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用日常语言讲清复杂伦理问题》</p><p class="ql-block">作者:周佐胜</p><p class="ql-block">编辑筛选素材繁,</p><p class="ql-block">算法偏私白话宣。</p><p class="ql-block">信息茧房人皆晓,</p><p class="ql-block">新闻推送弊端全。</p><p class="ql-block">专家案例析医理,</p><p class="ql-block">设计婴孩隐患连。</p><p class="ql-block">领导陈情明决策,</p><p class="ql-block">老师举例育英贤。</p><p class="ql-block">皆凭俗语诠玄奥,</p><p class="ql-block">共促仁风化大千。</p><p class="ql-block">且让众人参道义,</p><p class="ql-block">同兴社会谱佳篇。</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复杂多样,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困境和道德争议,亟待深入思考与探讨。编辑、专家、领导、老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和引导者,肩负着用日常语言讲清复杂伦理问题的使命。</p><p class="ql-block">编辑在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他们每日接触海量内容,其中不乏伦理问题素材。以人工智能报道为例,编辑可用日常语言呈现算法歧视、隐私侵犯等问题。如讲解“信息茧房”现象,可结合新闻 APP 根据用户浏览习惯推送新闻,导致用户视野受限、社会观点两极分化,让大众认识到技术背后的伦理风险。</p><p class="ql-block">专家是各领域权威,但其研究成果多以学术语言呈现,大众难以理解。在生物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引发伦理争议,专家可通过“设计婴儿”案例解释:父母若能选择孩子外貌、智商等特征,虽技术可行,但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减少基因多样性。在环境伦理学领域,讲解“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时,专家可将森林比作空气净化器和大地保护衣,说明付费既能维护森林又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其中伦理问题值得深思。</p><p class="ql-block">领导制定政策和决策时面临伦理考量,用日常语言解释政策伦理依据,能增强民众理解与支持。在城市公共资源分配上,领导解释新建公园选址,会考虑区域周边小区多、老人小孩多且原是荒地,从多数人利益出发,避免只考虑部分人便利。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时,领导会以河流污染为例,强调企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伦理底线和长远考量。</p><p class="ql-block">老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用日常语言讲解复杂伦理问题,能让学生更好接受。讲解网络伦理时,老师结合网络游戏、社交媒体,指出游戏中辱骂、欺骗和社交媒体传播隐私、编造虚假故事等行为不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伦理观。</p><p class="ql-block">编辑、专家、领导、老师用日常语言讲清复杂伦理问题,能让更多人参与讨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与文明发展,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作于 2025 年 10 月 18 日富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