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建立与消亡(图文):雾松飞鹤

雾松飞鹤(徐向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西夏建立 </h3> <div>  在977年前的今天,1038年10月11日,西夏建立,李元昊称帝,国名大夏。西夏开国皇帝夏景宗(1038年-1048年在位),是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为曩霄。称帝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诩为青天子,即所谓兀卒。曾受宋封赏,为难定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div><div><br></div><div> 宋初党项发展较快,社会各方面均较成熟,李元昊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了党项的国家夏国。他在位时继续对宋、吐蕃、回鹘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夏的疆域。实行了许多利于夏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尤其是铁冶业的生产发展。</div> 李元昊-西夏景宗(1038年-1048年) 西夏钱币·西夏陵 <div>  李元昊强调党项的风俗习惯,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习俗秃发,禁止盲目学习汉人束发习俗,下令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名氏;又去除宋所赐爵号,称党项语首长名,建立自己的年号。</div><div><br></div><div> 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建国,至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西夏有十个皇帝,西夏王朝总共历经189年。大夏在西夏文中,意译为大白高国,宋朝称为夏国,《宋史》中有《夏国传》,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div> 西夏国统治地区很广,“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当时疆域包括今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区。<br><div><br></div><div> 西夏是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地理位置在西北,故称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div> 西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西夏景宗(1038-1048)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评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吞并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div>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李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夏的官制、军制、礼仪均在李元昊指导下设立起来,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汉人中有才能者。</div><div><br></div><div>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div> <div>  西夏文字也是李元昊命野利仁荣创制的。野利仁荣是元昊称帝的谋主,被封为“莫宁令”(天大王),是西夏第一文士。他翻译典籍、主办蕃学,为西夏文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死后元昊曾三次前往哭吊,给以厚葬,赠为富平侯。</div><div><br></div><div>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据史书记载,元昊很有智谋,善长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学问,20岁便领军作战,英勇机智。</div> 宋庆历八年(1048),由于李元昊实行的建国方略与一部分贵族的主张有矛盾,具体表现为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被儿子宁令哥于此年刺杀。死后谥武烈皇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元1038-1227年,西夏王朝鼎盛时期版图</h3> <div>  在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中,将党项人称作“党项羌”。这个名字最初是在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中出现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div><div><br></div><div>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div><div><br></div><div> 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div> <div>  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div><div><br></div><div>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名噪一时。唐中央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div><div><br></div><div>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国。次年,党项族领导人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开皇十六年(596年)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贡。</div> 雕塑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开国皇帝夏景宗是西夏王李德明之子。 唐初武德年间(618-626年)党项相率归属唐朝。党项羌中著名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个部落,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其中拓拔部落最为强大。<br><br><div>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踌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响应,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银川的西夏博物馆-西夏党项人的服饰</h3> <div>  后来,曾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的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赤辞,也在与唐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归附唐朝。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吐蕃人取代早先吐谷浑在青海湖地区的地位,迫使众多的党项人逃离故土。</div><div><br></div><div> 唐文宗太和、开成(827-840年)年间,该地藩镇的一些统治者放任当地豪强、商人肆意掠夺党项族居民的羊、马财产,引起党项居民的极度不满,纷纷举行起义。</div><div><br></div><div> 唐武宗为了平息党项部民的反抗,多次下令安抚,并以侍御史崔君会、李鄂和郑贺分别为灵、延(今陕西延安市)、麟(今陕西神木县北)等地的安抚使。</div> 南长滩村党项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 党项族的起义逐渐平息。唐末宋初以来,拓拔部和被称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职,并且入居州衙通过贡赐的方式,接受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他们以这种特殊的地位,在对外作战时召集各部落形成暂时的联合。宋朝皇室也通过他们来控制党项各部落的对外掳掠。<br><br><div>  宋朝初建时,西夏政权的发祥地之一,今陕西横山县西的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羁縻统治。</div> <div>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传至李继捧,发生了党项贵族内部争夺权位的斗争。李继捧是宋朝初年党项族的首领、定难节度使,为李光睿的儿子。</div><div><br></div><div>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宋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div><div><br></div><div> 继捧弟李继迁采纳部下张浦的建策,率领贵族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北宋惟恐党项人“居城自雄”,下诏毁了“统万城”,将20万党项人迁到绥、银等州,也就是现在的横山、米脂、绥德一带。从此,党项族便居于银、夏、绥、宥、静五州(一说是四州,没有静州)。至此,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统万城”渐渐沉寂在毛乌素沙漠之中。</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ckoo.com.cn/book/14/1218260.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契丹人</a>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33844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央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十集全)_</a></h3>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3座陪葬墓星罗棋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每个陵园的占地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甚是宏大,其外形酷似佛塔,与中原的方形帝王陵墓区别较大,素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div>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战斗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div> 西夏博物馆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西夏王陵境内。