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国庆游一一曲阜行(四)

蓝雪

<p class="ql-block">  一晚上的雨就没停过,早上六点闹钟响,打开手机,大数据就给我推送曲阜孔庙早上的开城仪式,有说八点开始的,有说七点半的,我还是早点去占据有利地形吧。</p><p class="ql-block"> 发现我找的这家宾馆真好,位置就在三孔景区附近,走路只需十几分钟,那就直接走路过去吧,只是一路上都是水,右脚不小心踩到水坑里,一大早上就湿了鞋子。</p><p class="ql-block"> 和济南一样垂柳依依的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都是开车的,像我这样走路的人就没几个,大早上的街道冷冷清清。</p> <p class="ql-block">  人说到了曲阜,三孔的开城门仪式不能错过,梦幻般的视觉盛宴,仿佛穿越了时空。</p><p class="ql-block"> 街上偶遇一些人也是匆匆赶往南门的,应该都是为了这个开城仪式来的。</p> <p class="ql-block">  到了南门人就很多了,到处都是这种煎饼摊子,但看去干巴巴的,好像没食欲。</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忽悠的人就特别多起来,有让你请导游请讲解的,有让你骑马的,有让你坐车的……一个老头跟我讲了半天,中午11点孔庙里面的祭孔大典千万不能错过,出来以后再去颜庙和周公庙,我说那怎么行,就一个孔庙要呆那么久,我还要去孔府和孔林,还预约了十二点以后的孔子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他说可以雇个小车,他也可以给我讲解,搞半天他也是来做我生意的。告辞,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吧。</p><p class="ql-block"> 只是此时听到广播通知:因为下雨原因,今天的开城仪式停止表演!!这个沮丧哟……</p> <p class="ql-block">  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想来曲阜参观三孔景区,今天终于自己帮自己又圆一个梦,也算是完成几十年前的一个夙愿了。</p><p class="ql-block"> 曲阜属于山东省,是山东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平原的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曲阜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孔子的故乡被誉为“东方圣城”,主要景点: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外还有尼山圣境(孔子诞生地)和孔子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  孔庙:祭祀孔子的庙宇,中国规模最大孔庙。 本来是每天早晨8点,位于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前(就是这里)的开城仪式准时上演,钟鼓齐鸣,乐舞翩翩,喜迎八方宾朋,随着城门开启,一天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今天因为下大雨取消了,好扫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孔庙建筑群南端,远远看到金声玉振坊,是孔庙核心区域的首个标志性建筑。 </p><p class="ql-block"> 该坊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为三间四柱式石质牌坊,高5.6米、阔13.5米,四根八角石柱顶部饰有莲花宝座及独角兽"辟邪"石雕。 坊额"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由明代书法家胡缵宗题写,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 坊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滥觞于汉时的石阙,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发展到极致,多以褒美颂德为主,历史渊源久远。此坊柱八角形,前后石抱鼓夹抱,柱头仰莲座,柱顶有圆雕鳞甲独角兽,明间额坊稍高,两次间额坊对称递减,平钑云龙图案。额坊均覆屋盖悬山顶,整石刻成瓦垄形,有脊无吻。</p> <p class="ql-block">  山东曲阜市的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庙,与孔府、孔林合称为“三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在孔庙中,可以看到各种建筑、碑碣和文化遗址,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文化,不要忘记参观孔子供奉的神圣祭祀场所。</p><p class="ql-block"> 参观路线参考:神道-万仞宫墙-金声玉振坊-洋水桥-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圣时门一璧水桥-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龙凤树-十三碑亭(康熙碑)-勾心-大成门-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崇圣荷-家碑-鲁壁-礼堂-斗角-明洪武碑+明成化碑……午餐可以在孔庙附近的餐馆品尝当地特色菜肴,如孔府狮子头、孔府汤圆等。</p> <p class="ql-block"> 这里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为石柱铁梁。“棂星门”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p><p class="ql-block">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棂星,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祀天一样,尊孔如尊天。</p> <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是明代石质牌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位于中轴线序列的棂星门与"至圣庙"坊之间,坊额"太和元气"由山东巡抚曾铣题写,其名源自北宋张载对阴阳和谐状态的描述,象征孔子思想如天地元气般化育万物。</p><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庙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柱头装饰"朝天吼"石雕。</p> <p class="ql-block">  前三进都是遍植柏树的庭园……</p> <p class="ql-block">  挂着牌子的树上面都有一个二维码,微信扫进去,就可以听到关于此树的介绍,其中有好多是超过几百年的参天古树。</p> <p class="ql-block">  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孔子逝世一年后,即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把他的三间故宅改建成祠庙,即现在孔庙的前身,此后历代均有增修、扩建。</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出游的好处多多,缺点是只能拍大头贴……</p> <p class="ql-block">  圣时门是曲阜孔庙的礼制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清世宗钦定现名,名称源自《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的论述,象征孔子思想契合时代需求。</p><p class="ql-block"> 该门作为孔庙建筑群的第二道大门,原称宣圣门,雍正年间重建后奠定孔庙九进院落核心格局,建筑主体立于1.15米高台基上,初建为三间,明弘治年间扩建为五间三拱门洞,采用灰瓦绿边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高12.09米,长23.03米,宽11米,门券内杏黄墙面与深红墙体形成对比,前后石阶各设明代云龙戏珠石陛浮雕,门匾"圣时门"三字为乾隆御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蹭听了一耳朵,介绍1100多年历史的古柏树。</p> <p class="ql-block"> 弘道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清朝雍正年间重修,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p><p class="ql-block"> “弘道”是一种担当精神,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因为她有一套独特的文化价值系统。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中华先贤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伟大在不仅崇尚英雄更能不断产生英雄,这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担当,在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是我们对弘扬中华文化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 门前壁水桥横跨壅绕水系,桥南设快睹门与仰高门,形成第二进院落空间序列,其中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 。</p><p class="ql-block"> 此门为孔庙唯一拱券式大门,依清代礼制仅皇帝祭祀与衍圣公出生时开启。</p> <p class="ql-block">  孔庙占地327亩,包含464间殿堂、坛阁和门坊等建筑,庭院内遍植柏树。</p> <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p><p class="ql-block"> 这块碑肯定又大有来头。</p> <p class="ql-block"> 哪里需要花钱请导游,里面到处都是一堆一堆的,这里听一点那里听一点,再加上自己扫扫微信听一点,都齐活了,花那冤枉钱作甚。</p> <p class="ql-block">  这是明朝皇帝颁布的一道圣旨。