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6 日的晨光里,我们在珀斯机场接过车钥匙,西澳之旅的序幕就此拉开。此行的终点是卡尔巴里国家公园,而杰拉尔顿是我们规划好的中途休息站,这段路程足足有 6 个小时。<br>车子驶上 1 号公路,我们便沉浸式闯入了西澳的旷野。一路上,除了偶尔停靠路边休息、简单用餐,我们没有特意寻找沿途的景点 —— 只因窗外的风光本身,就足够让人移不开眼。一片片草原在车轮旁铺展开来,浅绿与金黄交织,像被风轻轻熨过的绒毯;一群群牛羊慢悠悠地散落在草地上,有的低头啃食,有的抬眼望向远方,偶尔甩动一下尾巴,模样惬意又自在。<br>这里的空旷远超预期,人烟稀少得惊人。目光所及之处,很少能看到房屋的踪影,更难寻得人影,只有公路笔直地通向天际,仿佛要与云朵相连。这让我不禁想起曾去过的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 —— 那些城市满是热闹的街道、密集的建筑与穿梭的人群,与之相比,此刻的西澳,倒真像极了电影里那片辽阔、原始的美国西部,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野性与自由。<br>长途驾驶的疲惫正悄悄袭来时,转机突然出现。临近杰拉尔顿的路上,天空忽然飘来一阵细雨,雨滴敲打着车窗,留下细碎的水痕。雨势未久便停歇,阳光迫不及待地从云层缝隙中钻出来,就在这时,一道彩虹骤然出现在车旁的天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清晰分明,一端连着草原,一端似乎探向远方的地平线,像大自然突然馈赠的礼物,瞬间扫去了所有倦意。这场不期而遇的雨后彩虹,成了这段公路旅程里最动人的小惊喜。<br> 7号收拾完行李开车继续前行. 这才开始对杰拉尔顿小镇有了匆匆一瞥. 原来小镇藏在西澳海岸线上的海滨小镇. 我们的酒店远离中心,一出门便是一片辽阔的大海. 在温柔的海边草坪上,一颗巨大的玻璃球静静矗立着。那玻璃球通体透亮,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一颗被放大的水晶。看一旁的照片才知道,每到日落时分,橘红色的霞光铺满海面,也会完整地映在玻璃球上 —— 球体里仿佛装下了一整个落日,海面的波光与球体的光泽交织,美得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境。只可惜我们要赶去卡尔巴里国家公园,只能匆匆拍下玻璃球与大海的合影,便急忙上车启程,这份 “来不及细品” 的遗憾,倒让这座小镇的美好更深刻地留在了记忆里。 <p class="ql-block">车子继续沿着公路向前,约莫一个多小时后,窗外的景色突然变了模样 —— 一片粉得透亮的湖泊,像打翻了上帝的胭脂盒,毫无征兆地铺在天地间,这便是西澳大名鼎鼎的粉红湖。下车走近才知道,湖水之所以呈粉色,是因为湖水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盐生杜氏藻,这种藻类在高盐度的环境下,会不断合成并积累 β- 胡萝卜素,大量藻类聚集在一起,便让整片湖水染上了从浅粉到深玫红的渐变色彩,阳光越烈,粉色越浓郁,仿佛湖面撒了一层细碎的玫瑰花瓣。</p><p class="ql-block">湖边的景致更是让人挪不开脚:头顶是毫无杂质的蓝天,像一块被洗过的蓝宝石,偶尔飘着几缕轻薄的白云,低头便是粉得冒泡的湖水,蓝天的倒影落在湖面,竟让粉色里晕开了淡淡的蓝,两种极致的色彩碰撞在一起,美得格外治愈。岸边的盐滩泛着细碎的白光,像是给粉湖镶了一圈银边。几个穿着浅色衣裳的少男少女正蹲在湖边,指尖轻轻触碰湖水,他们的身影完整地倒映在平静的湖面 —— 女孩扎着高马尾,衣摆被风微微吹起,男孩举着相机对着湖面拍照,倒影随着涟漪轻轻晃荡,鲜活的身影与梦幻的粉湖相映,让这片静谧的自然景观多了几分青春的灵动。我们也忍不住驻足,在湖滩上跳跃,嬉笑,好似回到那美好的少女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粉红湖带来的兴奋劲儿还没从心头散去,车子拐过一道弯,眼前的景象突然换了画风 —— 卡尔巴里的海岸线正以汹涌的姿态撞进视野,8 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深蓝色的海浪卷着白泡沫,像无数匹脱缰的野马,一头头撞向岸边的礁石,轰鸣声顺着海风传到耳边,连空气都跟着震颤。