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西夏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它于1998年9月23日正式落成开馆,占地 5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各类展厅9间,基本陈列由西夏历史,西夏王陵和西夏学术研究成果组成。博物馆为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 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另有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 <div>  宋初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引起拓跋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服从宋的命令,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李德明时,依附宋朝,转而对回鹘、吐蕃部落展开大规模的攻掠,极大地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的领域。</div><div><br></div><div> 党项割据政权经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一代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了立国的基础。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div><div><br></div><div> 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div> <div>  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仿汉字创制西夏文,并汇编字书十二卷,定为“国书”。</div><div><br></div><div>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西夏建国后,党项族的势力不断发展,其疆域方圆二万余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今内蒙古阿拉善戈壁与鄂尔多斯草原及西部的巴盟、包头一带,皆属西夏所辖。</div> <div>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辽攻西夏,夏大败,向辽称臣。李谅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太后幽禁。</div> <div>  西夏拱化元年(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归夏。梁氏又发动与宋的战争。失败后被迫让权于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岁的儿子李乾顺即位,梁氏再揽大权。重新发动与宋和辽的战争。</div><div><br></div><div> 李乾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于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西夏雍宁二年(1115年)金朝立国,开始发动对辽的进攻。</div><div><br></div><div> 西夏元德五年(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同时金使到西夏劝李乾顺将辽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击。李乾顺看到辽灭已不可挽回,答应了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 </div> <div>  金侵北宋时西夏随其尾迹而入,获得了数千里的土地。李乾顺死后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内发生了强大的饥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发生了巨大的人民起义。</div><div><br></div><div> 李仁孝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李仁孝死后,其子李纯佑即位,政治腐败,国势日益衰落。西夏应天元年(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杀李纯佑。</div><div><br></div><div> 李安全改变了与朝贡金朝的政策,开始朝贡此时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族。他发动了与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使两个国家被削弱,而且,他统治时期,西夏百姓十分贫困,军队非常衰弱,政治腐败到极点,而李安全自己整日不理朝政,四处怨声载道。</div> <div>  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并没有给他带来蒙古的友好。在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大蒙古国就开始进攻西夏。至西夏应天四年(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无以抵挡。</div><div><br></div><div> 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西夏内部发生宫廷政变,李遵顼篡位,西夏光定六年(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帮助成吉思汗西征,触怒了蒙古汗国,次年大蒙古国第四次进攻西夏。</div><div><br></div><div> 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年),由于李遵顼声称自己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西夏乾定二年(1224年)蒙古攻克兴庆(银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质,才得免灭国。</div> <div>  西夏乾定四年(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窝阔台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遗嘱将其杀掉,西夏皇族乃至党项全族也被灭族。</div><div><br></div><div> 至此,西夏王朝最终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和侵略而被灭亡。西夏亡国之后,夏国的拓拔贵族带领部分民众迁徙到了现在西藏甘孜一带的藏区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吴王国。这个历史上的西吴王国,有专家考证出就是西夏王国的延续。至今,西藏甘孜地区来流传着西吴王的传说。</div> <a href="https://www.onehourlife.com/xixi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全10集</a><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f4y1N7AD?p=1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央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a><a href="https://tv.cctv.com/2013/07/03/VIDA1372842599779295.s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神秘的西夏遗裔》</a><a h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986026357887386&wfr=spider&for=p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西夏王朝的十位皇帝</a><a href="https://lishi.zhuixue.net/huati/xixia.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西夏国】西夏王朝历史</a> <div><br></div><div> 西夏王朝在位1038-1227年间,自称大夏国,少数民族党项羌是其主体民族,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鼎立。西夏经历十代帝王,最后亡于蒙古。</div><div><br></div><div> 党项羌在元代被称为唐兀,属色目人,经明、清而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其文字随之死亡,文献典籍渐被湮没,西夏成为后人喻之的神秘王朝。</div><div><br></div><div> 20世纪有一项重大发现就是上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珍贵西夏文书。黑水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西夏始建、地处荒漠中的死城,“额济纳”即西夏语“黑水”的意思。</div> <div>  西夏创制文字后,设立了类似中原王朝翰林院的番学院和汉学院,其中又以番学院为重。西夏还在建国第二年建立“蕃学”,由创制西夏文字的野利仁荣主持,教授西夏文,培养官吏。已经发观的大量西夏文文献表明,西夏文的使用曾经有过它的黄金时代。</div><div><br></div><div> 西夏文的应用范围广,仅目前已知的西夏文文献种类非常多,其中有官署文书、法律条令、审案纪录、契约账目、文学著作、历史文献、字典辞书、碑刻、印章、符牌、钱币以及译自汉文的典籍和译自汉、藏文的佛经等。</div> <div>  随着党项族逐步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西夏文渐渐走上式微之路。明朝中期在保定所刻西夏文经幢,是目前所知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晚的西夏文文献,距创制西夏文的时间,已有460余年的历史。</div><div><br></div><div> 此后西夏文成为无人可识的文字。西夏文字的死亡同时标志着一个曾叱咤风云的民族——党项族的消失。元朝以后,河西陇右的党项人就再也没有消息了。</div><div><br></div><div> 西夏学研究者白滨、史金波认为,现今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带的裕固族,可能是包含着党项、回鹘、蒙古血统的一个民族。</div><div><br></div><div> 古城西安发现的西夏王朝末帝后人李培业和他珍藏的9部皇族家谱及安徽发现的两部互相印证的西夏后裔家谱,证明西夏后裔传承至今,并已成为汉族的成员。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其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古迹毁坏殆尽。在中国二十四史里,辽有《辽史》,宋有《宋史》,唯独没有西夏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难解之谜。</div> 注:原文发表于 新浪网 2016-04-11 14:01:00<font color="#167efb">  雾松飞鹤的博客</font>,第二次发表于2022-1-17 15:30 腾讯网 雾松飞鹤的QQ空间 历史今天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