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舒舒</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163781</p><p class="ql-block">景点:紫荊花广场</p> <p class="ql-block"> 国庆期间的香港之旅从十月三日开始。一过境,我们先到五星酒店放下行李休息片刻,之后便在导游的安排下,直奔著名的金紫荆广场。终于亲眼见到了这朵在明信片上出现过的金色紫荆花。</p><p class="ql-block"> 还未到广场,海风先就迎面扑来了,带着维多利亚港特有的、微咸而湿润的气息。远远地,那朵全色的紫荊花便映入了眼帘。它静静地立在会展中心新翼的金色屋顶之前,衬着蔚蓝的海天,粲然生光。这就是闻名已久的“永远盛开的紫荊花”雕塑了。走得近了,才愈发觉得它的精致与夺目。二十瓣盛放的花瓣,每一瓣都闪着金子般的光泽,在午后的阳光下,流溢着一种昂扬的、饱满的生命力。花蕊是螺旋向上,仿佛要直抵云霄。其座用的是暖红色的麻石,庄重而厚实,托举着这朵不朽的金花。我绕着它缓缓走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基座一侧的铭文上:“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九个字,铁画银钩,沉静而有力。</p> <p class="ql-block"> 我的思绪,便不由得被这九个字牵回了那个一九九七年的夏夜。那时我还年少,守在电视机前,屏幕里正是这片海,这座城。米字旗在夜风中缓缓降下,而五星红旗与这紫荆花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那一刻,有多少人与我一样,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朵金紫荆,不只是一个雕塑,更是一枚历史的印章,重重地钤在了香港百余年沧桑的册页上,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p> <p class="ql-block"> 移步至旁边的香港回归纪念碑,高耸的碑体直指苍穹。这座20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造型宛如一把利剑,又似扬帆的船桅,象征着香港的不屈精神与崭新启航。它通体洁白,拔地而起,碑身是两面微弧的墙,相靠而立,中间镂空,像一本微微开启的巨书,又像一双并立的手掌,或许象征着内地与香港的相依相靠。碑身的外壁,平直如削,是现代的简洁线条;内壁却剥蚀成粗糙的石面,仿佛山间未经雕琢的岩石,透着一股岁月的磨砺感。这内外壁的对比,似乎隐喻着香港的历史:一面是走向未来的现代都市,一面是承载着过往风霜的沧桑历程。</p> <p class="ql-block"> 最触目惊心的,是碑上那一行数字:“1842-1997-2047”。三个数字,像三个时代的坐标,静静地刻在那里。1842,是深重的起点;1997,是扬眉吐气的回归;而2047,则是“一国两制”庄严承诺的五十年。这冰冷的数字,此刻在我眼里,却仿佛有了温度,有了重量。它们不只是在陈述过去,更是在期许一个未来。五十年的诺言,如今已走过大半,前路如何,怕是萦绕在每一个关心香港的人心头,一个即充满希望又不无隐忧的问号了。</p> <p class="ql-block">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高约20米,阔1.6米,分为基石、碑柱和柱头三部份,基石和碑柱釆用坚实耐久的麻石作为材料,柱头物料则是青绿色锻铜,柱身正面刻上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字。</p><p class="ql-block"> 香港回归袓国纪念碑顶部白环象征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而上面的50个环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变。整个设计象征香港坐落于中国疆土之内,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象征着香港主权移交,寓意香港永远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全紫荊广场飘扬着中国国旗及香港特区区旗,每天上午8时举行升旗仪式,晚6点击举行降旗仪式。每年的7月1日香港特区成立纪念日和10月1日中国国庆日,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特区行政长官会率领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出席,飞行服务队的直升机方阵低飞过广场上空,消防船还会进行喷水表演。</p><p class="ql-block"> 香港的市花洋紫荆(红花羊蹄甲)及其作为区花的意义,激发了当代许多诗人的创作,这些作品更能体现香港紫荆的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 黄健《满庭芳·紫荆花颂》(2024年)这首词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而作,其中“骨肉情深似海,携手共、浪遏同舟。天伦乐,顺迎百福,和气煦神州”等句,以紫荆花寓意香港与内地骨肉情深,携手共进。</p><p class="ql-block"> 林杞权《紫荆花》(2019年)“艳聚香江紫气生,从来大陆是家兄。相连一脉慈亲好,飘叶归根了素情。”这首诗明确以香港紫荆花为吟咏对象,强调香港与大陆血脉相连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海外风比先前更大了些,吹得衣袂飘飘。海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金洒落。天星小轮“突突”地驶过,划开一道白色的水痕;对岸中环的摩天楼群,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构成一幅动感十足的都会图景。这繁华,是真实的,是几代香港人胼手胝足,在这弹丸之地上创造出的奇迹。然而站在这纪念碑下,这繁华落尽景象背后,却似乎总隐隐传来历史的回响。我想起了宋王台那孤零零的巨石,想起了一百多年前,那些在此登陆的殖民者的身影,也想起了抗战时期,这片土地上的烽火与悲歌。</p> <p class="ql-block"> 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是一段复杂的往事,其根源可追溯到19世纪的清朝、中英贸易冲突以及两次关键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简单来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三个主要条约、分三个阶段被割让和租借的。