</p> <p class="ql-block"> 曲阜三孔景区内,古树名木承载千年时光,“先师手植桧”“汉柏”“龙凤柏”“唐槐”“宋银杏”等,宛如耄耋的历史见证者,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曲阜市在夯实古树养护、复壮基础之上,聚焦锚定“先师手植桧”,持续组织实施一级古树名木优质种质资源培育扩繁工程。</p><p class="ql-block"> 自 2021 年起,于三孔景区收集一级古树散生苗以及上述诸多古树的优质种质开展繁殖试验,综合运用扦插、育种、移栽、嫁接、组织培养等多元方式进行幼苗繁育,已成功构建起多项扩繁技术体系,培育出数千株古树名木幼苗,并在多次文化交流活动中生成诸多典型案例。</p> <p class="ql-block"> 奎文阁,始名藏书楼,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更名为“奎文阁”,现存建筑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奎”为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掌文章,帝王以此命名赞颂孔子,现存匾额为清代乾隆皇帝所题。</p> <p class="ql-block">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因“奎主文章”之说更名为“奎文阁”,为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图书典籍而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  奎文阁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所,存藏内容以御赐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三重飞檐、四层斗拱的层叠式木架结构。</p><p class="ql-block"> 其构造方式据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考察,全国别无先例,阁内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历经剧烈地震仍保持完好。</p> <p class="ql-block"> 如今里面也变成了文创礼品店,有宽大的竹简记录。</p> <p class="ql-block"> 十三碑亭内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每座亭内陈列着体积、形态不同的石碑,碑文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镌刻,真、草、隶、篆书体俱全。碑文内容主要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孔子庙宇的记录,极具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 十三碑亭不仅记录了孔庙的历史,也是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见证,成为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座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  “十三碑亭”位于孔庙第六进院落内,奎文阁以北,大成门以南,因有十三座碑亭,故称“十三碑亭院”。其中南排八座,北排五座,这些亭子式样基本相同,均为方亭体木结构。在南排的八座碑亭中,有四座为金、元时期建筑,即东起第三、第六座为金明昌六年所建;第四座为元至元五年所建,第五座为元大德六年所建,其余四座均为清代所建。北排五座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p> <p class="ql-block">  反正我也看不懂里面碑上的具体内容,跑一圈没漏掉一座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孔庙“钩心斗角”奇特景观: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房檐的一端插入了另一座房屋的两层屋檐的中心位置,这就是所谓的“钩心”。屋檐的左右四角相对,即所谓的“斗角”。按孔庙的建筑发展,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p><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师通过榫卯结构将许多木头组合成构件,形成上翘的飞檐,这种设计不仅不需要铁钉和粘胶,还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飞檐和斗拱的设计非常精妙,飞檐层层叠叠,相互交错,角角相对,展现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设计不仅在结构上稳定地连接建筑中心,还在美观上尽量向外出檐延伸,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这里应该是“杏坛”两个字吧。 </p><p class="ql-block"> 杏坛是孔子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金代在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重修,明穆宗隆庆三年重建,是一座朱红色柱子的高大亭阁,阁内有坛,坛前有四棵杏树,谓为杏坛,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p><p class="ql-block"> 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孔子周游列国,一方面开展与鲁国周边国家交往交流,另一方面传播儒家文化思想。可以说,孔子既是理论家,也是实践者,不仅提出了“大一统”理念,创立了儒学文化,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游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是儒家教育精神的象征建筑。始建可追溯至宋代天圣二年(1024年),由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筑坛植杏,金代增建亭台,现存建筑主体为明隆庆年间重修 。</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为双层檐十字脊方亭,高12.05米,黄琉璃瓦覆顶,朱红立柱支撑。亭内设斗八藻井,彩绘金龙纹饰,保存金代党怀英篆书“杏坛”碑及清代乾隆御题“杏坛赞碑”。四周环植杏树,坛前存有金代石香炉 。</p><p class="ql-block"> 典故源于《庄子·渔父篇》,后世将杏坛附会为孔子讲学旧址,其“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在此被引申为教育圣地代称。经元、明、清历代修缮,杏坛成为孔庙建筑群中承载儒家文化记忆的核心地标,所以导游叫这些学生都要在这里拜一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杏坛传为孔子讲学处,坛旁有金代石香炉及“先师手植桧” 。</p><p class="ql-block"> 如果真的是孔子亲手栽种的,那就不得了了,这棵树就有20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故意在这里放慢脚步,好蹭听下导游怎么说。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由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古桧挺拔高耸,树冠如盖。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它是孔子学说精神不朽的象征,其长势繁茂与否预示着孔家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衰败,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浴火重生的伟大精神。如今,这棵树依旧生机勃勃、挺拔高大,寓意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中华民族共同体屹立长存,也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因大成殿而得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p> <p class="ql-block">  说是以前乾隆皇帝来,不敢让他看到,这些蟠龙柱都用红布包裹。有次风吹起一角,还是让皇帝看到了,龙颜大怒:怎么这些龙柱比故宫太和殿的雕刻工艺还要精美?</p> <p class="ql-block">  下面人赶紧安抚解释,说天上的龙人间的龙都住在这里了。特别值得骄傲的是,这些龙柱是我们安徽的师傅花了几十年时间雕刻的,可见我们安徽的师傅手艺精湛,比京城的师傅还厉害。</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面也有很多石碑。</p> <p class="ql-block">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历代不断扩建,最终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它以皇宫规格建造,有九进院落,是全国孔庙的祖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庙”。其主体建筑大成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p><p class="ql-block"> 《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精华,体系完备,有始有终。</p><p class="ql-block"> 唐代时大成殿又称文宣王殿,宋崇宁三年(1104年)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年(1724年)遭雷火,雍正皇帝遣官重修,这次重修皇帝特许“晶莹黄瓦,准制度于宸居”,完全按照王制皇宫的标准修建,并给孔子配置了西周时期的天子服饰,以表达对孔子的最高崇敬之意。</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子崇高历史地位的象征,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包容并蓄,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维护文明的多样性,践行着文化的交流互鉴。同时也体现着文化的延续与道统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也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曲阜孔庙真的有恍然重游明清故宫的感觉,因为雕栏画栋,很多地方都相似。