<div>往前行驶片刻,"Island Rock Lookout” 便出现在左侧。这里的崖壁不像别处那般陡峭,而是缓缓倾斜着伸向海面,形成一片开阔的观海平台。站在崖边,能清晰看到海浪从远方层层推进,在靠近崖底时翻卷成白色的浪墙,再顺着倾斜的岩石缓缓漫开,像给赭红色的崖壁镶了一圈白边。风里裹着更浓的海腥味,吹得头发向后飘,抬头是澄澈的蓝天,低头是无尽的蓝海,连视野都变得格外开阔。</div> 紧接着是 “红崖(Red Bluff)”,名字里的 “红” 比之前的红色断崖更显浓烈 —— 崖壁是近乎赤红的色调,像是被岩浆染过,岩层的纹理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像一道道凝固的波浪。海浪撞击红崖时格外凶猛,常常掀起数米高的浪柱,红色崖壁与白色浪花的对比比别处更鲜明,连溅起的水珠落在崖壁上,都像是给赤红的岩石缀上了细碎的银点。有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蹲在观景台,专门等待浪柱最高的瞬间,快门声在浪声里格外清晰。 拐过一个弯道,“蘑菇岩(Mushroom Rock)” 的奇特形态让人眼前一亮 —— 一块粗壮的岩石柱托着圆形的岩顶,活像一朵巨型蘑菇立在海边。蘑菇岩的岩身是深灰色,顶部却因长期风吹日晒泛着浅褐,海浪围着蘑菇岩打转,时而从岩底的缝隙钻过,发出 “呜呜” 的声响,时而又漫过岩脚,把岩石的下半截染成深黑。我们绕着蘑菇岩走了半圈,从不同角度看,有时像撑开的伞,有时又像弯腰的巨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忍不住惊叹。 回到住宿地放下行李,我们便马不停蹄驱车前往卡尔巴里新开发的观景点 —— 天空步道。远远望去,两条银灰色的铁臂从崖边向河谷方向伸出,像一双轻盈的翅膀悬在半空,走上去时能清晰感受到轻微的晃动,却丝毫不减站在 “空中” 的新奇感。脚下是默奇森河,河水不像海岸浪涛那般汹涌,只是静静流淌着,泛着深绿色的光泽,河谷两岸的岩石被岁月磨出柔和的弧度,覆盖着零星的浅绿植被,夕阳的余晖正慢慢洒在河谷上,给岩石和河面都镀上一层暖黄,连空气都变得温柔起来。<br>我们举着相机等待日落,眼看着太阳一点点向河谷尽头沉下去,颜色从金黄变成橘红,就在即将触碰地平线的瞬间,一大片厚厚的乌云突然从天边飘来,像一块巨大的灰布迅速遮住了阳光。不过几分钟,河谷便从暖黄变得暗淡,最后彻底笼罩在一片灰黑色的阴影里,只剩下远处天际线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橘光,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好在相机宽容度足够,后来在 PS 调整后,仍能清晰展现河谷的轮廓与层次,也算留住了几分景致。<br>没等我们收拾好相机,豆大的雨点突然砸了下来,雨势来得又急又猛. 就在我们狼狈地擦拭相机镜头时,雨幕中竟缓缓升起一轮明月,它不是常见的银白色,而是透着淡淡的红晕,像被染上了胭脂,今天正是红月亮日!虽然它还没有红, 但是仍让本没打算半夜特意起来观月的我们,竟在这场意外的大雨里与它不期而遇,雨水的凉意、月亮的温柔、河谷的静谧交织在一起,成了比日落更珍贵的记忆。 <p class="ql-block">原计划奔赴自然之窗追日出时,攻略里“机位有限、地势陡峭”的提醒,让我们临时改了主意——去酒店附近步行8分钟就能到的海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凌晨不到6点,夜色还浓得化不开,我们踩着微凉的风出发。不过片刻,沙滩的轮廓便在昏暗中浮现。沿着台阶爬上观景台,最先闯入耳中的是海浪拍岸的声音,沉稳又有节奏。远处镇子的灯光漫过海面,把海水染成一片朦胧的蓝,偶尔有白色海鸥展开翅膀掠过,像墨色画布上落了几笔轻白。