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清晨,秋意浓浓,凉风习习,我和老伴踏上了前往中国艾都一一湖北蕲春的旅途,目的地是那座承载着中华医药瑰宝的圣殿——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纪念馆坐落于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雨湖之滨,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四贤广场、李时珍生平陈列、本草碑廊、药物馆、百草药园和墓园等部分组成。作为李时珍的出生、逝世及安葬地,该馆集文物收藏、研究、陈列于一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高大雄伟的四贤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牌坊正面书有“六朝文献”,反面书有“两镇干城”,以歌颂李时珍及家族的历史功绩。李时珍纪念舘主体建筑融合了传统汉式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元素,屋檐翘起,雕梁画栋,彰显出浓厚的文化底蕴。青瓦白墙,雕花木门,仿佛一幅古朴的画卷,将我们带回到那充满智慧与探索的年代。“李时珍纪念舘”匾牌由邓小平题写。庭院中央立有李时珍铜像,游客纷纷在铜像前拍照留念。展室宽敞明亮,陈列着丰富的展品,从古代药材到手稿,从李时珍的画像到他生前使用的器具,无一不诉说着一段传奇的医药人生。</p><p class="ql-block">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1518年出生于蕲春的一个医药世家,殁于1593年,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少年时期,他博览群书,潜心钻研药物知识,立志要为百姓解除疾苦。历经坎坷,他曾多次遭遇挫折,但他那颗炽热的心,从未熄灭。李时珍最著名的贡献,是编纂了旷世奇书《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汇集了当时所有已知的药物资料,系统整理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详细描述了药物的采集、炮制、应用方法,被誉为“药中之王”。它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中华医学的殿堂,照耀着后世的医者。李时珍用毕生的心血,破解了许多药物的迷雾,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走进展馆的展厅,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墙上悬挂着李时珍的画像,眉宇间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手中握着笔,似乎正要将那无数的药材知识倾注于纸上。展柜里陈列着古代的药典、药瓶、药材标本,仿佛一座药材的宝库。那些药材,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像是大自然的馈赠。细看之下,仿佛能听到古人采集药材时的脚步声,闻到草药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馆内还设有互动区,模拟古代药铺的场景,让人仿佛穿越到那个年代,体验采药、配药的繁忙与细致。旁边的多媒体屏幕播放着李时珍的生平事迹和《本草纲目》的制作过程,生动而感人。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亮了我们对古人智慧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舘西侧是李氏陵园,靠湖边的广场上立有“医中之圣”牌坊,拾级而上至半山坡有李时珍夫妇合墓和其父母的合墓,简朴而庄重。墓旁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墓地四周,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在向这位伟大的医学世家致以崇高的敬礼。</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参观,李时珍的事迹让我明白,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迎来曙光。他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激励着后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执着与坚韧。愿他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