</p> <p class="ql-block">  那时在一个院里看到的碑上面的四个字在这里又发现了。</p> <p class="ql-block">  只有大成殿门前有这10根盘龙柱,有些龙爪龙身被人摸得发亮,都快盘出包浆了。</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孔子是素王,就是民间皇帝的意思,所以这里面的塑像给他穿了周天子的服饰。</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正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24.8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正面“大成殿”牌匾为清代雍正皇帝手书,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殿内悬挂清代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p> <p class="ql-block">  放视频上来听导游讲的更清楚。</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脊兽:明清官式建筑的屋脊走兽的排列顺序和数量有严格规定,是尊卑等级的象征。据《大清会典》记载,“仙人骑凤”之后,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形象都来自神话传说,各有象征含义。</p><p class="ql-block"> 清代用齐十个走兽的建筑,全国只有紫禁城太和殿一座,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独一无二,显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曲阜孔庙大成殿规格仅次于太和殿,使用九个走兽,没有行什,其他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p><p class="ql-block"> 脊兽蕴含着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等多学科智慧,脊兽排列间距均匀,其重量分布可平衡屋面荷载,避免因檐口过长导致的倾覆风险。通过高低错落排列,形成空气涡流缓冲带,降低风压对屋面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还是喜欢我们安徽工匠雕刻的蟠龙柱,拍了又拍,看了又看,摸了又摸。</p> <p class="ql-block">  后面的寝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内设神龛及亓官氏牌位。</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供奉了很多香火香炉,可以在这里拜孔子,听一位导游说,每年高考前会有很多学生来到这里参拜,期盼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斗拱:“三孔”里等级稍高一点的建筑都有斗拱。斗拱又称斗拱、斗科、铺作等,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构件、属于梁架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棋,斜的翘、昂组成。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为斗拱。一根根木头拼接起来,就可以承托硕大的屋顶,小小的斗拱凝聚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有很多写书法卖工艺品的,还有把名字作成诗的,导游会把那些人带进去,可能她们也相应有一些提成吧。</p> <p class="ql-block"> 看过勾心看斗角,角楼中门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各三间,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这两个角楼与孔庙后面东西两角楼形成的矩形轮廓,即是元代孔庙的轮廓。</p><p class="ql-block"> 角楼墙体为砖砌空斗墙(外层青砖,内填土坯),兼具保温与承重功能。砖缝以糯米灰浆黏合,强度高、耐候性强,墙体厚度经计算可抵御冷兵器冲击。角楼上层设箭窗与瞭望口,窗口内宽外窄,既扩大观察范围,又减少外部攻击面。窗台倾斜角度经过实测,便于弓箭手俯射时调整射界。</p><p class="ql-block"> 这么说以前“勾心斗角”只是作为建筑方面的一种形式, 为什么现在会演变成贬义词呢?搞不懂。</p> <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算是把整个孔庙都参观完了,我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她说从那个碧玉桥上往左边的门出去,一墙之隔就是孔府。</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孔庙游 2小时左右,必打卡神道、万仞宫墙、大成殿、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p><p class="ql-block"> 孔府游1小时左右,必打卡大堂、二堂、三堂、内宅、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孔林游1-2小时,有孔子墓、孔鲤墓、子贡庐墓处、孔伋墓。</p><p class="ql-block"> 我差不多在孔庙游了两个小时,所有的地方都看了个遍,现在出来,那个11点的祭孔大典因为时间不配也不会等着看了。</p> <p class="ql-block">  孔庙到孔府的路上,两边摆满了各种小吃和工艺品摊位,看到最多的是孔府豆腐,看来要去尝尝。</p> <p class="ql-block">  又见清风,每每看到清风两个字,都要拍给清风同学看。</p> <p class="ql-block">  幸好前几天在济南天气很舒服,到曲阜是雨量最大的,整整下了两天一夜没有停过。</p> <p class="ql-block">  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孔庙、孔林、孔府,是儒家学术的载体,是传统皇统文化、庙堂文化、礼乐文化、建筑文化、碑刻文化、家族文化、墓葬文化、园林文化的集中代表。 </p><p class="ql-block"> 游三孔,知天下。</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往里走,我网上买的是140的联票,每到一个地方核验二维码。</p> <p class="ql-block"> 孔府:孔子嫡系后裔的居住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古代贵族府邸。</p> <p class="ql-block">  排队检票进来就是宽大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官邸,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衙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共有九进院落,建筑宏伟,规制极高。</p> <p class="ql-block">  进了圣府,跨过圣人之门……</p><p class="ql-block"> 孔府是孔子的后裔居住的地方,是曲阜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布局,了解孔子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惯。</p><p class="ql-block"> 浏览路线:大门-二门-重光门-六厅-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花园-五柏抱槐一铁山-壁画……</p> <p class="ql-block"> 重光门是孔府仪门,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建。因额悬明世宗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而得名,习称仪门或塞门。</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看屋顶都有盘旋的金龙。</p> <p class="ql-block"> 大堂是衍圣公迎接圣旨,处理重大公务之处,上悬清顺治帝御赐管理孔氏族人匾额,中设暖阁和公案,两旁设卤簿仪仗。</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很多导游,又可以蹭听一下。</p> <p class="ql-block"> 通廊里这两条红漆靠背长凳,为明代遗物,在这里静静地存放数百年了,因与严嵩有着一段历史渊源,故俗称“阁老凳"。</p><p class="ql-block"> 明朝权臣严嵩的孙女嫁给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成了孔府的姻亲。严嵩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人称“严阁老”。他为官贪污纳贿,卖官鬻爵。据说,每天到严府行贿的人络绎不绝,相望于道,馈赠之物,鱼贯连珠,斗量车载。后来,严嵩劣迹被御史邹应龙弹劾,世宗朱厚熄下谕旨治罪,严嵩急忙跑到孔府来,想托姻亲衍圣公向皇帝说情。但衍圣公因此人劣迹昭著,难挡众人之耳目,不予接见。严嵩在此凳坐待多时,只得悻悻而去。</p><p class="ql-block"> 后世为表彰衍圣公憎恶奸佞的行为和为官清廉、不徇私情的品德,特意保留此凳已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 二堂,又称退厅,是衍圣公大堂礼毕奉茶小憩之处。东间为启事厅,负责收发公文,内禀外传。</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有很多石碑写的,上面的寿字都大有来头,听导游可以讲上半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西闸为伴官厅,负责衍圣公进京朝觐事宜。</p> <p class="ql-block"> 开门见山:在孔府二堂之后是三堂,堂前有一处布局整齐、庄重典雅的庭院,院中青石栏杆内,有一块5米高的巨型太湖石,这块太湖石实际上是取一个“开门见山”的意思,教育孔氏子孙要正直地处理政事,不耍小聪明,不拐弯抹角。</p><p class="ql-block">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p> <p class="ql-block">  这个我只能从字面上去了解了,是不是说孔家六世同堂,含饴弄孙、其乐融融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戒贪图”画中貌似麒麟的动物,是传说中的“猃”,形似麒麟,狼则是贪婪之兽,其生性饕餮,贪得无厌。