</p><p class="ql-block">整个观景台只有我们四人,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嘈杂的交谈,只有风、浪与偶尔的鸟鸣。这份安静格外难得,让等待日出的时光,成了旅行中一段温柔的留白</p> <p class="ql-block">不知过了多久,天际线开始有了极细微的变化——墨色天幕的边缘,像被蘸了清水的笔轻轻扫过,晕开一圈极淡的灰。这灰意缓慢地向上、向四周渗透,原本轮廓坚硬的黑云,边缘渐渐变得朦胧,像被薄纱罩住。紧接着,那片灰里,悄无声息地揉进了一丝极浅的橘色,像清晨第一缕羞怯的呼吸,只在云层的缝隙里若隐若现,却让海面的幽蓝也微微颤了颤,似被这缕暖意惊扰。</p> <p class="ql-block">橘色的“呼吸”越来越清晰,开始有层次地铺展。云层的底部,先被染上了蜜桃般的粉,粉意向上,又渐变成透亮的橙,像有一簇温柔的火焰,在天空深处缓缓升腾。</p><p class="ql-block">突然,海平面的尽头,太阳像是攒足了所有力量,猛地一跃!那一刻,金光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奔涌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天地。厚重的云层被染成灿烂的金红,每一朵云都像燃烧的火焰,在天空中翻涌、闪耀;海面彻底被点燃了,万顷波涛化作流动的金箔,波光粼粼,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岸边的红褐色岩礁、丛丛野草,全都被这强光勾勒出锐利的轮廓,每一粒砂石、每一片草叶都浸在金光里,仿佛连空气都被烤得暖烘烘的,带着阳光灼热而鲜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观日出回到民宿,我们刚用完一顿简单的早餐,便向着卡尔巴里的“自然之窗”出发——那是这片土地上最负盛名的馈赠,早早就勾着人心。</p><p class="ql-block"> 抵达时才懂为何游人皆在此驻足:眼前不是寻常的岩石,而是一帧由红色石英砂岩雕琢的“天然画框”。氧化铁赋予岩石浓烈的赤红色,经千万年水流冲刷与风力打磨,岩层薄弱处渐次崩解,最终留下这道弧形拱门,像上帝随手架起的窗,框住了身后默奇森河蜿蜒的曲线与峡谷纵横的肌理。风掠过岩壁时,仿佛还能听见地质变迁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循着人群的脚步站在拱门前,镜头对准彼此的瞬间,老夫老妻间惯有的打趣又冒了出来——“你头再歪点,别挡着后面的河”“明明是你站太偏”。快门落下,欢喜冤家的模样与这亿万年的地貌同框,倒成了旅途中最鲜活的注脚:自然的壮阔与人间的细碎温情,原来能被这扇“窗”妥帖地装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赶在日落前折回海边,只为补上昨日错过的景致。刚踏上沙滩,便觉今日浪头格外有劲儿,白花花的浪沫一卷卷扑上岸,又带着细碎的声响退去,倒比晨间多了几分野趣。</p><p class="ql-block">我们就那样站在岸边,看浪花一次次漫过脚边,又在沙滩上留下湿漉漉的痕迹。待潮水退得稍远些,才发现沙面被磨得细腻如粉,几串小小的狗爪印嵌在上面,歪歪扭扭地伸向远方,该是哪只调皮的小家伙刚踏过这片海。</p><p class="ql-block">风里裹着海水的咸湿,浪声成了唯一的背景音。望着起伏的海面,先前几分赶路的匆忙竟慢慢散了,心里像被潮水轻轻漫过,变得格外平静。原来海浪从不是喧嚣的,它只是用自己的节奏一次次冲刷、抚慰着我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后来到自然桥。其实它就是落在海里的自然之窗。自上远眺赭红色的岩石群错落排布,因形似澳洲12门徒岩而得名“小12门徒”。夕阳西沉时,暖金色的光线铺满岩壁,将原本深沉的红染成透亮的橘红,海面则像撒了一把碎金,随波浪轻轻晃动。晚风拂过,远处的海与天际线融成柔和的橘粉,最后一缕霞光落在岩石缝隙里,为这场卡尔加里的收官日落,添上了温柔又厚重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