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有时,我控制不住自已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男儿有泪不轻弹。整天扑在村民的大事上,那有闲功夫多愁善感,王文周这样说。不哭,是假的。有人见证,三十多年来,他至少哭过三次。熟悉他的人说,何止三次,王书记背过人流的泪比咱的淅河水还要长。</p><p class="ql-block"> 村民见王文周第一次大哭是在1995年,。那年村委争取到了修建水电站的项目,村建小学也东筹西借凑够了56000元资金。项目先后开工,计划于第二年国庆节前完工。人算不如天算,1996年8月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河水暴涨,村支部书记王文周首先想到的是村民的安危,他沿村查看水情,约晚上11点,发现河水涨高,超过大桥足有一米高。他不顾自已和家人,沿河一家一家喊醒大家赶快撤离。见李保全家无动静,他砸开门,扶李保全他娘搭梯子往房后高处跑。见村民李海增还在家正着急地装粮食,王文周扛起粮袋推着李海增刚出家门,洪水就漫过来了。遇村委主任才知村民都转够移脱离了危险。等王文周跑回家,洪水已从窗口灌进来,满家是水,幸运父母亲已自已转移了。雨小了,洪水也退下去一二米,此时,已是凌晨4点,他去各自然村查看灾情,山体滑坡砸了十多家房屋,跑到在建的工地一看,学校、电站都被大水冲了,全村一片狼藉。王文周哭了,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泪如雨下,村委主任陪着他整整抽了两盒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民见王文周第二次大哭是2002年。眼看着全国各地的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新变化,王文周怎么能不着急,种地地少,办企业无资金,大河村的出路在哪里?他看到中央电视台关于福建农民开发旅游致富的报道,对,利用大山大河的风景优势,走开发旅游业之路,从1998年起他们开始了探索尝试。机会来了。2000年,县里决定开发大峡谷旅游风景区,确定大河村搞接待服务解决游客吃住问题,后发展为“农家乐"。起初群众不知怎回事,不敢干。王文周和村干部带头,先以五家起步,一家10个床位接待游客。"挣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开了老百姓的眼界。”村民们看见有钱挣,要求跟着干。原居家院落条件差,要留的住客人,必须参照城里宾馆标准进行装修、配备生活设施。就是说要先投入后挣钱,多数家户拿不出这笔投资。王文周召集村委商量,提出了"村委主导,百姓经营,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办法,由村民贷款,村委贴息,扶持发展。全村先后共贷出300多万元,有84户办起了"农家乐”,床位达到700多张,留住了客人,增加了村民收入。有了创收的门路,村里热闹起来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变了。可好景不长,2002年乡政府所在地酒店宾馆开业,客人多去了那儿吃饭住宿,大河村成了零接待,院落冷清,床位空闲,刚看到的致富希望破灭了。王文周大哭,他哭的那么伤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能哭了,三天过后竟开颜,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登攀。</p><p class="ql-block"> 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中央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长治市委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大河村。王文周依山水优势、走开发旅游产业之路的想法得到了工作队的认同。经过深入的调研,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初步确立了在大河村建没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开发青龙峡,开设大河漂流,建大河宾馆等项目。2007年8月19日,是大河村告别贫困走向富路的转折点。这一天,市委扶贫办主持,召集扶贫项目合作投资方会议,在会上确定了大河村的扶贫项目工程。大家非常高兴,王文周更高兴,因激动过度休克在午餐桌上。醒来后,他不说话,只是哭,又是一场大哭。不过,这次哭跟以前哭有根本上的区别。第一次是痛心,第二次是伤心,这次是万分高兴的哭,总投资8000万元的扶贫开发项目,将彻底改变大河村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 像鸡一样起得早像狗一样忠诚</p><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总书记说给我们村的,指明了我们大河村走共同富裕建设和美乡村的道路。太行山大峡谷是国家5A级景区,也 要创新发展,更需要拓宽市场,发展低空经济,严控原生态风貌,保护好水源,控制好污染源,让大峡谷这张亮丽的名片越来越亮。不给你介绍,你能相信这是一位农村支部书记的学习体会吗!王文周说,他最理解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乡亲们当好大河这个家,这么多年来,王文周始终坚持一个习惯——床头放着纸和笔,夜里两三点就起床想事情。他看电视只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他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低,走到哪里学到那里,对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他总是反复地阅读,理解掌握国家的“三农”政策、扶贫政策,抢抓机遇,主动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他说,我是大河村的儿子,要比鸡起得早,要像狗一样对村民忠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5年以来,在扶贫工作队及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下,大河村成功开发出青龙峡景区、星级宾馆、大河漂流、古关驿道、乡村客栈、佛教文化等旅游项目,协助完成了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国家攀岩基地建设,配合举办了三届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精英大赛,做火了大河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了“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的旅游产业链。村民由从前的“无业”到“乐业”,由过去的外出打工到现在的返乡搞经营,不种地有饭吃,不出村有钱挣,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8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2万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文周考察学习外地的经验,探索出了既壮大集体经济又增加村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路子。村里成立了三个协会。"大河一家亲",旅游信息资源村民共享;农家乐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规则,规范各家经营,缩小收入差距,避免了抢游客,乱市场的现象发生;村委还成立了共富协会,鼓励自愿捐款,扶助低收入困难户,做到了集体有钱村民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村民常年有事做有钱挣,大河村旅游业不断深度开发,近两年打造了夜间漂流,冬季漂流,山村夜景,云端看景等“水陆空"立体项目,形成了全天候四季环的旅游产业链,改变了北方山区发展旅游"夏天忙、冬天闲","白天火、夜晚冷’’的尴尬局面。</p> <p class="ql-block"> 王文周有个梦,努力把大河建没成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村、文明富裕和美的新农村。王书记说,我们要在大河大山上继续做好金山银山的文章,赋于山水游以文化的灵魂,不仅让游客们玩的尽兴,吃的高兴,住的舒心,身心受到天然环境的洗礼,还要感受到大河文化的熏陶。让村民们在服务中不断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2025.1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