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会议室里挂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标语,书柜整齐地排列在墙边,宣传海报贴在显眼的位置。长桌中央摆放着一面鲜艳的党旗和国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这场会议的庄重氛围。十个人围坐一圈,有人低头翻看材料,有人轻声交流,神情专注而认真。我能感受到那种沉静中蕴含力量的气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碰头,而是一场关于信仰与选择的讨论。今天,我们要共同决定,是否推荐杨佳琪同志成为武协党支部的积极分子。</p> <p class="ql-block">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落在桌面上那份写着杨佳琪名字的推荐材料上。墙上挂着的荣誉证书静静诉说着这个集体走过的路,每一张都像是一段无声的见证。大家传阅着他的思想汇报,字迹工整,内容真挚,从习武初心谈到对党的理解,没有华丽辞藻,却透着一股踏实的热忱。有人点头,有人轻声说:“这孩子练功最刻苦,公益课也从不缺席。”我听着,心里也泛起认同——积极分子不只是一个名号,更是日常点滴积累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当主持人宣读完考察意见,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齐齐鼓掌,动作不算热烈,却格外有力,像是用掌心传递一种郑重的认可。那一刻,没有人抢着说话,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在回应:我们同意。杨佳琪的名字被写进会议记录时,那支笔仿佛不只是在纸上写字,而是在为一颗正在成长的初心盖下印记。我也跟着鼓了掌,不是因为流程到了这里,而是因为我看见了一个年轻人,在练拳之外,还愿意扛起更多责任。</p> <p class="ql-block">三位同事坐在靠墙的位置,两位女同志仍在鼓掌,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另一位男同事虽未拍手,却一直专注地看着材料,像是在确认每一个细节是否经得起推敲。背景墙上的规章制度条条分明,像一道无形的底线,提醒我们:推荐一个人,不能凭印象,得看表现。而杨佳琪这几年来的出勤、志愿服务、思想学习,全都清清楚楚记在台账里。他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一定是走得最稳的那个。</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讨论环节,大家围在长桌旁,语气平和却坚定。有人说:“积极分子是入党的第一步,我们得对组织负责,也对她负责。”也有人说:“他能在寒暑假带队去社区教老人太极武术,这份心就值得肯定。”国旗在桌角静静立着,不说话,却让每一句发言都显得更有分量。最终,全票通过。那一刻,我没有急于合上笔记本,而是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标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来,它不只是写在墙上,也正一点点写进我们做的事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会后,我走出会议室,阳光正好。想到杨佳琪知道这个消息时的样子,或许不会大喜过望,而是默默系紧腰带,继续去练那一套还没练到位的武术套路。这挺好。积极分子的路,本就该这样一步一印地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