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四国11日游(下)

蓓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6(10.1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行程:布德瓦-约23公里-科托尔-约15公里-佩拉斯特-约173公里-莫斯塔尔【波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科托尔城市观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科托尔背山面海,隐藏在峡湾深处,被粗犷陡峭的山脉环绕保护,无论哪个角度看都是美轮美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建立于公元7世纪,完整保存了威尼斯风格的建筑格局,包括狭窄石板街道、巴洛克式豪宅。历史上这是一座有名的贸易与航海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它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中世纪古城原貌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之一,于1979年</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3, 17);">被</b><b style="font-size:20p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3, 17);">列为</b><b style="font-size:20px;">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总长4.5公里的城墙始建于9世纪,沿陡峭山势蜿蜒至山顶的圣约翰城堡,形成“之”字形防御体系。其厚度达6-50英尺,最高段65英尺,是欧洲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墙之一。登顶可俯瞰科托尔峡湾全景,1657年曾成功抵御奥斯曼入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城墙外就能远眺到墙内的圣尼古拉教堂,始建于1166年,1909年重建,是科托尔东正教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圆顶是用当地石灰岩打造,晴天看像灰珍珠,雨天就变成会呼吸的墨色宝石。在黑色山体的映衬下,教堂格外显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进城门就见钟楼与武器广场:巴洛克与哥特式混搭,广场中央设“羞耻柱”(古代惩戒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中保留有中世纪教堂、古老建筑、名胜古迹,古街古巷等。慢慢走,细细看,享受那一份小城幽静,体味那一个个与古老相伴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特里芬大教堂是黑山科托尔古城的标志性宗教建筑,始建于1166年,以独特的罗马式双塔结构和珍贵宗教文物闻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3, 17);">不对称钟楼是其标志,右侧塔楼保留地震损毁痕迹,左侧</b><b style="font-size:20px;">巴洛克风格</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3, 17);">修复钟楼高35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路加教堂(1195年):唯一未毁于地震的教堂,融合罗马与拜占庭风格。‌‌现为基督教与东正教共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彼得保罗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内还有好些叫不出名字的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街古宅以它们特有的形式无声地承受着历史的变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住户,默默地坚守在这小镇。而今我们踩着小街的石子路,看着这些石墙屋,是否能感受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城墙上俯瞰港口城市科托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城科托尔游览结束,一路沿科托尔峡湾前往佩拉斯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科托尔峡湾是亚得里亚海最大、最美丽的海湾,高大的岩石山保留了这片海湾的历史和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镇以其中世纪建筑群、湖心双岛景观和电影感十足的摄影点位著称而备受推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乘坐科托尔湾游船前往古城对面的岩上圣母岛。传说在1452年,当地一位渔民在一次船难中险些丧生,获救时在海上发现一块有圣母像的岩石,自此每次有船经过渔民就会投石致意祈求平安,日积月累终于成为了一座小岛,后来便建立了教堂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岩上圣母岛的成型给了我们好奇心,一定得上岛一探究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远眺美丽动人的岩上圣母岛全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岩上圣母岛眺望湖中另一座小岛——圣乔治岛(一自然岛)为私人庄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渐渐过了游览高峰期,道路畅通,让我们有时间游览备受推崇的秘境小镇——佩拉斯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峡湾小镇佩拉斯特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也曾是亚得里亚海重要的造船基地。小小的城镇却拥有三百座教堂和宫殿,仿佛一座独特的巴洛克式露天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尼古拉教堂钟楼:螺旋楼梯刻有18世纪水手祈祷刻痕,84级台阶可听海风呜咽声。‌‌时间关系,没能入内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佩拉斯特游览结束即前往行程中的第四个国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1, 51, 51);">简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20px;">“波黑”</b><b style="font-size:20px;">。