其最核心的直接原因是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 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对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需求巨大,但中国对英国的工业品(如羊毛、呢绒)兴趣寥寥。这导致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p> <p class="ql-block"> 为了扭转逆差,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走私鸦片。这导致中国白银外流,社会和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吸食鸦片导致国民身心健康恶化。</p><p class="ql-block"> 1839年道光帝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他釆取了强硬措施,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收缴的大量鸦片。这一举动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后,英国以“保护贸易”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的旧式水师不敌英国的坚船利炮,最终战败。</p> <p class="ql-block"> 《南京条约》(1842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关键条款包括:</p><p class="ql-block"> 割让香港岛:条约第三条规定将香港岛“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正式割让给英国。</p><p class="ql-block"> (1856-1860)与《北京条约 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p><p class="ql-block"> 《北京条约 》(1860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北京条约》。其中关键条款包括:</p><p class="ql-block"> 割让九龙半岛南部:条约第六条规定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连同昂船洲一起,永久割让给英国。</p> <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后与《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背景: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p><p class="ql-block"> (1898年:英国以“防卫香港”需要为由,强迫清政府签署了这份租约。</p><p class="ql-block"> 租借新界:英国租借了深圳河以南、界限衡以北的整个九龙半岛屿,租期为99年。</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这最后一个租约的规定了1997年租期届满,才有了上世纪80年代中英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并最终确定了整个香港地区(香港岛、九龙、新界)于1997年7月l日回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 站在紫荆花广场,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风里泛着温润光泽,它不仅是香港的地标,更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永恒见证。这座由中央政府赠送的雕塑,恰如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羁绊。</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历史的转折。1997年7月1日零点,就在这片区域附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终结了英国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如今,广场旁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展中心),仍是重要仪式的举办地,每年回归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让过往的历史与当下的荣光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 广场附近还有一条长四百米的海滨长廊,游客可观看维港两岸景色。长廊上,设有数以千计的手掌印模,供游客签名留念。海滨长廊还设有七十座四米高的三角形灯箱以作照明。灯箱点缀在一条长达一千米的路线上,时而穿过步行道,时而穿过草地,一直伸延到从长廊入口处,形成一条独特的灯饰走廊状甚美观。</p> <p class="ql-block"> 这广场,这纪念碑,它们不仅仅是游客镜头里的风景,更是香港这座城市记忆的容器。它们将一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凝练成具象的符号,矗立在这海岸边,日日面对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金紫荆的灿烂,是今日的荣耀;纪念碑上的刻痕,是昨日的创痛与明日的约定。荣光与伤痕,在这里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p> <p class="ql-block"> 漫步广场,还能看到记录香港历史的浮雕墙,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变迁历历在目。不远处的情人角,许多情侣依偎着欣赏海景,为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p><p class="ql-block"> 紫荆广场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无声地讲述着香港的故事。在这里,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活力如何完美交融,体会到这座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临别回首,金紫荆依然在阳光下绽放,如同香港本身,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舒舒</p> 欢迎各位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