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斯卡拉大剧院

双双

<p class="ql-block">说起米兰,就不能不提斯卡拉大剧院。这座意大利最著名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 的建筑和历史令人着迷,它不仅是一座音乐的殿堂,也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独特的音响效果、优雅的建筑以及创造音乐历史的舞台,自1778年开业以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也是众多歌唱家的试金石。斯卡拉歌剧院的前身是1776年被烧毁的皇家总督剧院,那时的剧院由木材建造,以蜡烛点亮,用火盆取暖;包厢后方每个贵族家庭都安排了一名厨师,准备随时满足他们对美食的奇思妙想😋剧院经常发生火灾也就不足为奇了😉 剧院建筑师是朱塞佩•皮埃尔马里尼,他受欧洲老岳母玛丽亚•特蕾莎的委托,仅用23个月就建造了这座风格简约的新古典主义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进入剧院正门是底层休息室,大厅里矗立着四尊大理石雕像,庄严华丽,简直就是意大利歌剧界的先贤祠。</p><p class="ql-block">罗西尼(1792-1868)最著名的歌剧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jwirie"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威廉·退尔的瑞士🇨🇭</a>)和《灰姑娘》。</p> <h3>19世纪上半叶美声歌剧风格的杰出作曲家多尼采蒂(1797-1848),他的成名作是《爱的甘醇》,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835年首演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h3> <h3>西西里人贝利尼(1801-1835)最著名的歌剧《诺尔玛》在斯卡拉大剧院上演时,因艺术界竞争引发的抗议而遭到嘘声,但他在欧洲的声望却要归功于米兰。</h3> <h3>威尔第(1813-1901)最著名的歌剧有《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法斯塔夫》等。</h3> <p class="ql-block">斯卡拉歌剧院建筑师朱塞佩•皮埃尔马里尼,他也参与了米兰公爵宫和布雷拉宫庭院的建设。</p> <h3>意大利人对歌剧的仪式感堪称典范,宛如出席一场盛装晚宴,非常养眼🤩</h3> <h3>剧院模型横截面,斯卡拉剧院采用传统的马蹄形设计,可容纳约2800名观众。<br></h3> <p class="ql-block">司汤达在1816年写道:“晚上七点到达,精疲力竭。我奔向斯卡拉大剧院,旅程是值得的。” 他继续描述着剧院建筑的华美、令人眼花缭乱的帷幕以及舞台上的精彩场面:“不仅服装,就连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都展现着演出所在国的风采。今晚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斯卡拉大剧院的传奇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底层休息室的上面是托斯卡尼尼大厅,大厅里矗立着威尔第之后从托斯卡尼尼(1867-1957)到普契尼(1858-1924)、马斯卡尼(1863-1945)、焦尔达诺(1867-1948)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巴塔(1892-1967)</span>等主要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大理石和青铜半身像。</p> <h3>装饰着大理石柱的宏伟大厅</h3> <p class="ql-block">维克托·萨巴塔曾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多年。他的时代通常被认为是继托斯卡尼尼之后斯卡拉歌剧院的第二个辉煌时期。萨巴塔和托斯卡尼尼在大厅里仿佛隔空对话:托斯卡尼尼是传奇的前辈,萨巴塔是重要的继任指挥——他们共同塑造了斯卡拉歌剧院的辉煌形象。</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这个大理石吧台的装饰细节</p> <p class="ql-block">观众席天花板中央那盏巨大的吊灯有383个灯泡,现在看到的枝形吊灯是原作的忠实复制品。原作在二战的空袭中被毁。</p> <p class="ql-block">红色天鹅绒座椅、金色装饰和六层观众大厅,营造出华丽温馨喜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当帷幕拉开,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情感通过音乐迸发的世界。</p> <h3>有幸抢到了《灰姑娘》(La Cenerentola) 在斯卡拉歌剧院的首演票 🤗</h3> <h3>《灰姑娘》是罗西尼创作的一部两幕歌剧。童话故事《灰姑娘》里所有奇幻魔幻元素均被删除: 邪恶的继母被继父取代,仙女的角色由王子的导师扮演,王子寻找的水晶鞋被一只手镯取代。一部生动有趣、格调华丽的喜歌剧,人情世态充满了幽默诙谐。