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金秋十月,硕果盈枝。2025年10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迎来百廿华诞的辉煌时刻,农学院同步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校友盛会。恰在此时,习近平主席于10月15日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更以“矢志强农报国”的殷切嘱托,为这场欢聚注入了厚重的使命与荣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农学院校友,怀揣着对母校的眷恋、对同窗的思念与对使命的感悟,共赴这场跨越时光的重逢之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无法返校,仅据同学们发来的信息,作此图文,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上午9时30分,签到环节准时开启。熟悉的校园里,老同学们带着岁月的印记陆续抵达,一句句“好久不见”、一个个紧握的双手,瞬间拉近距离。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虽步履放缓,眼中却依旧闪烁着重逢的喜悦,往昔在农学院的求学时光仿佛就在昨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贾继增早早来到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等候,会议由他主持。丁申桃也较早来到校内主楼前候迎同学;</p><p class="ql-block">10时整,在国家玉米改良中心112会议室-大屏幕显示出《中国农大百廿校庆,农学院64,65级同学聚会》会场庄严肃穆,聚会进入核心环节——院领导为大家介绍学院发展情况。从学科建设的突破到科研成果的落地,从人才培养的创新到服务农业的担当,领导的讲述让在座的这些“老农学人”深切感受到母校的蓬勃朝气,也为自己曾投身农业教育与研究的岁月倍感自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0时20分,由贾继增同学主持的座谈叙旧环节温情上演。大家自由发言,大家聊着各自退休后的生活,回忆着当年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在涿州农场劳动的日子,那些青涩却热烈的时光,成了现场最动人的话题,笑声里满是对青春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很兴奋,有话则长,不知不觉12点到了。原计划的在11时开启的“旧地重游+新颜参观”之旅取消。校友们抽时间进行了合影留念。互相搀扶着,漫步在曾经上课的教学楼、在国泰民安”双甲子鼎前留影,此鼎以青铜为骨、文化为魂,1500余名校友捐资聚力。“教民稼穑”文化墙由海内外20多国校友62个校友团体共筑。这两座文化地标,还有那古老的农科大学老校门是校园内标志性建筑之一,庄重典雅,位于西区主楼和综合楼之间的广场中央。触摸熟悉的角落;走进新建的科研中心,走进校园里的新建筑、新设施,感受着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快门声不断响起,定格下与母校同框的珍贵瞬间,也定格下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校友情。</p> <p class="ql-block">女生宿舍5号楼</p> <p class="ql-block">男生宿舍6号楼</p> <p class="ql-block">国泰民安”双甲子鼎</p> <p class="ql-block">尚宗燕在农科大学老校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丁申桃在农科大学老校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此次聚会更特别设置了实况直播环节,打破会场边界,让未能到场的老校友也能“云参与”。直播间里,场外的老朋友们实时留言,远在湘潭的吴奇云还能听到上诲的一班老同学沈浦儿喊她老伴吃饭,有的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场内场外暖意相连,让这场欢聚的温暖传遍更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会后午餐,由农学院统一安排招待64、65级同学(一大圆桌),我班同学为方便交流也方便为陈寿外庆生;又换了另外包间。陈寿外同学为招待大家点了满滿一桌丰盛食品还带来了白酒等饮料,还有包德振带来牛街特色小吃,尚宗燕带来水果,丁申桃带来西班牙葡萄酒等等,大家交流正欢,意犹未尽,酒兴正浓时,服务生赶来催关门。有的同学刚倒满一杯葡萄酒还未来的及喝就来人催了,大家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学校的颐园餐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每个同学都收到周荣华一份同样的礼物——白菜与玉米手工艺品,白菜即百财,玉米即金玉滿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丁申桃给每人团扇上的国画很讲究寓意,柿子画即表事事如意、鱼画即为年年有余,白鹤松树或桃都是长寿之意等等。</p> <p class="ql-block">陈寿外在主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周荣华的手工艺品玉米白菜</p> <p class="ql-block">1154班返校聚会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百廿农大,躬耕不辍;农学情怀,代代相传。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这场欢聚则凝聚了奋进力量。愿全体农学院校友牢记嘱托,以知农爱农的情怀、兴农强农的本领,在各自岗位上续写新篇,共同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们这些老农学人曾与祖国农业发展同频共振;今朝欢聚,我们虽已年过八旬,却仍以校为荣、以院为傲。愿这份校友情、农学情永续传承,也愿母校在未来续写更多辉煌,我们虽老,初心不改!</p> <p class="ql-block">农学楼</p> <p class="ql-block">中国农大农学院1965级1154班(农一4)健在同学</p> <p class="ql-block">此次返校的1965级1154班在京的7人,京外1人。</p><p class="ql-block">用包德振的一席话作为结束语。感谢继增,宗燕,寿外夫妇为本次聚会的圆满举行所作的无私奉献!对郑雪治作为京外同学代表参与聚会深感难得!荣华、丁子精心制作的礼物深受感动,我们这次聚会人虽不多,但充滿了老同学之间才具备的深情厚意!未能参与聚会的京内外的老同学们的深情厚意也心领神会,珍贵无比!祝所有老同学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照片由丁申桃,包德振,尚宗燕,贾继增提供。谢谢!</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8日于宽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