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日一学:</p><p class="ql-block"> 详细解析:</p><p class="ql-block">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p><p class="ql-block"> 🔺通过“有为”,让更多人懂得“无为”境地。比如佛陀出世,通过“有为”传法,目的是让人类悟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从而知道“圣人无为故无败”,进入“无为”圣境。这是“为无为”。</p><p class="ql-block"> 通过“有事”,让更多人懂得“无事”境地。比如诸圣者示现恶相,追求名利。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从而自然而然,归入“无事”境地。这是“事无事”。</p><p class="ql-block"> 通过“有味”,体会世间的酸甜苦辣,明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从而随缘不攀缘,达到“无味”境界。这是“味无味”。</p><p class="ql-block"> “有”的终点是“无”。实际上“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叫我们不要执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个“大”都有无量的“小”组成;任何一个“多”都有无量的“少”合成。比如一个“万”有一万个“一”组合;一个“国家”有无数村庄部落合成。</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大善事”做不了,“小善事”又不肯做,最终什么善事都没做。不要以为做点“小恶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不做“大恶事”。最终是无数的“小恶事”聚集成“大恶事”;由无数的“小恶心”,养成了“大恶心”。</p><p class="ql-block"> “报怨以德”,即“以德报怨”。这是重点,也是难点。</p><p class="ql-block"> 专家学者说“报怨以德”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一个修行人如果“报怨以德”这一关都过不去,那还谈什么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自妙法堂《道德经》第六十三章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