</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一生重道义轻财利,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符合道义,如果追求物欲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祸及其身。这幅图告诫孔氏后商要牢记圣人教诲,秉持厚道、俭朴的家风,身正为范、低调做人,切不可贪婪放纵,体现了孔子嫡裔的处世哲学。</p><p class="ql-block"> 家庭风范是一个家庭是否能够兴旺的基石。孔氏家风在社会上起着风向、传播、教化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的我们,也更需要这种廉洁自律、担当作为的良好品格。</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可以听导游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前堂楼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是衍圣公燕居之处,现陈列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和夫人陶氏及侧室丰氏、王氏当年生活情景。</p> <p class="ql-block">  孔子书画院里,若喜欢书法字画的人,可以看上半天。</p> <p class="ql-block">  墙上又有一溜的脊兽,喜欢古建筑的人肯定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这么大的瓷缸,担当起古代的消防灭火作用。</p> <p class="ql-block">  前上房这里好像是孔氏族人举办寿宴和婚礼等喜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导游好像还说孔家第几代孙结婚,新娘刚好是安徽富商家的,还是留学法国的一个大小姐,刚好是西安事变那天,蒋介石来不了,叫他的副官送了沙发、地毯等好多大件贺礼过来。</p><p class="ql-block"> 偏门一溜都锁着,我们还趴在门缝里看了半天,看看蒋介石送的沙发物件。</p> <p class="ql-block">  奇妙的榫卯:“三孔”建筑中处处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土艺,它不废一钉一胶,却能让建筑构件牢固连接,这就是榫卯结构。</p><p class="ql-block"> 榫卯是木构件之间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最主要的结构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利用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起到了不使用钉子就能加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我走到这里有个人热情地叫我进去看皮影戏,说是刚刚开始。我还以为免费的,谁知道她说要收50块钱,赶紧出来。</p> <p class="ql-block">  花厅也是清代建筑,是衍圣公及眷属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后五间,原为衍圣公读书处,亦名枣槐轩,清代建筑。从后五间出来,就闯进了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前面那个花园就够大的,没想到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五柏抱槐:“五君子柏”近四百年树龄,一树五千,中间生长一枝槐树,五枝柏树围绕在周围,因此称作“五柏抱槐”。曾有诗赞曰:“五千同枝叶,凌凌可耐冬。”“五柏抱槐”非同种但同根,有大爱无疆、博爱包容之势。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孔氏族人的精心呵护,被赋予了同甘风雨、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内涵,成为孔氏家族千百年来同舟共济、互爱互助的生活象征。</p> <p class="ql-block">  “五柏抱槐”呈现出“槐茂柏悦”态势,虽然柏树和槐树是不同种类,下面的根却长在了一起,寓意着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一元性,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体现了同根同源、和合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内还有个后花厅。</p> <p class="ql-block"> 五柏抱槐茶是由槐花花瓣通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的红茶工艺而制成,是孔府后花园内孔府花茶的一大特色,五柏抱槐茶象征着团结凝聚、家庭和谐、同心同德、幸福美好的共同体精神。</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幅图好像是一个著名画家画的,它神奇的地方在于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这条路都是笔直对着你自己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换了好几个角度看,后面又跑到上面的路上去,还真的是这样,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孔府后花园就走了很久,真的是富可敌国啊,难怪孔子后代能800多年长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  在孔府参观了一个小时后,本来出门直接去孔林的,没想到意外中让我发现了边上有个碑刻纪念馆,而且是免费参观,只需要登记一下身份证。</p> <p class="ql-block"> 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是曲阜文物管理部门为保护曲阜的碑刻珍品而设立的管理机构,1998年建成后将原存于和散落于孔庙、孔林等处的汉魏碑刻和部分重点碑刻移入馆内进行集中保存和陈列。为充分发挥本馆宣传和传播汉魏碑刻文化的重要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免费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曲阜历代碑刻多达1万余块,孔庙是中国第二大碑林。汉魏碑刻陈列馆汇集曲阜碑刻的精华部分,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其中有西汉碑刻6块,东汉碑18块,魏碑4块,汉碑数量居全国之首。北陛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非常稀有的西汉早期刻石,五凤刻石是我国著名的西汉石刻之一,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乃汉代隶书的代表碑,《张猛龙碑》则代表了魏体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这些举世罕见的石碑是传达历史信息最直接、最真实的载体,是研究历代政治、思想、文化、汉字书体演变以及孔庙历史沿革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文学家欧阳修,金石学家赵明诚都曾亲临曲阜探访研究,并收入各自的著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宝藏之地,和国庆期间到处人挤人的地方大不相同,甚至是非常冷清。我前面有一个背包的人,然后馆里面有一个拿着三角架安静地在拍摄的摄影师,除此以外就没有第四个人。</p> <p class="ql-block">  走进去两边好多石人像。</p> <p class="ql-block"> 汉石人亭,石人为汉代雕刻,原在曲阜城东南汉鲁王墓前,清乾隆甲寅年移于城内矍相圃,一九五三年移入孔庙并建亭保护。</p> <p class="ql-block">  曲阜历代碑刻多达1万余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汇集了曲阜碑刻的精华部分,现存碑刻131块,石雕6尊,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国,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其中有西汉碑刻6块,东汉碑18块,魏碑4块,汉碑数量居世界之首。这些举世罕见的石碑是传达历史信息最直接、最真实的载体,是研究历代政治、思想、文化、汉字书体演变以及孔庙历史沿革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是曲阜文物管理部门为保护曲阜的碑刻珍品而设立的管理机构,1998年建成后将原存于和散落于孔庙、孔林等处的汉魏碑刻和部分重点碑刻移入馆内进行集中保存和陈列。为充分发挥本馆宣传和传播汉魏碑刻文化的重要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免费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院内雨中从树上掉落的应该是银杏果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陈列馆出来后,从外面那个墙上一路拍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继续前往孔林。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孔府家宴。</p> <p class="ql-block"> 或许在别人眼中我是个另类的旅行者,前往孔林的路上坐车的、骑马的……只有我一个人打着雨伞在雨中一通暴走。</p> <p class="ql-block">  也就2公里多,雨中漫步也挺好的,走路的好处是路上还时不时会有新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  顺利到达孔林……</p> <p class="ql-block">  门口好大的一个碑亭,先去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  检票后进来就是这个大大的石牌坊,有个导游在跟一个小姑娘说,其它地方看到的都是万古长青,中国只有这个地方是写了万古长春,他不说我还真没注意。</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青萝卜5元一个,我还是30多年前在淮安的时候吃过这个当水果的大青萝卜。</p> <p class="ql-block">  两边的路上好多小吃店,最多的就是煎饼卷大葱。有些还名气很大,等我出来要买个尝尝看。