经简单的出入关手续我们就从黑山共和国来到波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20px;">波黑由两个实体(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和一个特区(布尔奇科特区)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日特别安排波黑炖菜特色菜,也不知是啥滋味,不过甜点我喜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入境后我们就直接去莫斯塔尔城市酒店办理入住手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就住一晚,放下行李去周边溜达一圈。似乎冷冷清清,人不多,灯光昏暗,似乎不够发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7(10.1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行程:莫斯塔尔-约 48 公里-亚布拉尼察-约 80 公里-萨拉热窝【波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起在酒店周边溜达一下。8:30出发开始莫斯塔尔之city walk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是波黑南部的城市,在内雷特瓦河畔,东北距萨拉热窝约80公里。是黑塞哥维纳地区最大的中心都市,波黑国内第五大都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市始建于15世纪,现有人口11万,主要为博什尼亚克族(穆斯林占多数)和克罗地亚族。莫斯塔尔是波黑最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主要工业为初级铝产品生产、酿酒、烟草、纺织和食品加工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教堂及莫斯塔尔和平钟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以一座古老石桥而著称。老桥是一座曾有427年历史的石拱桥(始建于1566年,毁于1993年),横跨流经莫斯塔尔老城市中心的奈莱特瓦河,桥宽4.55米,桥长27.34,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老石桥的风貌与周围以古老石头为主体的建筑和大河卵石铺砌的古街道相和谐、呼应,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老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3年9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老桥被炸毁,1996年战后即开始筹备重建和恢复,2001年开始重建施工,2004年4月27日工程竣工。重建和恢复工程所用石料沿用了沉入河中的部分原始石料,不足石料和其它材料均从当地取材,其材质和效果基本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老城内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清晰可见。墙上的弹痕,战争损坏房屋似乎在数说着那场惨烈的波黑之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波黑的独立问题摧毁了这个国家,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希望波黑从南斯拉夫独立,而占人口⅓的塞尔维亚人坚决反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方的嫌隙与对立在独立公投后迅速升级为武装对抗,并将更具实力的南斯拉夫甚至北约都卷入其中,战争持续了三年多,其间发生了无数可怖的惨剧,全国近半数人沦为难民。这座连接两岸、象征沟通与包容的桥梁也在战争期间被士兵们炸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着这些印记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以前经历过的苦难,惨烈的战争。走在新修的街巷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盼着能永久和平繁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漫步老城,似穿越时空,每一砖每一瓦, 低语着中世纪欧洲的风情, 又在诉说着莫斯塔尔千年的历史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0, 3, 17); font-size:20px;">而穿梭古街, 两边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咖啡香浓, 回味悠长。现实中的我们一定珍惜美好,珍惜和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span></p> <p></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奈莱特瓦河周围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亚布拉尼察大桥遗址:是内雷特瓦河畔的一座断桥。许多人都曾看过南斯拉夫影片《内雷特瓦河战役》,亚布拉尼察大桥便是这部影片故事里的原型。亚布拉尼察大桥一截斜搭在河岸,另一截静卧在河水中,对面是火车头和一节车厢。现在看是一幅美景,当年可是生死攸关的鏖战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1, 51, 51);">亚布拉尼察大桥遗址‌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内雷特瓦河畔的二战历史遗迹。1943年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为迷惑德军,主动炸毁大桥以切断敌方追击路线,该战役成为二战中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转折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1, 51, 51);">其断桥形态见证了1943年内雷特瓦河战役的军事策略,现为兼具战争记忆与自然景观的历史地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内雷特瓦战役烈士纪念碑:参观者可在此驻足缅怀,凝视纪念碑,感受历史的沉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餐后继续沿德里钠河赶路,一路欣赏河两边的景色,河对面是塞尔维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午到达萨拉热窝市,对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先通过看萨拉热窝战争隧道博物馆及city walk 对其作些许了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拉热窝战争隧道博物馆】俗称"希望隧道"又叫"生命隧道"。1992年至1995年波黑战争期间,萨拉热窝被塞族军队围困,与外界联系切断。为打破封锁,波斯尼亚军队于1993年开始,历时约4个月,由150人用简陋工具在机场跑道下方秘密挖掘了一条长约720米的隧道,连接市区与机场附近的自由区域,后被称为“希望隧道”。在使用期间,估计有2000万吨食物进入城市,100万人进出。想像一下被围困三年,是何等的情景。