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校园通讯报道</p> <p class="ql-block"> 秋阳如诗,漫洒在跃动的操场;文化如风,流转于斑斓的长廊。近日,《山西教育》副总编栗树林一行走进宁武县西关小学,一场关于教育创新与美的对话,在金色的秋意中悄然启幕。</p> 阳光操场:跃动童年的诗意画卷 <p class="ql-block"> 活力在操场上肆意挥洒。孩子们如跃动的音符,在秋风的伴奏中谱写童年的乐章。他们正专注地做着课间韵律操,动作稚嫩而认真,夹着偶尔的淘气,一张张小脸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蓬勃的朝气随着节拍在校园里荡漾开来。栗总编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捕捉下一帧帧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那是童真与活力的交响,是教育沃土上绽放的初蕊。</p> 文化长廊:传统与现代的美学交融 <p class="ql-block"> 步入校园文化长廊,仿佛走进一座流动的艺术殿堂。书画社团中,笔墨纸砚静诉千年风雅;“创客”空间里,科技之光点亮未来星光。而“非遗手工”社团的珐琅丝作品,更成为这场美学盛宴的华彩篇章——《十二生肖》灵动鲜活,丝线间编织着生命的密码;《梅兰竹菊》清雅高洁,彩砂中点染着君子的风骨。彩纸衍卷,幻化成学校独有的“曦曦、冠冠〞吉祥物,那是由无数个缤纷的梦想,紧紧卷贴成的童心印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们智慧的诗篇,心灵的花园。</p> 理念生根:动漫角色与教育精神的共鸣 <p class="ql-block"> 走进“星梦动漫”社团,艺术的边界被灵感温柔打破。在这里,同学们不仅通过拓印、素描与动画小册,与哪吒、申公豹等经典角色展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将目光投向脚下的土地——师生以精湛技艺创作的芦芽山微缩景观,将家乡的雄奇秀美凝于方尺之间。但见层峦叠嶂、云烟缭绕,栩栩如生的“宁武景点微缩版”令栗副总编驻足良久,由衷赞叹:“太惊艳了,方寸之间,一览全貌!”</p><p class="ql-block"> 她继而谈到:“这不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以艺术为媒介,完成对精神的滋养与品格的塑造。”这番话语,道出了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西关小学将动漫创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融合,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让孩子们在笔触与创造中对话经典、读懂故乡,实现从技艺到精神的全面升华。</p> 载培未来:于芦芽精神中播种希望 <p class="ql-block"> 调研中,隆校长与栗副总编的交流,如清泉流淌,浸润着教育的理想。隆校长说:“我们希望‘芦芽精神’——那破土而出的坚韧,能成为孩子们生命的底色。”言谈间,他深情忆起《山西教育》小记者们的成长历程,欣慰于他们从初入校园的稚嫩,到如今自信从容的“美丽蜕变”。栗副总编深为动容,西关小学的教育实践在她眼中如一首未完的诗,既有传统文化的根脉,又具面向未来的视野。她从孩子们身上,真切看到了“芦芽精神”破土而出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此次调研虽已结束,但思想的碰撞激荡出的回响,仍在校园中袅袅不绝。栗副总编对西关小学“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与深厚的教育底蕴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赞赏学校将芦芽精神深植育人全过程的理念与情怀,这与《山西教育》在小记者培养中追求的品质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 未来,期待西关小学的孩子们能作为《山西教育》的小记者,带着从这片沃土中汲取的智慧与“芦芽”般的坚韧,去更广阔的世界探索、记录与发声。我们坚信,今日深埋于心的这颗教育种子,必将在岁月的浇灌下破土凌云,让今日的少年,成长为支撑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