</p> <p class="ql-block">  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p> <p class="ql-block">  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后代的墓地,是中国最大的孔教陵园,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孔林游览路线:万古长春坊-大林门-二林门-洗水桥牌坊-洙水桥-思堂/神厄-挡墓门-神道-享殿-子贡手植楷-驻踏亭-孔子墓-孔鲤墓-携子抱孙-子贡庐墓处-孔极墓-孔家人-孔林葬俗。</p><p class="ql-block"> 大门进来刚好3000米,代表孔子的3000弟子。两边的树一边72棵一边73棵,73是说孔子活了73岁,72是代表孔子弟子里面的72贤人。</p> <p class="ql-block">  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受到人们的尊崇,被誉为“圣人”,死后葬于此,孔氏族人尊为“始祖”。</p><p class="ql-block"> 因为尊孔子是至圣先师,所以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p><p class="ql-block"> 它占地广阔,古木参天,碑碣如林,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文化的重要宝库。</p> <p class="ql-block">  这种动物好像叫文豹,你看它并没有豹子的凶猛,笑嘻嘻地张着口在笑。</p> <p class="ql-block">  导游一般会叫你摸摸它的头,万事不发愁,摸摸它的尾,遇事不后悔……所以两边的动物的头和尾都被摸得油光发亮。</p> <p class="ql-block">  一进大门就很多人叫你坐观光车,好像是20元,对你说有五公里那么远,其实不要听他们忽悠,外面都不坐车里面怎么可能坐?还有一大堆妇女会围上来让你请她当导游,其实她们会的那些东西我都会,甚至比她们讲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左右两个高大的石人是守墓人。</p> <p class="ql-block">  正中是孔子画像和一副对联。</p> <p class="ql-block">  这块碑上刻的是孔子著名的《论语》……</p> <p class="ql-block">  子贡手植楷传为孔子弟子子贡亲植,楷树,即“黄连树”,此树于康熙年间被雷击焚毁,仅存树干,康熙年间立碑建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了孔伋墓,孔伋(前483年一前402年),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初期著名哲学家,儒家学派重要传承者。“亚圣”孟子,深受其理论学说的影响,形成了思孟学派。孔氏族人尊孔伋为“三世祖”。</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又发现了孔鲤墓,孔鲤(前532年-一前482年),字伯鱼,孔子之子。孔鲤一生守家奉母,亲聆其父在庭诗礼之训,先孔子而亡,孔氏族人尊为“二世祖”,</p> <p class="ql-block">  然后马上就发现了孔子墨,祖孙三代墓都在一起,好像叫携子抱孙。</p> <p class="ql-block"> 孔子墓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夫人亓官氏的合葬墓。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在鲁国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当时孔子的墓,“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垅,祠、宇不过三间”,后经历代修建,才达到现存规模。墓前石碑两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为明代书法家黄养正书写,后碑篆书“宣圣王墓”。</p><p class="ql-block"> 孔子墓现场教学点主要阐述儒家的人生哲理。儒家认为,人不可能长生不死,但是可以不朽,正如《左传》里所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通过对孔子一生“立德、立功、立言”的概括”让世人看到了不朽的生命。儒家人生哲学告诉我们,尽管生命终归逝去,但人活着的社会价值决定了死后的社会价值。只有活得有意义,才能死得荣耀,最终获得生命的不朽。</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守墓三年的地方,旁边还有一个小草屋,别的弟子都是最多守一年,唯独他守了三年,足见他对恩师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如今草房已经变成了石头屋,里面有孔子的站立像和各种书画对联。</p> <p class="ql-block">  又听到一个导游说:不是所有孔氏后裔都可以葬入孔林。嫁出去的女儿、18岁以下夭折的孩子、入赘的女婿、犯了罪的人、还有改嫁生了别人的孩子的,这五种人都不能葬入孔林。还有“无孔不入〞这个成语也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  看完这些核心景点也就差不多了,一般那些导游也是在这里就结束了。返回看到好几个亭子,走上去一看,第一个是 宋真宗驻跸亭。</p><p class="ql-block">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一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返京过阙里,谒孔子庙,拜其墓。此亭为纪念赵恒拜孔子墓而建。</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康熙驻跸亭: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清圣祖玄烨南巡过阙里,亲祀孔子庙,谒见圣墓。此亭为纪念康熙朝圣之行而建。</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乾隆驻跸亭:乾隆一生多次到阙里祭拜先师孔子,亲祀孔子庙,诣孔林酹酒。此事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拜谒孔子摹时的纪念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远代诸墓望祭之坛:此坛为祭祀孔氏远代各支宗亲及孔氏无嗣诸墓的地方。祭坛始设年代不详,坛前有明永乐二十一年立“林中无嗣宗亲神主碑”。坛前“远代诸墓望祭之坛”碑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立。</p> <p class="ql-block"> 孔林里面有十万多个孔氏后人的墓,有些地位低的平头百姓就是平平的坟墓,那些鼓起来的圆圆的坟头就是一些有地位的人。</p> <p class="ql-block">  你看这么多的妇女都是在这里等着给别人讲解的人,我要是在这里肯定也能吃上这碗饭,而且生意肯定不会差。</p> <p class="ql-block">  出来已经12点多,在外面买了个素火烧当午饭,就是面饼包了点豆腐在里面,刚烤出来的还挺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  然后又去买了一个煎饼卷大葱,拍下了她制作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还是流水线作业,外面一个人煎饼里面一个人卷。我说刚吃了火烧吃不下,让弄个塑料袋给我装起来,她说一定要热热的好吃,吃不了就先吃一半。</p> <p class="ql-block">  查了下公交车站还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就当饭后散步吧,继续走着去吧。不管什么店,前面都有个孔字,靠着2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养活了这么多百姓,盘活了这么多经济,这也是孔子没想到的吧?</p> <p class="ql-block">  走了1.5公里后,中午12点终于到达公交站。</p> <p class="ql-block">  等了几分钟,终于坐上公交车了,只是路上大堵车,半天挪不动。</p><p class="ql-block"> 这里跟济南就不一样了,坐公交车的人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骑电瓶车或者包车、租车。</p> <p class="ql-block">  孔子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各类陈列面积共1.7万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孔子博物馆成立于2017年,前身是曲阜市文物局孔府文物档案馆。</p><p class="ql-block"> 孔府文物档案馆是曲阜市馆藏文物综合管理保护机构,位于孔府东侧,采用三进院落四合院两层仿古建筑布局。始建于1991年3月,并于1993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其藏品主要是孔府旧藏、考古发掘出土、社会捐赠及拍卖会所得。</p><p class="ql-block"> 2013年初,孔子博物馆新馆开始动工兴建。</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26日,耗时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开馆试运行,首批2000多件文物入住孔子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6日,孔子博物馆正式开馆。 [1]</p> <p class="ql-block">  难道是火山石?</p> <p class="ql-block">  远远就看到巨大的孔子站立像,还有一些人在拜。</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孔子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排队刷了预约码顺利进去,到达序厅,多媒体高科技令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一层进门的大厅非常适合拍照,二层第一展厅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时代;第二展厅孔子的智慧,三层第三展厅孔子与中华文明,三层第四展厅孔子与世界文明。三层第五展厅鲁壁重光。</p> <p class="ql-block">  现代化的宽敞大厅,被多媒体环绕的四周,漂亮的穹隆屋顶。</p><p class="ql-block"> 孔子博物馆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来曲阜旅游的人们的必打卡景点,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孔子,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其收集了孔子及儒家相关的大量文物。