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酒坛上,红布映得整个院子都泛着喜气。我们一行人站在“酒”字前合影,背后蓝屏上的黄河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万里黄河成就一瓶好酒”,这话不只是广告,更像是这片土地的誓言。笑着看向身旁的同伴,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被文化浸润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走进庭院深处,一块牌匾静静悬挂——“齐民要术 指导中国酿酒1500年”。山水为底,竹影婆娑,那一瞬,仿佛听见了古人的低语。这不只是对技艺的致敬,更是对时间的敬畏。站在匾下,忽然觉得,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踩在历史的回响里。</p> <p class="ql-block">芒种日的风带着暖意,活动正式开启。主会场的牌匾上写着“芒种日主题活动 万里黄河酒文化大典”,山水画背景如卷轴铺展。大家陆续入场,笑声与讲解声交织。作为中国紅书画院的一员,深知这场游学不只是行走,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历史铭牌讲述着赵匡胤与井泉的传说。当年将士饥渴难耐,他一怒扳井,清泉涌出,从此“国井”之名流传至今。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不禁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英雄与命运的碰撞,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走进酒坊,一排排“条编酒海”静静伫立。桑条编织的外壁,蜂蜡糯米封的内里,像极了古人用智慧为时间筑起的容器。它们不说话,却盛满了岁月的醇香。轻轻抚过其中一只,指尖传来粗糙的质感,那是手工的温度,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在国井1915酒庄的柜台前,一位工作人员静静坐着,目光沉稳。酒瓶整齐排列,绿植点缀其间,金色的店名在墙上熠熠生辉。那一刻,忽然明白,所谓“高端”,不只是酒的品质,更是这份对传统的坚守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大家驻足于一块块展板前。有人低声讨论,有人拍照记录,砖墙与灯光交织出一种静谧的庄严。我们看的不只是酒的历史,更是黄河岸边人们如何用双手与智慧,将一滴水酿成文化的琼浆。</p> <p class="ql-block">午后,几位老人在走廊里闲谈,笑容温和。他们或许不是此次活动的主角,但他们的存在,让这座酒庄多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文化从不只是书本上的字句,它藏在这些皱纹里,藏在他们轻声细语的交谈中。</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站在砖墙前,看着墙上的人物照片与书法作品。有人指着某幅字迹轻声念出,有人用手机拍下细节。站在一旁,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忽然觉得,文化传播最动人的样子,就是这种不期而遇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一面老墙写着“是的,我就是很喜欢无棣 I ♥ WUDI”,一位女士笑着指向那行字。她不需要解释,那份喜爱写在脸上。我们一路走来,看到的不只是酒、是历史、是建筑,更是一种对故土深沉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古街上,人们撑着各色雨伞合影。,笑容却轻盈。红灯笼高挂,映得每个人的脸都暖洋洋的。我们中国紅书画院的旗帜也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团不灭的火苗,燃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黑漆大门上贴着“福”字,红灯笼在檐下轻轻摇晃。有人撑伞走过,身影融入这幅水墨般的街景。那一刻,仿佛看见了千百年来无数个这样的清晨——门开了,生活继续,文化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街道中央立着“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 无棣古城非遗街区”的牌子,行人来来往往。一位撑黑伞的男子缓缓走过,背影沉静。这条街不只是旅游景点,它活着,呼吸着,承载着无数未曾被书写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人们撑伞穿行在古街上,黄灯笼在雨中晕开一圈圈光晕。有人拍照,有人低语,有人只是静静走着。我们这群来自书画院的人,也融入其中。文化不是被供奉的,它就在这脚步里,在这伞下的低语中,悄然延续。</p> <p class="ql-block">雨未停,游客们依旧兴致不减。有人在“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示牌前合影,笑声穿透雨幕。我们乘牛福马集团组织的这次游学,原本只是想看看酒的源头,却意外走进了一段活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街道中央的标牌写着“无棣古城非遗街区”,右侧的心形装饰上写着“我在古城等你”。站在那儿,忽然觉得,这不只是对游客的召唤,更像是这片土地对所有热爱它的人,发出的一封温柔请柬。</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红色装置上写着“WUDI CITY 我在古城等你”,我们五人站成一排,雨伞撑开,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快门按下的一瞬,笑声定格。这一程,我们不只是参观者,更像是归人。</p> <p class="ql-block">一把红伞静静立在秋叶中,伞面还挂着雨滴。书院的提醒温暖而贴心:“秋雨绵绵,防寒保暖。”这不只是天气提示,更像是一种关怀的延续。我们从淄博归来,带回的不只是照片与纪念品,更是一颗被文化温润过的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合影在古建筑前完成,我们举着“中国红书画院”的旗帜,红灯笼在头顶轻轻晃动。书法、雕刻、屋檐下的光影,一切都恰到好处。这次随乘牛福马集团的山东之行,圆满落幕,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才刚刚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