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助力小学英语教师精准把握新教材,提升教研水平,2025年10月16日,由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承办的“寿光市小学英语新教材培训暨教研组长会议”顺利开展。现场汇聚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启一场关于新教材与教研的深度探索之旅~</p> 骨干教师分享 <p class="ql-block"> 骨干老师们倾囊分享了四上六个单元内容,为后续教学指明方向,现将精彩内容梳理如下:</p> <p class="ql-block"> Unit1通过展示与运动相关的图片引出本单元话题——运动能力。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图片或视频中的运动项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p><p class="ql-block">王宝云老师提出课文教学五步走:</p><p class="ql-block">1.认识核心句型:比如本课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呈现 “Can you...?” 句型的例句,如课件中展示的 “Can you jump high?” 等,通过领读、跟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句型的发音和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2.在文中找类似表达的句子:让学生阅读课本对话内容,找出包含核心句型的句子,加深对句型在文本中运用的理解。</p><p class="ql-block">3.切分句子意群:对核心句型进行意群划分,如 “Can you / jump high?”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节奏,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p><p class="ql-block">4.攻克重难点:针对学生在运用 “can” 和 “can't” 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否定形式的拼写等,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可以通过句型转换、填空等练习巩固。</p><p class="ql-block">5.任务单专项检测:发放任务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题型,检测学生对核心句型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和纠正</p> <p class="ql-block"> 崔杰老师将speed up分为了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读前:介绍 Terry Fox 的背景信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一些预测性问题,如 “What do you think Terry Fox will do in the story?”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p><p class="ql-block">读中:呈现 Terry Fox 通过义跑为癌症研究筹款的配图故事。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如 “What happened to Terry?” “What is Terry's hope?” “What can he do for his hope?” “Is it easy for Terry to run across Canada? How can he get his hope?”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维梳理,同时继续学习与运动相关的语言内容。</p><p class="ql-block">读后: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安排小组讨论,如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erry Fox?”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故事的练习,提升语言输出能力。</p> <p class="ql-block"> Unit2高爱玲老师和杨倩老师对本单元进行了详细的语篇分析:本单元主题范畴为人与自我,主题群是家庭与家庭生活,子主题内容为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主动承担家务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和关爱家人的意识。包含与家务劳动相关的语言知识,如描述家务活动的词汇、表达能力的句型等,还有 “The family's sunshine” 板块中孝心少年 Yao Qinwem 照顾家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Unit3本单元刘璐和李颖老师围绕天气与季节展开,通过歌曲、故事等多元形式,让学生学习天气词汇与句型,还结合趣味故事和分层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天气、运用语言。既夯实语言基础,又激发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知不同天气和季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Unit 4 李永慧、王小朋老师以“四季之美”为核心,对Unit 4展开全方位解读。</p><p class="ql-block"> Speed up板块聚焦“Li Han的苹果树四季成长”故事,从春(鸟儿回归)、夏(如伞遮阳)、秋(红果满枝)到冬(雪暴后复苏),探究季节与生命、环境的紧密联系。教学中通过“问题链引导读图预测—视频验证故事大意—学生自读圈划生词—教师逐图梳理细节—小组角色扮演”的环节,发展学生语用能力;以“Read again and write”填充式写作巩固知识,借助“Let’s retell”图文支架引导故事复述与表演,配套的四季维度思维导图板书,清晰呈现故事脉络与语言点。</p><p class="ql-block"> Fuel up板块围绕跨文化季节差异展开,通过韵句呈现“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冬季、赤道炎热”的知识,结合“交叉教学法”,经“图片激活认知—配图猜测内容—听读圈划生词—录音模仿语调—说唱活动巩固”步骤,让学生感知地区季节差异;同时设计字母发音实践(找含“q”“j”音的单词)、听力信息提取(补全不同地区季节活动信息)、pair work实践(询问介绍不同地区季节),帮助学生学习字母发音并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p><p class="ql-block">作业设计丰富多元,包括制作四季主题小扇子(用英语描述季节特征)、阅读“Leo的橘子树四季变化”短文(巩固阅读提取能力)、绘制含“q”“j”发音单词的思维导图(强化语音知识)。</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通过对各个板块的精细解析,既实现了语言知识的层层递进,又通过“故事共情”“跨文化对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文化视野,为四年级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教学提供了完整且具操作性的实践框架。