</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屋顶,像不像浩瀚的一片星空?</p> <p class="ql-block">  书山有路勤为径,眼前就是一座高耸的书山。</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26日,耗时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馆新馆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开馆试运行。主要陈列有序厅和五个部分构成,序厅通过多媒体投影对孔子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五个部分内容分别为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p><p class="ql-block"> 下行展厅为诗礼传家基本陈列展,分余荫百世、孔府档案和阙里遗风三个单元。</p> <p class="ql-block"> 孔子的时代:介绍时代背景,从上古、到东周,再到鲁国。“周礼尽在鲁”这便是孔子诞生于斯的现实根基。</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智慧:大同理想、圣者仁心、明于礼乐、中庸之道这四个单元,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思想贡献。</p><p class="ql-block"> 孔子与中华文明:讲述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在整个中华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齐国施压,季氏轻慢,孔子在鲁国政坛遭到挫折。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愤然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此后的十四年间,他历尽艰辛,到过卫、曹、郑、陈、蔡等国,但其政治抱负均未得以施展。</p><p class="ql-block"> 其实说周游列国,现在看看也就是坐牛车在山东、河南一带转悠了一大圈。这么一想,我们现在高速发展的交通真是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孔子的一生:用众多故事展开孔子生平,圣人的形象变得丰富立体。该厅展板文字量较大,圆雕黄玉马、金银质猿形带钩这两件文物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孔子博物馆藏品主要源自历史上孔府积累的旧藏,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p><p class="ql-block"> 战国镶金银质猿形带钩非常精美,也是结系于腰间革带上的重要组件。</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底,馆有藏品数量366094件/套,有珍贵文物11217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1936644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济南博物馆找十大镇馆之宝,在孔子博物馆找四大镇馆之宝,没想到2000多年前的黄玉马这么玲珑可爱,萌萌哒。</p><p class="ql-block"> 战国圆雕黄玉马摆件,阴线刻和浅浮雕的技法刻画出马的双眼、口、鼻、双耳以及鬃尾等细部,面部是温润的青黄色,棕褐色的沁斑被借用在胸、臀、尾等部位,以“俏色”工艺将皮毛的色泽和纹理呈现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已经2200多岁的只有5厘米高的黄玉小马,晶莹圆润幼小呆萌,面带“蜜汁微笑”,让人忍俊不禁。镶金银质猿型带钩:造型独特,自带喜感,实际是古人的腰带扣,还有同类的兽形银带钩、鎏金鑲玉铜带钩、兽首铁带钩,精致美观有生活气息,古人们好懂穿搭哦。</p><p class="ql-block"> 料珠蜻蜓眼:战国时期稀有的奢侈品,套色工艺的串珠装饰,神秘气息浓厚。于楚国烧制流传到鲁国,蕴藏着鲁楚两国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p><p class="ql-block"> 奉天诰命盒:又出差去了,也没有复制品可看。</p> <p class="ql-block">  这个可以说是两位巨人的相见,另外一位是老子。</p> <p class="ql-block">  关于孔子72位著名弟子的介绍,我从中选取了三位。</p> <p class="ql-block">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p> <p class="ql-block">  幸好后世发明了纸张,要不然这么多的书要多少间屋子来放。</p> <p class="ql-block">  我拍拍拍、我记录记录记录。记录生活的我,本成也成了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孔子虽为殷商王室后裔,但父母早亡,家世贫寒。他年轻时担任过一些小的官职,曾入鲁国太庙访求礼乐,赴洛邑问道老子,适齐劝谏景公勤政治国。孔子好学敏求,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智慧:大同理想、圣者仁心、明于礼乐、中庸之道这四个单元,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思想贡献。</p> <p class="ql-block">  面对礼崩乐坏的乱象,孔子志在匡时救世,建立一个德治仁爱的社会,后世儒家将其阐发为“大同”理想。大同理想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中庸之道“中”即中正、中和,“庸”与“用”相通,中庸之道即用中之道,意思是按照合适的方式做事。孔子的中庸思想将早期政治道德中“执中”的理念提升为道,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他主张“执两用中”,即抓住事物的两端,在矛盾之中探求最恰当的解决途径。“和而不同”和“时中”是孔子对中庸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前者强调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后者针对复杂的时势讲究权变,以求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儒家认为,小康社会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实际。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圣王贤哲敬天保民,谨礼明义,造就了一个有序的社会。三代之英亦为后人所尊崇,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刻本《历代古人像赞》中可见商汤、文王、武王等著名人物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中学课本上学过的“苛政猛于虎”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孔子与中华文明:讲述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在整个中华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儒家学派经历了百家争鸣的砥砺、焚书坑儒的磨难、独尊儒术的转型、魏晋玄学的改造、儒道释的交融、宋明理学的发展和近代的沉浮变迁,在与各种学说的交融、共存和碰撞中,既一以贯之,又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铸就出强大的生命力,泽惠至今。</p> <p class="ql-block">  圣集大成: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应季康子邀召,孔子自卫返鲁。年近古稀的孔子专注于教育和文化传承,他广收弟子,不遗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光芒超越了有限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孔子认为,砥砺自己的德性,并且关爱他人,就是仁人。达到仁的要求有具体的路径可循,首先要发自内心地认同仁,即“我欲仁,斯仁至矣”;其次必须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能近取譬”;然后能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复礼”;最后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即使不能成为圣人、贤人,也可以成为一名君子。</p> <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着道教的兴盛和佛教的传入,以及汉末以来儒学的僵化趋势,并称“竹林七贤”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提倡玄学清谈,寻求精神自由,从另一个角度为儒家思想注入新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他们摒弃了汉代儒学中某些过分神学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儒、道、佛三家。这组雕塑表现了“竹林七贤”饮酒纵歌的情景,其中弹琴者为嵇康、奏阮者为阮咸、纵酒者为刘伶。 </p> <p class="ql-block">  孔子与世界文明: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学说跨山越洋,由近及远向四方传播,为世界文明故出了重要贡献。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儒学成为多个国家共有的文化基调。通过经典译介等方式,儒学被带到西方世界,为西方近代心想启蒙注入了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 今天,继承了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中国,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独特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儒家思想不光影响中国的走向,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对历代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是中华民族创造性前进的重要精神基础,值得我们加以传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 从治学论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智慧精深致远,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p><p class="ql-block">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p> <p class="ql-block">  儒家描述了两种社会类型,即大同社会和小康之世。