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星火:犇向幸福之路

六茎七创

<p class="ql-block">  第30章 犇向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光,如同最细腻的金色砂砾,穿透墨子山巅缭绕的薄雾,缓缓流淌下来,一寸一寸地镀亮了下方的千亩杏林、整齐的牛舍、蜿蜒的村道,以及那座日益充盈着生机与希望的村庄。这一天,仿佛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二郎庙村的男女老少,无需召唤,便自发地、安静地汇聚到了村后墨子山的最高处。赵靓、李峰、张发站在人群的最前方,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被拉得很长,与身后两座新落成的、遥相呼应的雕像——古朴睿智的墨子像与英武忠诚的二郎神杨戬像——共同构成了一幅沉静而恢弘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风拂过,带来杏林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没有人说话,一种近乎神圣的肃穆笼罩着人群。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山脚下那片他们用汗水、智慧与十几年光阴亲手重塑的土地。从当年那个风雪夜里的绝望与挣扎,到如今这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锦绣图景,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涌上每个人的心头。雪夜葬牛的悲壮,“铁项圈”战役的磨合,暴雨抢险的同心,国际认证的攻坚,千万分红的考验,杏仁攻坚的智慧,“黑金”远征的豪情,直至今日乡村振兴学院的雏形初现……这条路,他们走得如此艰难,又如此坚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峰老汉习惯性地想去摸别在腰后的烟袋锅,手伸到一半,却停住了。他望着山下那片熟悉的、却又焕然一新的家园,眼眶微微发热,喉头滚动,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悠长而满足的叹息。这声叹息里,饱含着一位老农对土地最深沉的理解与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发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依旧,却多了几分历经锤炼后的温润与深邃。他看到的,不仅是如画风景,更是那无处不在的数据流:项圈实时传回的健康指标,发酵池恒定的温度曲线,电商平台跳动的订单数字,以及乡村振兴学院未来将连接起的、更广阔的知识网络。这方水土,已然成为一个巨大而精密的生命体,传统与现代在其中血脉交融,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靓站在两人中间,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她的目光掠过牛舍、杏林、学院的红砖墙,最终落在身边这些可敬可爱的乡亲们脸上。从她当年毅然返乡的孤勇,到今天众人并肩立于山巅的磅礴,她深深懂得,二郎庙村所有的奇迹,归根结底,是“人”的奇迹。是每一个普通村民被唤醒的内生力量,被赋予的发展机会,被激发的创造潜能,共同汇聚成了改天换地的洪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山巅平台中央,那三座以“犇”字之势紧密相依、昂首向前的黄铜雕像。雕像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形象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居中的是赵靓,她微微俯身,目光温柔而坚定地望向脚下的土地,一手抚过麦穗,姿态恰如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她放弃了外人眼中的坦途,扎根乡土,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村庄的共同命运。</p><p class="ql-block">* 左侧是张发,他身体前倾,神情专注,仿佛正全力推开一扇沉重的大门,象征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拓荒牛”。他以科技为犁,在传统的土壤上开垦出全新的天地,驯服冰冷的“铁疙瘩”,赋予农业以智慧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右侧是李峰,他双足稳踏大地,肩头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却目光坚毅,正是那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老黄牛”。他用一生的坚守,守护着最朴素的农业智慧,是合作社最可靠的压舱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这“三牛精神”,并非凭空而来的赞誉,而是二郎庙村奋斗历程最精准的注脚,是解读其成功奥秘的钥匙。 它不仅仅属于这三位代表人物,更属于每一位为这片土地付出过的村民。它深植于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底层密码之中:那就是对家园的挚爱,对劳动的尊崇,对困难的蔑视,以及对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群静默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在无声地流淌、共鸣。快嘴六婶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狗蛋和周小雨紧紧握住了彼此的手,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靓转过身,面向全体村民,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晨曦般的温暖与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亲们,我们站在这里,回望来路,不是为了沾沾自喜,而是为了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是什么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自问自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是奋斗之路!是我们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一锹一镐开辟出来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它更是幸福之路!这幸福,不在于我们挣了多少钱,盖了多少楼,而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峰叔这样的老把式,还是发子这样的技术员,还是六婶、狗蛋、小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这条路上,都被唤醒了!被赋能了!我们不再是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农民,我们成了自己生活的主人,成了这片土地真正的创造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声音逐渐高昂,充满了感染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未来,绝不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墨子先贤讲‘兼相爱’,是让我们心怀天下,互利共生;二郎神担山赶日,是勇毅与担当。我们的学院要敞开大门,我们的经验要传播出去,我们的产品要走向世界!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开放共享、与更多人交相利、共同发展的未来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兼相爱,交相利’这六个字,就是我们未来路上永不偏离的指南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阳终于完全跃出地平线,万道金光瞬间洒满山峦,将墨子像、二郎神像、三牛铜像以及每一位村民的笑脸,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山脚下,新一天的生机已然勃发:牛舍里传来清脆的铃铛声,杏林中隐约可见早起劳作的身影,乡村振兴学院的方向,仿佛传来了朗朗的晨读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人立于山巅,目光越过眼前的繁华,投向更远的天际线。那里,是更广阔的世界,是无限的未来。他们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然明确,力量已然汇聚。二郎庙村这艘航船,承载着古老的智慧与时代的梦想,正以“三牛”为楫,以“兼爱交利”为帆,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坚定不移地,犇向那充满希望与共享的、更加幸福的未来!(全书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