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蔡襄书法与苏黄米并列为宋四家,已经被历史公认。当代书法提倡创新,于是苏黄米被提到高位,蔡襄书法形式变化没那么新颖,仿佛就少有人重视。其实书法的创新多半是在微妙之间,当前我们欠缺的是传承的力度厚度和深度,而不是所谓形式的变幻莫测。直接学米芾的那几个亮点的独特性,然后想利用这些应用到自己创作中,那绝对是死胡同。所谓创作必定经过多年学习,也起码学了好多种,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深入挖掘,或依靠一种,或混合几种,当中的微妙关系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不断努力推进,最后定会水到渠成。人问怀素是如何写成的,他自己也无法说清。蔡襄就是最正确的学习代表之一,为人正直,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对传承的领悟已经是最尖端了。</p><p class="ql-block">苏黄米的风格辨别度明显,故随意书写都可以是好字。但蔡襄是不太一样,董其昌认为近杨凝式的比近颜要好。诗人写诗可以写一首很高超完美的,也可能写一首很俗的,天差地别,但不妨碍他是写诗高手。写字一定也是这样,一位写手写好是有个过程,有不好也有好的,也很正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