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依靠礼制维系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小康则是基本目标。</p> <p class="ql-block"> 孔子将建设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而非神明,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他所说的仁。</p><p class="ql-block"> 仁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敬爱、亲善,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质和德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发现与认识。孔子还提出了寻求仁的途径,即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对亲人的责任,进而推及对于国家与天下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从仁的思想出发,为政必须重视人民的诉求,这样的政治才是仁政。当政者如何在粮食、兵马和人民的信任之间进行选择?孔子说,要将人民的信任放在第一位。</p><p class="ql-block"> 孔子要求当政者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百姓,用礼仪稳定社会秩序,而非以严苛的刑罚治国。仁政的最终目的是使百姓安居,社会安定,天下归仁。</p> <p class="ql-block"> 典籍的流传,是一部充满偶然与艰难的史诗。天灾、兵燹、虫噬、岁月,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这些纸寿千年的瑰宝,它们的“重光”,提醒我们文明并非必然延续,它需要一代代人自觉的珍惜、守护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这个展览,不仅能引导大家欣赏国宝之华美,更能唤起心中那份对文化的敬意与守护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共同成为这煌煌文脉的接续者,使中华文明之火,光耀永续,历万世而重光!</p> <p class="ql-block">  《鲁壁重光》“写本遗珍”“古椠芸香”“守藏千秋”三部分,涵盖南北朝至宋元刻本,时间跨度超千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什么宝物?</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在另外一个展示厅看到有稍微大一点的,可以人为操作的器具,加满水就倾倒,里面的水会倒出来,是孔子告诫大家:不能骄傲,水满则溢,满招损谦受益,表明了虚怀若谷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查了资料叫欹(qi) 器: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观欹器论道,做事要切中要害,切忌过而不及。为政者将欹器作为摆件,警诫自己持满戒盈。</p><p class="ql-block"> 参观者可以按钮十秒,体会水满则覆。</p> <p class="ql-block">  至此,我已经在孔子博物馆消磨了两个多小时,参观了一楼至三楼十几个展馆。发现负1楼还有两个临展,也想再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  两个临展在负1楼,两个方向相对,一个是《阅读的风景》,关于藏书票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来的人就很少了,我去参观的时候没有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入口不起眼,人也没有,大部分是故宫博物馆的展品,比起楼上人挤人,这个太值得看了。</p> <p class="ql-block">  关于阅读与藏书票……</p> <p class="ql-block">  对面另外一个临展,好像是宝物展览的。</p> <p class="ql-block">  考古出来的各个朝代的古物,其中有清·缠枝宝相花纹掐丝珐琅鹤足炉,紫铜胎镀金,镂空花鸟纹铜盖,盘龙纹钮,饰宝相花、梅花鹿为纹。</p> <p class="ql-block"> 从秦横扫六合,始称皇帝,到唐八方辐辏,兼容并蓄,一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步得以确立和发展。期间既有秦汉的大一统,也有魏晋南北朝动荡中的民族大融合,更有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盛。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既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p><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大一统格局的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发生了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迎来了隋唐盛世。</p><p class="ql-block"> 匆匆忙忙,转了一圈,拍了一通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这么高大的纺车织布机都让我看到了,好像还是织云锦的。</p> <p class="ql-block"> 出来时意外听了一场免费的戏曲。山东这里也不知道唱的什么剧,听也听不懂,幸好下面有字,妆面及头饰、戏服有点像越剧的妆照。</p> <p class="ql-block">  然后在博物馆的另外一处门出来,居然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粉黛乱子草。</p> <p class="ql-block"> 粉黛乱子草,不仅名字好听,花开之时更好看,单看一株并不起眼,而一旦连绵成片,一大片看不尽的粉色花海,如烟似霞,如云似雾,让人瞬间少女心爆棚。</p>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公交车上居然看到龙泉超市,不知道是不是浙江龙泉人来这里开的。</p> <p class="ql-block">  我想去找颜庙和周公庙,又一次经过早上的这个明故城。</p> <p class="ql-block">  随随便便走过一处,都是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公交车被堵了半天,我连奔带跑将近四点好不容易才赶到了颜庙。</p><p class="ql-block"> 颜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陋巷街北首,最早的建造时间不详,传说始建于汉高祖时期。</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颜庙是在元代重建的,元大德末(1307年)旧庙毁坏后,迁至陋巷颜回旧居故址,新颜庙于致和元年(1328年)落成。</p><p class="ql-block"> 此后,颜庙经历了多次修缮,尤其是在明代和清代,现存的建筑主要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成果。 </p> <p class="ql-block">  曲阜颜庙,又称复圣庙,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具有68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 颜庙庙基南宽北窄,占地23000平方米,共有元、明、清建筑24座,殿、堂、亭、庑、门、坊等159间,松、柏、槐等树木500余棵。</p><p class="ql-block"> 前后五进院落,第一进庭院位于庙门前,复圣庙坊东西两侧各有一由石坊和石栏构成的封闭空间。</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院内有陋巷井亭,亭中有明代“陋巷井”石碑,另外还有其他几通石碑。</p> <p class="ql-block">  关于这口井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南出有复圣门,东出为博文门,西出为约礼门,北进为归仁门及其两腋克己门、复礼门,为出入通道;第三道大门为仰圣门,院落中有两座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将庙分中、东、西三路。 1977年,颜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颜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关于归仁门的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中路一门两腋,轴线上有乐亭、复圣殿、寝殿,两侧有两庑,配祀颜氏诸名贤,如颜子推、颜真卿和颜师古等。</p><p class="ql-block"> 复圣殿为颜庙正殿,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殿脊高17.48米,深17.10米,阔31.22米。内有颜回塑像,西路杞国公门内有杞国公殿、杞国公寝殿,奉祀颜回父母,为元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颜庙内共有碑碣60余块,其中有两块是元朝所立的“大元敕赐先师充国复圣公新庙碑”和“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词碑”。</p><p class="ql-block"> 两碑均用古蒙古文与汉文对照刻成,上面记述了当时加封颜回及其父母的情形,这对于研究古文字学有一定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关于仰圣门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颜庙是祭祀孔子贤弟子颜回的庙宇。