所以生在无战事的和平年代是何等的幸福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大门是一座不起眼的民居,正面墙上伤痕累累,似乎像凝固的伤口,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狭窄的地道走一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条仅800米长、1.5米高、1米宽。在1992至1995年的围城中,是萨拉热窝与外界唯一的生命线。我们走在复原的20米隧道里,当然现在为方便参观者,隧道进行过整修,也有较好的照明。可当年人们要背着物资在这里匍匐往返——不是散步,而是生死时速。可以想象其艰难程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着这些使用的简陋的工具,需要背负的沉重的食品,药品,弹药,……你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这不只是一条简单的隧道而是真正的生命通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说人们在隧道里传递着的不只是食物药品,还有书籍、乐器。看!在生存都成奢望时,在平均每天319枚炮弹落下的围城1425天里,他们依然固执地守护着文明的火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导游饱含深情看着地图,更具体化地给我们当年那场战争。周围山坡制高点为波黑塞尔维亚族的军队,而波黑穆斯林(波斯尼亚克人) 和克罗地亚族的平民和守军被困在城中整整1425天,但他们不屈不饶。可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隧道,它是一个被包围的民族为了生存和尊严而进行的抗争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出那段隧道,回望隧道博物馆如此不起眼的入口——一栋普通民居的地下室,仿佛在刻意淡化那段历史的重量。而看着不远处即将起飞的飞机,它似乎在提醒每个来访者:即使在最黑暗的地底,希望依然能找到破土而出的路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拉热窝城市观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拉热窝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被称为巴尔干之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市建于1263年,十五世纪中期以后,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城市得以迅速发展,修建了供水系统、公共浴场、清真寺、图书馆等。帝国鼎盛时期,萨拉热窝成为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萨拉热窝这个名字是跟瓦尔特联系在一起的。重温一下曾经激励两代中国人的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座城市有清真寺、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耳畔不时有各种钟声萦绕。伊沃·安德里奇一部小说中主人公追忆二十年代他住在波斯尼亚时的感受:“在萨拉热窝,如果你躺在床上,通宵不寐,那么你便可以学会辨认萨拉热窝之夜的种种声音。”</b></p><h2><br></h2><h2><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b><span style="font-size:20px;">米里雅茨河边不管是近观还是远眺,我都无法想象萨拉热窝经历过如此残酷的战时,我祈愿从此和平将永远伴随这座美丽的城市,也祈愿和平属于全世界人民。</span></h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拉丁桥: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角,1914年,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正是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从而“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拉丁桥也因此成为每个游客的必到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过拉丁桥,来到当年刺杀现场,现在那里留有二脚印,并有碑文,简单记录当年之事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碑文如是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这个地方,1914年6月28日,格奥尔基·普林西帕刺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德和他的妻子索菲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过一古遗址(据说是一古驿站和马厩)我们来到弗拉特尼克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弗拉特尼克区位于萨拉热窝老城区东面,是奥斯曼时期的城防区,曾有五座堡垒与三个城门。中世纪时,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不过其扩建与翻新则是由十四世纪入驻的奥斯曼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完成的。在原有五座堡垒中,如今只剩下南侧的白塔与黄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老城区吸引眼球的是一地标,哦原来是一条萨拉热窝东西文化相遇线,西为欧式风格建筑,东为伊斯兰风格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主要在东部逛,这里为奥斯曼帝国建造的老城,基本是穆斯林文化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过古城我们前往黄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塔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曾短暂用作刑事处决的场所,在奥匈帝国时期则被用作武器库。如今,它是最受旅行者欢迎的名副其实的瞭望台,可以一览萨拉热窝市内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一段上坡路,再拾级而上就到达顶部观景台。在此整个儿萨拉热窝景色一览无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虽天气阴沉,但朦朦胧胧是另一种美。上一组横屏,从不同的方向摄下萨拉热窝美丽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换一角度这种“一半城市,一半坟墓”的视觉隐喻可以说前所未见,这是对战争伤痛的直接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拉热窝经历了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战争导致 28万人死亡,回眼望去,这里的死亡让生者更懂珍惜。