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断章(散记)

洛杉矶老王(威廉)

<p class="ql-block">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究竟在我心里盘桓过多少年了呢?似乎打从懂得“远方”这个词的含义起,便同时听见了它。它不仅仅是一句谚语,更是一种古老的允诺,一个关于终点的、辉煌的隐喻。而今天,2025年10月16日,我终于踏上了这允诺的终点。从中国到美国,又从美国洛杉矶跨越重洋,飞机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心里想的,却是那条条曾印满罗马军团士兵足迹的、坚硬而尘土飞扬的大道。它们都通向这里。</p> <p class="ql-block">  九点四十分,飞机降落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十分钟轻松出关,十点四十整,火车缓缓停稳。罗马市中心中央火车站(Roma Termini)的喧嚣扑面而来,这是一种与中国家乡,与洛杉矶截然不同的热闹。洛杉矶的喧嚣是散漫的,属于车轮与高速公路;而这里的喧嚣是稠密的,属于脚步、人声与历史的回响。我没有时间耽搁,生命中的这五个多小时,像一把被紧紧攥住的沙,我必须在这沙粒漏尽之前,贪婪地触摸这座永恒之城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托寄好行李,我的脚步,以火车站为中心,仓促而又虔诚地铺开。第一站是近旁的圣母大殿。一踏入那幽暗而崇高的空间,外部世界的喧嚣瞬间被隔绝。阳光从高高的窗棂渗入,在布满金色马赛克的天顶上碎裂成一片辉煌的寂静。这与我想象中的罗马开端不同,它并非金戈铁马,而是一种深沉的内敛与抚慰。或许,所有征服的起点与终点,最终都归于这样一种对心灵的叩问与安宁的祈求?</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埃斯奎利诺山的小巷,当那片巨大的、褐色的断壁残垣毫无预兆地闯入视野时,我的呼吸确然为之一窒。古罗马竞技场。它就那样矗立在那里,像一个巨大而沉默的惊叹号。阳光猛烈地倾泻在它千疮百孔的躯壳上,投下长长的、忧郁的阴影。我站在它的脚下,不必闭眼,耳边似乎就已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与猛兽的咆哮。那一个个拱门下,曾吞吐着多少荣耀与悲怆,多少生命在短暂的绚烂后归于沉寂?角斗士的短剑,皇帝的拇指,贵妇人漫不经心的微笑,都化作了此刻风中细微的尘埃。这废墟的壮美,有一种残酷的诗意。它不是在诉说曾经的完美,而是在展示时间无与伦比的破坏力,以及在这种破坏之下,那份依然挺立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  随后是古罗马广场。这里曾是世界的中心,元老院的声音在此回荡,凯撒的脚步在此停留。如今,只有散落的石柱、残破的庙基与疯长的野草。断柱指向蓝天,像一个个无言的问号。我走在昔日的神圣大道上,脚下的石块被无数先人的足迹磨得光滑。这片废墟,比竞技场更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震颤。竞技场是戏剧性的,是表演给众人看的生死;而这里,是权力、法律、信仰与日常生活的核心,是罗马真正的心跳。如今,心跳早已停止,只留下一具宏大的骨架,供后人凭吊与猜想。</p> <p class="ql-block">  真理之口前排着长队,人们笑着将手伸入那张石刻的海神面孔中。我无暇参与这源自《罗马假日》的可爱游戏,只远远望着。那张圆形的、斑驳的面孔,仿佛一个冷眼的旁观者,看透了千年的谎言与真诚。它的存在,为这座过于沉重的古城,添上了一抹轻松而狡黠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  脚步不停。威尼斯广场的雄伟、维托里亚诺纪念堂的洁白,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它属于那个年轻而雄心勃勃的意大利,与之前的古老废墟形成一种奇异的对话。而当我终于拐进一条小巷,来到万神殿门前时,另一种感受攫住了我。</p> <p class="ql-block">  万神殿是浑成的,完整的。它不像竞技场或广场那样,以残缺示人。那巨大的穹顶,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我仰头,望着穹顶正中央那个著名的圆孔——眼洞。一束明亮的阳光从中直射而下,如同一柄光芒铸就的长剑,刺入殿内朦胧的空气之中。光柱随着时间在缓缓移动,掠过拉斐尔安静的墓,照亮彩色大理石的地面。殿内人声嗡嗡,却更反衬出一种极致的宁静。在这里,我感到了罗马的另一种气质:它不是毁灭与消逝,而是永恒与接纳。它接纳阳光,也接纳雨雪;接纳祈祷,也接纳沉默;接纳生,也接纳死。