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的光洒在比萨斜塔的白石塔身上,像是给这座沉默的巨人披上了一层薄纱。广场前的两座现代雕塑,在斜阳中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真的在空中飞翔,与古老的斜塔形成奇妙的对话。游客三三两两地散在草坪上,有人拍照,有人静坐,仿佛时间也在这光影交错中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4日下午,我们抵达比萨斜塔。那时阳光还高悬在天,塔影尚短,游人如织。我们沿着石板路慢慢走近,斜塔在视野中一点点升高,倾斜的姿态愈发明显,像一位倔强的老者,不肯向地心低头。导游说它曾险些倒塌,如今虽经加固,仍保持着那副“随时会倒”的姿态——可正是这份危险的美,让它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到了傍晚,天空开始变幻。蓝得透亮的穹顶渐渐染上橙红,斜塔的轮廓在晚霞中愈发清晰。塔顶那面旗帜依旧飘扬,像是在与风低语,又像在向夕阳致意。远处的山脉被镀上一层金边,游客们的笑声在空旷的广场上轻轻回荡。我站在草坪边缘,看着一对年轻游客模仿塔的倾斜姿势合影,那瞬间,仿佛连时间都倾斜了,滑向某个温柔的旧梦。</p> <p class="ql-block">塔身洁白,层层拱廊在夕照中透出暖光,像一本被翻开的古老诗集,每一页都写满岁月的低语。旁边的教堂静静伫立,雕刻精美的墙面映着余晖,仿佛也在聆听这座斜塔讲述它八百年的风雨。脚下的石板路泛着微光,绿草在晚风中轻摇,一群孩子跑过,笑声惊起几只鸽子,扑棱棱飞向渐暗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听说塔边搭着脚手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修复。可在这黄昏里,那金属支架竟也不显突兀,反倒像是现代人小心翼翼伸向历史的一双手,既想扶正它,又怕惊扰它。我走近几步,看见工人正收工离去,他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与塔影交错,仿佛过去与现在在此刻轻轻相拥。</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再看斜塔,它像一根即将倾倒的琴弦,被天地之手轻轻拨动。脚手架在晚霞中泛着铁灰色的光,而塔顶的旗帜依旧不屈地舞动。游客们依旧围着它,摆出千奇百怪的姿势,试图“扶住”这座摇晃的奇迹。我忽然觉得,人们来此,或许不是为了看它不倒,而是为了见证它如何在倾斜中,依然挺立。</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蓝花长裙的女士站在塔前,微微笑着,轻轻伸手触碰塔身,像是在安抚一位老友。她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任风吹起裙角。她的相机挂在胸前,却没急着拍——有些美,是眼睛记得比镜头更清楚的。我站在不远处,忽然也舍不得按下快门,只想把这一刻的光影、温度、风里的草香,都装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那对游客还在摆姿势,男的戴蓝帽,女的穿粉衣,笑得像两个孩子。他们歪着身子,模仿斜塔的倾斜,身后是大片绿草坪和渐暗的天空。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要把这份快乐也延长。我忍不住笑了——在这座因“歪”而闻名的塔前,人们反而找到了最直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蓝裙女士转身时,我看见她身后有位摄影师,穿着橙色上衣,正专注地按下快门。他没打扰她,只是用镜头默默记录。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来比萨的人,或许都不是为了看一座塔,而是想在它倾斜的影子里,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哪怕歪一点,只要还站着,就值得被温柔以待。</p> <p class="ql-block">塔前的草坪上,几位游客在拍照,有人躺下,有人跳跃,有人静静坐着。一位穿花纹裙的女士摆出优雅的姿势,像是要把夕阳和斜塔一起揽入怀中。天空的云被染成淡紫,塔顶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翻动,仿佛在说:你看,我虽歪,却从未倒下;你们虽短暂停留,却已成了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斜塔矗立在暮色中央,栏杆外,山丘的轮廓渐渐模糊。游客们陆续离去,笑声渐远,只剩零星几人还舍不得走。我坐在石阶上,看着塔影一点点被夜色吞没。那一刻,它不再只是旅游手册上的地标,而是一个关于坚持、关于美的隐喻——在时光的倾斜中,依然选择挺立,哪怕只是微微地,倔强地,偏着身子活着。</p>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