黄堡俯瞰,被科瓦奇墓园“半城烟火半城陵”的对比所震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坡徒步在墓园边,遐想这每一块石碑的主人,曾经应该跟我们一样,有快乐有烦恼,有牵挂的人,也有放不下的伤;在命运的终点,也会共同化作尘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城市灵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慕名到铜匠街逛一逛,想寻找记忆中的铜匠铺。不知那在介绍的男士身后是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改写来自deepseek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 Čemalović 家族经营的老铺。这家铺子可以说是萨拉热窝铜匠业的一个活化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家铺子的故事,是整个萨拉热窝现代史的缩影,充满了坚韧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家族的铜匠手艺已经传承了超过一个世纪。从奥匈帝国时代,到南斯拉夫王国,再到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直至波黑独立战争和今天,这个家族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在同一个地方,敲打着铜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在作坊里看到的老匠人,很可能就是家族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传人。他们从小在叮当声中长大,手艺是刻在基因里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的故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经历了 1992-1995年的萨拉热窝围城战役。在那段萨拉热窝最黑暗的时期,城市被包围,断水断电,每天遭受炮击和狙击手的威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铜匠铺在整个围城期间几乎没有停止过工作。在炮火声中,匠人们依然点起灯,升起火,继续敲打。他们制作的不再是精美的咖啡壶,而是生存的必需品——比如用于在废墟中收集雨水的水壶,或者以物易物换取食物的简单容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个行为远远超出了“生产”的范畴。它成了一种象征: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文化和生活的尊严也未曾泯灭。 敲打声成了萨拉热窝不屈精神的一种回声。许多老萨拉热窝人对此都记忆犹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漫步铜匠街我们亲耳听一听那穿越炮火声的,永恒的敲击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晚餐为希腊国菜——穆萨卡(Moussaka)‌,这是一道由茄子、碎肉(通常为羊肉或牛肉)、土豆和白酱层层堆叠烘烤而成的传统菜肴,还有一道甜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晚入住好莱坞酒店。酒店离机场近,入住的游客多,比较吵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惯例:放下行李周边溜达一下,显得很冷清,倒是有一家大商场,不准备购物,稍稍转告一圈就早早回酒店休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起酒店周边走走,还看到了飞机起飞降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8(10.1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行程:萨拉热窝-约300公里-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8:45从波黑萨拉热窝好莱坞酒店出发,中餐在一家不大的酒店品波黑特餐菜烤肉,西餐吃多了总不是太合胃口。热量有了,但肚子填不太饱,不是量少而是不合胃口,不过氛围不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1:45很快办理了出入关手续进入塞尔维亚。</b></p> <p class="ql-block"><b>入境后一路沿德里钠前往塞尔维亚,河对面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山坡上植被茂密,虽已深秋,春姑娘似乎还不舍离去,依然以她特有的绿色陶冶过路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跨过萨瓦河我们来到铁托元帅的长眠地——一座被誉为《花房》的静谧的墓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墓地以花园式布局,绿意盎然,花香四溢,与铁托元帅生前倡导的和平与自然理念不谋而合。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生命与死亡的和谐共存,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铁托元帅,这位前南斯拉夫的杰出领导人,他的生平与这座墓地紧密相连。这里,不仅是他安息的地方,更是我们探寻历史、感受时代变迁的窗口。走进铁托墓,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块长方体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面没有任何歌功颂德的碑文,只镶有三行镏金大字:约西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另一位是铁托第三任妻子之墓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座花房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则是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各国领导人赠予铁托的礼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记忆。这些礼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展示,更是国际间友好往来的见证。此外,铁托元帅生前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办公室等展品,更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人进行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为铁托元帅的非凡人生与独特魅力,这座墓地与博物馆成为了历史爱好者、前南斯拉夫文化探索者以及博物馆参观者们不可错过的打卡地。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铁托元帅的一生,感受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在花园式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择取部分国家送的礼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1955年送给铁托的象牙雕套球,寓意圆满、和谐与智慧。