罗西尼巧妙地使用歌剧特有的演绎通过音乐把剧中每个人物的个性刻画地活灵活现,善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h3> <h3>斯卡拉大剧院设有剧院博物馆,展出大量有关歌剧及剧院历史的画作、手稿、雕像、戏服及其他珍贵收藏。<br></h3> <p class="ql-block">弗朗茨·李斯特的施坦威钢琴。钢琴由他的外孙女丹妮拉·冯·彪罗继承,丹妮拉将钢琴带到了加尔达湖畔的别墅。后来意大利政府没收了她的别墅并将其赠予加布里埃莱·邓南遮,这架钢琴也随之消失。经过漫长的法律纠纷以及邓南遮的去世,丹妮拉·冯·彪罗才重新拥有这架钢琴。她将钢琴捐给了斯卡拉大剧院博物馆。</p> <h3>安杰洛•因甘尼1852年的著名画作《斯卡拉大剧院》</h3> <h3>阿米尔卡雷·蓬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意大利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贾科莫·普契尼和彼得罗·马斯卡尼,他最成功的歌剧是《乔孔达》和《毛梅托》。</h3> <p class="ql-block">说到米兰的音乐,绕不开朱塞佩·威尔第。威尔第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之一,在米兰创作了大量作品,在他那个时代,伦巴第首府米兰是意大利乃至欧洲的重要文化中心。 威尔第总共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了七部歌剧,包括巨大成功的《纳布科》(1842年),这部歌剧被认为奠定了威尔第作为作曲家的声誉;《奥泰罗》(1887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威尔第在演出结束时谢幕了20次;28部歌剧中的最后一部《法尔斯塔夫》(1893年)是他年近80岁时创作的,首演时来自欧洲各地的皇室贵族和文化界领军人物均出席,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威尔第的音乐也鼓舞了参加意大利复兴运动的同胞们的士气,这场运动最终促成了意大利的统一。威尔第于1901年在米兰去世,葬于他亲自创办的“音乐家之家”(Casa Verdi „Casa di Riposo per Musicisti“)。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威尔第利用他的财富建造了这个音乐家的养老院,配有音乐厅、餐厅、排练室等。今天演员、歌唱家、合唱歌手和指挥家们住在Casa Verdi,许多人拥有精彩迷人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养老院前面的威尔第雕像(1896年)</p> <h3>养老院入口大厅,门外依稀可见威尔第的雕像。<br></h3> <h3>门厅里有捐赠者的半身像和大理石板: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 和他妻子的名字赫然在目。</h3> <p class="ql-block">威尔第和他的妻子Giuseppina Strepponi都被埋葬在养老院的小教堂里。教堂非常狭小,仅容一人在里面参观。</p> <p class="ql-block">米兰是一座散发着时尚气息的城市,历史与现代在那里优雅地融合。</p><p class="ql-block">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街</p> <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顶上尖塔林立,饰满雕塑,繁复精美,一切都在细节之中</p> <h3>不同的角度,同样的震撼</h3> <h3>斯卡拉广场上的达芬奇雕像</h3> <h3>500年多前的跨界奇才达芬奇画在米兰恩宠圣母教堂里一面墙上的《最后的晚餐》🤩</h3> <h3>2019年在米兰遇到了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的特展《达芬奇的世界》和根据达芬奇设计手稿还原制造的时间机器,潜水艇,乐器,滑翔机,机械狮子等等😇 <br></h3> <h3>安布罗修画廊(Pinacoteca Ambrosiana)里达芬奇的《音乐家肖像》</h3> <p class="ql-block">1866年开放的米兰纪念公墓(Cimitero Monumentale),有众多艺术气息浓郁或声名显赫的墓葬。</p><p class="ql-block">贾尼诺·卡斯蒂廖尼 (Giannino Castiglioni) 1939年为金巴利家族(Campari)的坟墓创作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青铜雕塑。</p> <h3>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家族墓地,霍洛维茨(1903–1989)作为托斯卡尼尼的女婿也被安葬在那里。</h3> <h3>在米兰纪念公墓还发现了莫扎特和爱因斯坦惊人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有至亲埋葬在那里。<br></h3> <p class="ql-block">米兰•2019年10月/2025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