这圆洞,是神殿与宇宙、与神明沟通的通道,它让这座建筑呼吸了两千年。</p> <p class="ql-block">  罗马有人说它“破旧”,但这种“破旧”却成了它引以为傲的资本。2700多年的历史沉淀,让它显得厚重而浪漫。</p> <p class="ql-block">  根据时间的估算,因为全程walk步行,最后的行程,留给了特莱维喷泉,那是更为人所知的“许愿池”。这里的气氛与万神殿的肃穆截然不同,充满了活色生香的欢愉。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银般的光泽,海神尼普顿的雕像威武地立于正中,奔涌的泉水声、游客的欢笑声、硬币落水的清脆声响,交织成一首快乐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我背对着池水,依照传统,将一枚硬币从左肩扔进水中。心中所许的愿,并非再来罗马——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再来——而是一种更为朦胧的祈愿,关于未来,关于道路,关于所有“抵达”之后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五个多小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于我,却像经历了一场时间的压缩。从圣母大殿的虔诚,到竞技场的残酷,到广场的兴衰,再到万神殿的永恒与许愿池的希望,我仿佛走马观花般地阅读了一部关于欧洲文明,甚至关于人类命运的浓缩史诗。辉煌与倾颓,信仰与权力,永恒与瞬间,如此密集地交织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傍晚四点时分,我在许愿池附近遇上一间中餐馆,见到了来罗马创业十几年的浙江老板娘和一个在这留学但没读完就留在罗马闯荡的年轻邦工。她是一位精干而温和的中年女士。我们聊起此行的感受,聊起欧洲的机会。我谈及这一下午的“震撼教育”,谈及那些废墟与永恒的建筑。女老板娘及年轻人微笑着听我讲完,抿了一口 espresso,缓缓说道:“很有意思。你看到的罗马,是终点,是历史的标本。但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看到的罗马,是一个活着的起点。”她还教我怎样用意大利语说“您好”、“再见”,发同一个音Ciao“翘”.</p> <p class="ql-block">  她望向窗外熙攘的人流,继续说:“你看这些石头,它们沉默不语,但每一代人都能从里面读出不同的东西。帝国会灭亡,但文明会以另一种方式渗透下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古时候,说的是权力与财富的集中。在今天,或许可以理解为,条条大路通向你自己想去的那个‘罗马’。它可能不是一座城,而是一种状态,一个目标。我们华人在这里,也是沿着前人的路来的,但我们不是为了凭吊废墟,而是为了在这里,在历史的缝隙里,开辟新的路。”</p> <p class="ql-block">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蓦地打开了我心中某些郁结的思绪。是啊,我这一下午,像一个贪婪的考古学家,拼命挖掘着过去的荣光,却险些忘了,生活始终是向前的。罗马的伟大,或许不仅在于它曾是世界的目的地,更在于它用它永恒的废墟与不息的生命力,不断地提醒着每一个到访者:路,永远在脚下延伸。终点,也永远是下一个起点。</p> <p class="ql-block">  因为要赶火车,和老板娘边聊边吃了点便饭,又马不停蹄赶到罗马火车站,从车站大门入口左侧右拐一个连锁的Kibag寄存处取完行李,很便宜,一个包裹不分大小4小时6欧元,超一小时1欧元,专人看管非常安全,强力推荐!遗憾的事,前一周预定的火车票,把下午17:40分的火车预定成05:40,导致上到火车时才发现已过去12小时,火车上没有人检票查票,刚好该班次9958还有余票,临时在线又抢购了一张,所幸没有误事。</p> <p class="ql-block">  5:40分晚点火车(晚点这边好像家常便饭),六点才登上前往佛罗伦萨的夜车,一周前约好与当地佛罗伦萨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秘书长叶总,以及意大利中意青年联合总会理事长陈总商务会面,看看欧州新的商机及乌克兰重建的时机,罗马的灯火在车窗外渐次远去。我靠在窗边,手中仿佛还残留着万神殿里那束阳光的暖意,耳边回响着许愿池潺潺的水声,与老板娘那句“开辟新的路”。这五个多小时的罗马,对我,不再仅仅是一场怀古的幽思,更成了一封来自时间的简短信笺,信上写着:你已抵达终点罗马,现在,重新出发吧!</p><p class="ql-block">10/17/2025</p><p class="ql-block">于罗马-佛罗伦萨火车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