这一外交礼品体现了中国对促进国际友谊与文化交融的高度重视,展现了中华传统工艺的卓越成就,是中外友好交往史上的美好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园之景色简洁幽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花园可远眺圣萨瓦教堂,在阳光下教堂金光闪闪,更现其之华丽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快我们来到圣萨瓦教堂。</b></p><p class="ql-block"><b>圣萨瓦教堂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母教堂,也是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建筑始建于1935年,采用拜占庭风格,主穹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现为塞尔维亚民族精神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分为新旧两部分,旧教堂内彩绘壁画,充分表现艺术精华,而新教堂外型雄伟,以伊斯坦堡圣索非亚教堂为蓝本而建,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停建一段时间,现在内部仍在装饰装修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火烈鸟餐厅用晚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餐后逛米哈伊洛大公步行街,这里是贝尔格莱德最负盛名的商业步行街,虽然只有短短一公里长,但是却因两侧19世纪70年代的建筑而名声大噪,也被列为国家保护历史名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晚入住Nevski Hotel,我们将在这里住二晚。房间挺大且整洁干净,还有客厅兼厨房,可自己煮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放下行李还是出去转转。除有个关着门的教堂,其它也没什么可逛。早点儿回酒店休息,准备此行的最后一天游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9(10.2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贝尔格莱德-约77公里-红酒小镇-约15公里-诺维萨德-约100公里-贝尔格莱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起打开窗眺望俯瞰,美景在眼前,咔咔抓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8:30出发走读贝尔格莱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途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外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没法停车,就车览来。大厦是塞尔维亚国会的办公场所,建成于1936年,是贝尔格莱德的地标之一,也是贝尔格莱德最气派的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卡莱梅格丹城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坐落于</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是巴尔干半岛的重要战略防御工事。在此可以欣赏到</b><b style="font-size:20px;">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的美景。现在是塞尔维亚最具人气和标志性的游览景点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在此建造要塞,后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都曾在此驻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存城堡主体始建于17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1979年被列为塞尔维亚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文化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堡内现存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感恩法国纪念碑 :是一座纪念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胜利者纪念碑:雕像建于1928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十周年。雕像主体为裸体男性,右手持剑象征力量,左手托鹰代表自由,朝向多瑙河寓意对侵略者的警示。‌‌纪念碑矗立在城堡的制高点,是城堡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城堡上的旗:左边塞尔维亚国旗,中间贝尔格莱德市旗,右边这个城堡管理机构的旗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要塞内设有军事博物馆并保留大量古代至近代武器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堡东侧设有观景平台,可俯瞰蓝色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景象。浓浓的秋意给人一种收获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之园林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贝尔格莱德标志性的休闲场所,因其蜿蜒曲折的小路、绿荫下的长椅、风景如画的户外喷泉、逼真的雕像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建筑而闻名于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之小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之城堡与城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莱梅格丹城堡之肖像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游览完卡莱梅格丹城堡,我们坐车跨过美丽的萨瓦河,在亚洲饭店吃中餐,吃了两天西餐,能吃到中餐,大家都觉得特别好吃,饭香菜鲜,連汤都喝了再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巴尔干游览接近尾声,下午来的多瑙河边欣赏多瑙河边的小镇和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卡尔洛夫奇(红酒小镇)曾经是塞尔维亚北部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基督教联军与奥斯曼帝国曾在此签订著名的《卡洛维茨条约》(1699年),塞尔维亚最早的语言学校(1791年)、世界上第二古老的东正教神学院(1794年)在此创建,这里以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著称,Bermet红酒曾被选作泰坦尼克号的特供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尔洛夫奇</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3, 17);">以其深厚历史、葡萄酒产业和文化遗产而闻名,被誉为“红酒小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镇之四狮喷泉位于小镇市中心。