葵便繁衍至今。</p> <p class="ql-block">国花</p><p class="ql-block">前苏联人民热爱向日葵,并将它定为国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后,乌克兰仍将向日葵定为为其国家的国花。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它全身是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