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白马寺龙门石窟景区

福至心灵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上午,冒中雨进入白马寺,轻度观看了中国佛教和道教圣地,园区又增加了很多国外佛教建筑。</p><p class="ql-block"> 下午又来到世界遗产龙门石窟,黄河边山上布了满是窟洞,大大小小有15000多个,佛象很多,其中17.14米高的卢舍那大佛象那神秘的微笑最壮观,下来还有一个彩绘佛象也很美。有北魏时期和唐宋明清各代石刻造象。遗憾的是洞窟虽多,但许多造像都残缺不全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洛白路6号,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 </p><p class="ql-block"> 相传汉明帝刘庄梦到金人,遂派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他们在月氏遇到天竺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到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将其命名为“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重要地位 </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摄摩腾、竺法兰在此译出中国第一部佛家经典《四十二章经》,使其成为中国佛教发源地。南北朝时,菩提达摩创立禅宗学派,后来白马寺加入禅宗,设立祖堂供奉“禅宗六祖”,故有“祖庭”之称。</p><p class="ql-block"> 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 中轴建筑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大雄宝殿内的十八罗汉像为元代夹苎干漆造像,十分珍贵。 </p><p class="ql-block">​ 齐云塔 :位于山门东侧,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35米,为金大定十五年重建,是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宋等朝代,持续营建400余年。其中,北魏和唐朝是造像活动的两次高潮时期,代表洞窟分别有古阳洞、宾阳中洞等和潜溪寺、奉先寺等。</p><p class="ql-block"> - 规模与布局: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伊河两岸,分为东西两山,现存大小编号窟龛2345个,各类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窟龛密如蜂房,南北绵延1公里。</p><p class="ql-block"> - 艺术特色: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多样,北魏时期呈现“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入唐后演变为“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其雕刻技法全面,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此外,龙门石窟还是中国石窟寺最大的摩崖古碑林,“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体之精华。</p><p class="ql-block"> - 代表洞窟: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洞窟,其中的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以神秘微笑著称,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造像。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洞窟,洞内有许多精美的北魏造像和题记。万佛洞因洞内刻有15000尊小佛而得名,场面十分震撼。</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龙门石窟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