</p> <p class="ql-block"> Unit5 曲慧颖老师和王晓燕老师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赋能”</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以“夯实基础,激活思维”为核心,对第五单元进行了全方位拆解,让我们清晰掌握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核心聚焦于明确单元主题下的词汇、句型目标,梳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提出“任务型操练”模式。针对单元内难掌握的知识点,王晓燕老师设计了分层练习方案,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高效达成。</p> <p class="ql-block"> Unit6 李钰老师和魏文萍老师的“落地实操,聚力提质”</p><p class="ql-block"> 李钰老师与魏文萍老师联袂分享第六单元,从“教”与“学”双视角解读第六单元,碰撞出精彩的教学思路。两位老师梳理了单元主题与单元关联点,强调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细化课时安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侧重点。老师们还分享了可落地的课堂评价方式,通过即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此外,孟丽丽老师针对如何更好的使用新教材Hit it big与Let's explore资源展开分享,建议可以采用课堂任务单、游戏任务单、图片阅读、图文阅读、手工教具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p> 专家总结 <p class="ql-block"> 寿光教科研中心王君主任以“上好新教材——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为题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p><p class="ql-block">王君主任用王蔷教授的话为引,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一,单元主题为舵,把握语篇育人方向。单元主题统领,语篇方面,所有主题服务“主题”;活动方面,任务设计“围绕主题”;评价方面,评价检测“符合主题”。</p><p class="ql-block">二,课后习题为纲,以终为始设计板书。以课后习题为线,逆向规划教学路径。板书设计紧扣习题重难点,将解题所需的思路、方法与知识结构可视化。通过精炼的图示与关键词,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终独立、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以终为始的教学闭环。</p><p class="ql-block">三,拓展资源为桥,丰富单元质量评价。每个单元最后的拓展资源是连接课堂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将其纳入单元评价,通过实践性任务、作品等评价方式,衡量学生的资源整合、迁移应用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推动评价向全面、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四,年级衔接为基,前置预习三四教材。明年全部更换新教材,五年级学生该如何应对?王君主任从词汇和文本两个方面预习。词汇方面,有计划的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认读适量单词;文本方面把三四年级的课文当做课外阅读材料,提前熟悉人物及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另外,王君主任还提出了小英团队“443”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 上好新教材,关注4个维度:单元主题、课后习题、拓展资源、年级衔接。</p><p class="ql-block"> 小英课堂的4个持之以恒:抓书写不放松、大声朗读和背诵、模仿语音语调、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p><p class="ql-block"> 团队建设教研组长“3力工程”:增强凝聚力,成为全组教师的专业伙伴,业务知己,用自己的情绪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提升感召力,努力成为学科领袖,具有组织协调的人格魅力。扩大影响力,努力成为本学科教学能手,成为学校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标杆。</p> 个人反思 <p class="ql-block">一.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尹飞老师:此次外研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材通研活动,对我而言既是一次“充电”,更是一场深度的教学思维碰撞。全程参与后,我不仅对教材有了更系统的把握,更在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上有了新的思考与沉淀,现将反思梳理如下:</p><p class="ql-block">1.对教材的认知: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以往备课时,我多聚焦单单元、单课时的知识点,对教材整体编排逻辑的关注不足。而此次通研中,各位老师对全册教材“主题线”“能力线”的梳理,让我清晰看到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并非孤立存在——从日常交际到话题拓展,从词汇积累到句型运用,实则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完整体系。例如第五单元与第六单元在“生活场景”主题上的衔接,前者侧重基础表达,后者侧重拓展应用,这种关联性要求我在后续教学中打破“单元壁垒”,提前做好知识铺垫与后续延伸,让学生的学习更具连贯性。</p><p class="ql-block"> 2、教学方法的启发:从“教知识”到“育能力”王晓燕老师分享的“情境化导入+任务型操练”,以及李钰、魏文萍老师提出的“小组合作探究”,让我深刻意识到:四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不能再停留在“逐词逐句教”的层面。例如在第六单元教学中,“小组任务单”的设计既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练习听说,又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即时课堂评价”的方法,也提醒我要多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用更灵活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反观自己以往的课堂,有时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后续需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真正实现“在运用中学习英语。</p><p class="ql-block">3.自我不足的审视:从“经验型”到“创新型”通研中,老师们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如动画视频、趣味课件的运用)和跨学科元素的融入(如英语与文化、生活常识的结合),让我看到了自身的短板。我以往在资源使用上较为单一,对“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文化认知深度结合”思考不足,导致部分课堂略显枯燥。