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老虎肆虐的时节,暑气并未因季节的更迭而有半分收敛,反倒像是攒足了力气,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姿态盘踞在天地之间。空气里弥漫着干燥而灼热的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吸入了细小的火星,灼烧着鼻腔与喉咙。窗外的阳光失去了秋日应有的温和,变得凌厉而刺眼,将柏油路烤得发软,远处的景物在热浪的蒸腾下微微扭曲,恍若一幅失焦的油画。</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天气里,风扇成了徒有其表的摆设。办公室角落的落地扇不知疲倦地转动着,塑料叶片切割着粘稠的空气,送出的却并非清凉,而是带着温度的风,吹在人身上,只让人觉得愈发燥热。那风像是从桑拿房里导出,裹挟着室内积攒的热气,扑在脸上、颈间,将本就黏腻的皮肤烘得更加难受。额头上的汗珠刚渗出便被风吹得摇摇欲坠,却迟迟不肯落下,仿佛也被这燥热的空气定在了原地。</p><p class="ql-block">临近正午,腹中饥饿感愈发强烈,只得顶着烈日下楼去食堂打饭。刚踏出办公楼的大门,一股滚烫的热浪便迎面扑来,瞬间将人包裹其中。阳光直射在身上,仿佛要穿透衣物,将热量直接传导至肌肤深处。短短几分钟的路程,却像是一场漫长的煎熬,脸颊被晒得滚烫,像是敷上了一层温热的毛巾,连耳朵都热得发疼。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皮肤上,身上的衬衫也早已被汗水濡湿了一片,紧紧地贴在后背,勾勒出尴尬的轮廓。</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打饭归来,快步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空调送出的丝丝凉意瞬间包裹了全身,那股从皮肤到心底的舒爽感,让人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冰凉的空气拂过滚烫的脸颊,带走了体表的燥热,也驱散了心中因酷热而生的烦躁。坐在办公桌前,吹着空调送来的冷风,手中的饭菜也似乎变得更加可口。</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舒适的凉意中,一个念头却悄然浮上心头:如今我们在酷暑时节尚能依赖空调躲避热浪,可在那些没有空调,甚至连电扇都属稀罕物的年代,父辈们又是如何度过这炙热的秋日,如何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的呢?</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父辈们的秋日,是与“双抢”紧密相连的。所谓“双抢”,即抢收早稻、抢种晚稻,那是一年中最为繁忙也最为艰苦的时节。彼时,秋阳比现在似乎更加毒辣,田地里没有任何遮挡,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也吸收着太阳的热量,将田间的温度抬得更高。父辈们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弯着腰在稻田里劳作,一把把割下成熟的稻穗,再用打谷机将稻谷脱粒。阳光直射在他们黝黑的皮肤上,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从额头滚落,顺着脸颊、脖颈,滴落在滚烫的田埂上,瞬间便没了踪影。他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复几次后,便在衣料上留下了一圈圈白色的盐渍,那是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打谷子的过程更是艰辛。打谷机在田埂上轰鸣,父辈们将一捆捆稻穗塞进旋转的滚筒,稻谷在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与稻秆分离,飞溅而出。他们的手臂在机械的重复动作中变得酸痛,脸上、身上沾满了稻谷的碎末和灰尘,与汗水混合在一起,成了一道道黑色的泥痕。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偶尔直起身,用肩上的毛巾擦一把脸上的汗水,喝一口早已被晒得温热的水,便又弯下腰,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p><p class="ql-block">没有空调,没有风扇,他们抵御酷热的方式简单而原始。傍晚时分,将家中的竹床、凉席搬到院子里,趁着微弱的晚风纳凉。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则摇着蒲扇,聊着家常,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夜深了,露水降下,气温稍有回落,他们才伴着虫鸣,在竹床上沉沉睡去,为第二天的劳作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比今昔,心中百感交集。如今的我们,身处舒适的办公环境,夏日有空调,冬日有暖气,早已习惯了这种便捷与安逸。可我们不能忘记,这份舒适的生活,是父辈们用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作换来的。他们在炙热的阳光下,用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双手耕耘着希望的田野,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炙热的秋阳依旧高悬,办公室里的凉意依旧宜人。但此刻,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悟。这份感悟,是对父辈艰辛岁月的缅怀,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应当铭记父辈们的付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传承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便是这炙热秋日里,最深刻的忆苦思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