颜回(521~490)字渊,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 他家境贫寒但潜心好学,《论语》中有不少关于颜回的记载:“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一箪食,一飘饮,居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战回也”,等等。颜庙中有的建筑命名就来自《论语》,如博文门、约礼门皆取颜回赞扬乃师的话:“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p><p class="ql-block"> 至于克己门、复礼门、归仁门等,更是从《论语》中孔子言论中得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充国公。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为充国复圣公,至此颜回便被尊称为“复圣”,颜庙亦被称为“复圣庙”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元朝所立的碑中的一块。</p> <p class="ql-block">  这里跟孔庙的杏坛那里倒是有些类似。</p> <p class="ql-block">  这是颜庙的核心建筑一一复圣殿。</p> <p class="ql-block">  时间关系还想去周公庙,又怕那里关门了,问了门口工作人员,说是离这里三里路。公交车显然更慢,所以赶紧匆匆忙忙又往外跑。</p><p class="ql-block"> 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跟颜回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一路狂奔的途中,还见识了不少弄堂文化。</p> <p class="ql-block">  周公庙应该是最善解人意的,可能它离得最远吧,近五点还有4个人进来参观,幸好没有那么早关门,我好怕跑来吃个闭门羹。</p> <p class="ql-block"> 周公庙,亦称文宪王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周公庙居委。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p><p class="ql-block"> 曲阜周公庙是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周公庙经过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 </p><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四周修建红墙包围,一共三进院落。现存有殿、亭、门、坊共57间,占地约75亩,庙内古树掩映。</p><p class="ql-block"> 周公庙西北,有一处隆起的高地,人称“望父台”,又名“伯禽台”,传为当年伯禽向西望父祭祀之地。</p><p class="ql-block"> 1997年,周公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周公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周公庙建筑原分东、中、西三路,共有21座,现存建筑13座,占地面积约75亩,均为明清时期重修或改建建筑。</p><p class="ql-block"> 庙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现存建筑包括棂星门、“经天纬地”石坊、“制礼作乐”石坊、承德门、达孝门、御碑亭、元圣殿、东庑、西庑等。</p> <p class="ql-block"> 周公庙的大门和孔庙一样,也叫“棂星门”,为灰瓦覆盖下的四层斗拱的牌楼式木坊,大门以内,为第一进院落,正中有南北甬道直达二门。院内东、西两侧墙中,各建有向外的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赞扬周公能以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制国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与孔庙颜庙一样,里面种了很多柏树。</p><p class="ql-block"> 周公庙是奉祀周公姬旦的祠庙,是周公姬姓、周姓、东野姓后人以及广大民众进行祭祀和怀念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承德门”是周公庙的第二道大门,门内为第二进院落,甬道东侧建有碑亭,御碑亭之后的“达孝门”是周公庙的第三道大门。</p><p class="ql-block"> 入达孝门,为第三进院落,也是周公庙的中心院落。</p> <p class="ql-block"> 周公庙二门承德门及三门达孝门均为三间悬山式,五檩分心构架,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重昂五踩斗栱。</p> <p class="ql-block">  周公庙内有宋元明清时期的碑刻35通,御碑亭有清圣祖御制碑一座,元圣殿基上存乾隆皇帝亲书《谒元圣词》石碑一幢。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又见叶子可以洗头发的侧柏树。</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可以说碑廊,两边好多好多的古石碑。</p><p class="ql-block"> 这些宋元明清时期的碑刻,为研究鲁国的历史和周公庙的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院落正中大殿,名“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元圣殿,高11.4米,广5间,深3间,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层叠,红漆贴金彩绘。 元圣殿内正中枋檀上,高悬“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左、右两旁抱柱悬挂巨幅木雕金字对联,均为清乾隆皇帝御书。</p><p class="ql-block">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并制定了典章制度。</p><p class="ql-block"> 按周朝宗法制度,周公被分封于鲁,因公留佐成王,故长子伯禽就封,建鲁国。因周公佐周之殊功,许伯禽于鲁设立太庙,以祀远祖。</p><p class="ql-block"> 周公死后,并祀之,东旁梢间,有鲁公伯禽塑像端坐在须弥座上,面向西,无神龛,面白乌须,冠冕章服,姿态恭谨。</p><p class="ql-block"> 元圣殿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重昂五踩斗栱。</p> <p class="ql-block">  元圣殿前,建有宽阔的露台,是祭祀周公举行乐舞的地方。露台左、右,建东、西庑各3间,祀鲁国33位国君。</p><p class="ql-block"> 元圣殿后,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筑,现仅有殿基。元圣殿东、西各有跨院,东院建有“问礼堂”,寓示“子入太庙,每事问”,此堂已于清末倒塌。 </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心满意足的出来,看到边上还有一个考古遗址公园。第二天早上听出租车司机说,曲阜这里还要再建一个春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今天又一次超额完成了计划,每天都是25,000步打底,真是感慨自己平时在步云岭练就了好脚力,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体力和这么快的脚程来跑这么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可以慢悠悠地步行回酒店了,导航帮我规划了一条最近最便捷的步行线路,穿小路走小巷,还拐进了一个菜市场,但是也走了差不多1.5公里,在天黑之前回到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  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一玩起来东赶西赶就顾不上。虽然肚子也不饿,但一想明天就回了还没吃上一顿山东菜,有些不甘心。</p><p class="ql-block"> 回酒店吹干了鞋子洗完澡换上了干爽的衣服,拿上雨伞晃晃悠悠地出去觅食,被这家店的老板热情招呼了进去,于是就点了本地特色的孔府豆腐和鹅蛋粉皮两个菜,奢侈了一把。</p><p class="ql-block"> 万万没想到菜量这么惊人,4个人都吃不完,花了92元连29元都没吃回来,浪费了一大半。</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也是中秋节,为了晚上的浙BA丽水主场,我特意改了早上八点的车票,急性子的我六点半就到了车站,一路上出租车司机和我说最近雨水太多,田里都是水,庄稼都不好收都要发芽烂在地里了,我说你放心,我这个雨神走了你这里就要天晴了。</p><p class="ql-block"> 他说因为下雨,最近旅游的人也少了很多,本来五一、十一、春节是三大旅游旺季,还说孟子的故乡就离这不远,孔孟之乡嘛!下车还特意下来到后备箱帮我拿行李祝我一路平安,对曲阜的好感顿时又增加了。</p><p class="ql-block"> 结束一个人六天的国庆游,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你在,这个世界就在;你无,这个世界就无。活着,请善待自己;离开,请善待别人。人生本是一场体验,每一次的感受,便是意义。</p> <p class="ql-block">  曲阜与孔子密不可分,就连火车站候车大厅里都有巨大的孔子立像。</p> <p class="ql-block"> 这次国庆一个人的济南、曲阜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两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趵突泉的灵动、大明湖的宁静、千佛山的庄严、三孔的悠久历史文化……每一处都让我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山东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这两座城市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不要犹豫,背起行囊,去山东走一趟吧!去亲身感受那里的美景和文化,去结交那里的朋友,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相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完结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