巴洛克式四狮喷泉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朱塞佩·阿普里利设计,于1799年完工,被认为是该地区爱情和生活的“钥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镇之圣尼古拉斯教堂:教堂建于1762年,被广泛地认为是塞尔维亚最好的巴洛克建筑之一,也是当地最美的建筑之一。双塔尖巴洛克式立面,内部藏有19世纪精美东正教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小镇的语言学校(建于1791年),分别于一位老师(管理人员)和一位学汉语的学生稍作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彼得罗瓦丁要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大规模防御工事。要塞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战争,现在是塞尔维亚著名观光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要塞观景平台眺望静静的蓝色多瑙河,近处是一片黄墙红顶的民居,要塞时钟以它特别的方式(时针短分针长)诉说着过往,展望未来,原和平永存,生活安定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要塞观景台欣赏盼望时分的蓝色多瑙河。天边的彩霞给静静的多瑙河增添了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哥特式风格‌的圣母玛丽亚教堂</b></p> <p class="ql-block"><b>‌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诺维萨德的圣玛利亚主教座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宏伟壮丽的新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入云的尖塔、精致繁复的石雕和内部庄严肃穆的氛围,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诺维萨德天际线上最为醒目的标志,更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精神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民族信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跟着别人进了教堂大门,遗憾的是内部进不去,就在大门两侧拍了着二张照片。栩栩如生的画面映射出圣经故事的深邃内涵。不难想象进入教堂内,一定会感受浓厚的宗教气息,一定能深入了解塞尔维亚丰富的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漫步诺维萨德老城区,欣赏着老城以多元文化融合的建筑特色,集中体现为新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风格的和谐共存,并受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历史影响,形成色彩斑斓、复古优雅的城市风貌。慢慢走,细细品犹如穿越历史时空,回到那久远的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游览结束时在等迟到者,发现远处的彼得罗瓦丁要塞,在夕阳的照射下红色的屋顶,金黄色的墙面更显其美幻迷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游程即将结束,我们小团队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晚在塞上江南用晚餐尽管不丰盛但合口味。有些菜还没上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晚继续入住Nevski Hotel。</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10(10.2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上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餐后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机场,搭乘13:50 的BEG-PVG JU986 班机预计于6:30抵达上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见塞尔维亚!再见巴尔干!和平属于你、属于我、属于全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即将在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登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11(10.22)上海~苏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约10.5个小时后,于6:27安全到达上海。入关,取行李,7:30乘坐大巴返苏,途中堵车厉害,约11:00才抵苏到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请DeepSeek提升我的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至此,巴尔干四国之旅圆满落结束。这一路,是眼界的开阔,更是心灵的触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这次旅行有一条主线,那便是“桥梁”。我们不仅跨越了现实中的座座雄虹——从塔拉河谷大桥的壮丽,到千兆桥的现代,从莫斯塔尔老桥浴火重生的坚韧,到亚布拉尼察大桥的静默,再到铭记历史的拉丁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更通过这些桥梁,走进了巴尔干这片土地的深处。我们阅读了它历经战火洗礼的苦难岁月,也见证了这里的人民为争取和平与尊严所展现的不屈不挠。每一座桥,都不仅是工程的杰作,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在、苦难与希望的纽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段旅程,让我们对和平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的敬畏,对生命的坚韧有了更强的信念。巴尔干的故事,将长久地留在我们心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