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敦煌壁画》双票封欣赏

天高云淡(张天云)

<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分布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等522个石窟内,现存总面积五万余平方米,绘制时间跨越十六国至元代千余年。壁画题材涵盖佛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等类别,起源可追溯至前秦建元二年乐僔法师在三危山开凿洞窟,后经法良等僧人延续营造形成规模。颜料采用天然矿物(朱砂、石青)、植物(槐花黄)及动物原料(虫胶红)加工而成,制作流程包含地仗层制作、整窟设计、起稿、着色与勾线五大工序。壁画艺术风格历经三个时期:北凉至北周阶段体现西域高眉深目造型与赭红衬底技法;西魏后吸收中原白粉铺底与线描技艺;隋唐时期人物造型丰腴立体,创青绿叠晕法形成富丽风格;五代以降逐渐衰落。1954年中国美术学院团队开展系统性临摹实践,采用锡纸反光等技术保留壁画原貌。2021年起通过数字藏经洞、云游敦煌小程序等数字化项目实现文物高精度复刻与虚拟展示,截至2024年“数字敦煌”资源库访问量突破2300万次,覆盖全球78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唐·菩萨》,图案是敦煌莫高窟第401窟北壁下部的一幅菩萨形象。</p> <p class="ql-block">《唐·飞天》,图案选用了莫高窟第321窟后壁大型佛涅槃像龛中的飞天形象。</p> <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中有神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