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秋游之——高平铁佛寺

迂腐老头(原创 华为手机随拍)

<p class="ql-block">  8月30日,山西秋游步入第三天。上午11:35,我们搭乘高铁离开第一站长治,约一盏茶工夫便抵达晋城的高平市——此行的重要一站。晋城久负盛名,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建城史逾两千五百载,素有“古建博物馆”“神话之乡”“东方古堡”之美誉。神农尝百草、舜耕历山、愚公移山等传说皆源于此,阳城析城山更被考为《山海经》所载昆仑丘,伏羲部落曾于此繁衍生息。境内现存全国重点文保单位72处,宋金以前木构建筑占全国三分之一,冶铁遗风“九头十八匠”犹存余响。抗战时期,此地又是太行、太岳根据地腹心,《在太行山上》的旋律便诞生于这片热土。高平是晋城代管的山西直辖县级市,在晋城的文物遗存中有着重要地位,仅全国重点文物就有22处(县域全国第一),此番秋游以人文为脉,高平自是绕不开的重镇。</p> <p class="ql-block">  此行原定探访高平三寺:开化寺、铁佛寺与崇明寺。高铁抵站后,我们约车前往开化寺,司机小徐年轻实诚,听闻后续行程,欣然应允全程接送,省去辗转之烦。车行了约半小时,抵达开化寺停车场,见有数辆外地牌照车辆聚于场中,人群议论纷纷。细问方知,正值12:00至14:30闭门午休,铁将军把门,不得而入。今日虽为周六,山西文保单位仍恪守作息,雷打不动。有人致电景区,恳请通融,答复 “请耐心等候”。距开门尚有两个钟头,若久候必定耽误后程,我果断道:“走,赶往下一站!”遂登车离去,心中不免怅然。</p> <p class="ql-block">  车开出约两公里,我忽觉懊悔:千里迢迢而来,竟连山门未见,岂非遗憾?即便不得入内,也应至门前留影为念。小徐善解人意,当即调转车头。我们重返停车场,攀上那道两百余级陡峭石阶,终于立于开化寺紧闭的朱门前。快门轻响,几帧照片聊慰此行。眼前这座隐于山间的宋代佛寺,以88.2平方米的北宋壁画被誉为“壁画上的清明上河图”,其沥粉贴金、经变叙事与世俗生活交融,堪称稀世之珍。今日失之交臂,唯有自责未详查开放时间。然转念思之,高平一市竟有22处国保、22处省保、1574处不可移动文物,文保人员坚守不易,连有的市级博物馆亦有12:00至15:00午休之制,此般严谨,亦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告别开化寺,车行二十余分钟,抵达米山镇米西村——此行真正得见的古刹:铁佛寺。进村夹道两侧,赫然悬挂着面目狰狞的铁佛画像,青面獠牙,气势逼人,未入其门,已感神秘森然。铁佛寺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单进四合院格局,占地约892.5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与正殿(铁佛殿),东西设禅室,格局紧凑而庄重。寺始建于金,现存建筑多为明代遗构,正殿门枕石上“嘉靖元年重修”题记犹存,见证六百年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为悬山顶,绿琉璃剪边,在秋阳下泛着温润光泽。梁架采用七架梁通檐用三柱,斗拱硕大,斜拱装饰繁复,尽显明代晋东南地方建筑之风骨。殿内27尊明代彩塑,以铁丝为骨、泥胎为形,高逾两米,被誉为“明塑之冠”。尤以二十四诸天像最为震撼:诸神或怒目圆睁,或低眉含威,衣纹层叠如浪,铠甲细节精雕细琢,铁线塑形使肢体动态极具张力,远胜木骨之僵直。每一尊皆“以铁为骨,用铁造型”,铁丝可弯、可折、可叠,赋予彩塑前所未有的空间层次与艺术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  佛坛正中,释迦牟尼端坐中央,文殊、普贤分列两侧,背光悬塑三世佛、十二圆觉、十大明王、大鹏金翅鸟,飞龙穿花,佛塔林立,气象万千。观音像头颅被盗,残存身姿仍显慈悲,旁立善财童子与鬼卒,山石叠嶂间庙宇错落,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之景栩栩如生,白龙马昂首,猪八戒憨态可掬,数只山羊穿行其间,人间烟火与佛国庄严浑然一体。殿外二十四诸天分列东西,东侧自北而南:大梵天、辩才天、持国天王、月天、密迹金刚、紫薇大帝、摩醯首天、菩提树神、大将军天、娑竭罗龙王、增长天王、昭惠天(杨戬);西侧依次为帝释天、摩利支天、多闻天王、日天、韦驮天、鬼子母天、罗刹天、大功德天、散脂大将、阎罗天、广目天王、崇宁天(关羽),晋东南民间信仰特色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  殿中铁骨佛像锈迹斑斑,却更显岁月之重,仿佛低语着六百年香火不绝的信仰传承。梁柱彩绘虽褪,仍可见笔触细腻,飞檐斗拱在光影流转间勾勒出古建的雄浑气度。香烟袅袅,梵音若隐,置身其中,尘心渐息,恍然穿越时空,与明代匠人、信众共处一殿。铁佛寺虽小,却以铁骨塑神,以彩泥写心,将信仰、艺术与地方文化熔于一炉,堪称高平古建星河中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此行虽憾失开化寺,却得见铁佛寺之奇绝,亦不负千里跋涉之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