此外,在“分层教学”的落地层面,虽有想法,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分层任务设计,难以完全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4.未来教学的改进方向:深化教材研读:在后续备课中,先做好全册教材的“整体规划”,明确各单元的定位与衔接点,再细化单课时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更具系统性。创新课堂设计:尝试将“情境化”“任务型”“小组合作”等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在第五单元教学中,设计“模拟购物”“家庭场景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同时丰富教学资源,多利用短视频、趣味绘本等素材,提升课堂吸引力。落实分层与评价: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分层任务(如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作业),并优化课堂评价方式,用鼓励性语言+具体反馈(如“你的发音很标准,如果能加入更多表情会更生动”),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二.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杨赛男老师:参加此次关于新教材的培训,我收获颇丰,也有不少深刻的反思。</p><p class="ql-block">首先,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我意识到自己以往的单词教学相对单一。培训中提到的单词卡、每日默写、“小管家”专项练习等方法,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我之前更多依赖课本和简单的抄写背诵,忽略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今后,我要积极借鉴这些方法,像利用单词卡开展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强化记忆,同时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制作有趣的单词动画,让单词学习更生动。</p><p class="ql-block">其次,在分层教学的落实方面,培训里强调针对不同水平学生采用不同策略,这让我反思自己以后要更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单词学习计划,比如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更基础的单词巩固任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更多词汇相关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单词学习上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最后,在单词的实际运用环节 培训中提到的创设语言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让我认识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后续教学中,我要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单词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单词学习真正服务于英语交际。</p> <p class="ql-block">三.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王璇老师:为期一上午的四年级英语新教材培训已落下帷幕,“觉察当下,方得成长”这八个字,成为我梳理培训收获时最深刻的指引。它让我明白,唯有敏锐捕捉新教材的设计逻辑、深入研究每个语篇的主题意义、细致剖析每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深度思考每一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及教法、真切感知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实现自我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本次培训由来自寿光市各县市校的12位老师非常清晰且准确的给大家分析了新教材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及意义、每一个语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建议,为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有力的抓手!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每位老师都将每一单元的课后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提出“以始为终的教学思路”,关注课后活动和语篇内容之间的链接,以此设计板书和问题链,从而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掌握和应用!培训结束后,王君主任给我们做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了小学英语“443”教学建议。“四个维度,四个坚持,三力工程“,让全体英语教师更加明确上好新教材的标准和要求!这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始终带着“觉察”的心态——觉察教材的细微变化,觉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觉察自己的教学不足。唯有立足当下、及时调整,才能在英语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为四年级学生打造更生动、更有效的英语课堂。</p> <p class="ql-block">四.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张丽红老师:参与寿光市小学英语新教材培训暨教研组长会议后,我对小学英语新教材教学的认知与思考得到了进一步深化,12位骨干教师的精彩发言,让我们得到了许多教学新启示。日常教学中,我对语篇的解析多停留在“讲解知识点+机械练习”层面,缺乏像“五步走”这样系统、分层的教学策略,致使部分学生对语篇理解停留在表面,语言运用灵活性不足。词汇教学常依赖“死记硬背”,缺乏“单词闪卡”“生活词汇拓展”等创新手段,学生词汇学习兴趣不高,且难以将词汇灵活运用到实际语境中,词汇教学效率与效果有待提升。此外,我对新教材中项目实践和跨学科任务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多元化课堂活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有所欠缺,课堂趣味性和实践性不足。教学中更关注知识目标达成,对教材育人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单元教学整合性、关联性不足,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形成围绕主题的深层认知与价值判断,学科育人功能发挥有限。此次培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成长契机,让我明晰了自身教学的不足与改进方向。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探索优化,提升英语新教材教学的质量与实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