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桥,武汉初秋的一抹蒂芙尼蓝

桃花开

<p class="ql-block">古田桥,原名江汉六桥,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硚口区的过江通道,2015年2月16日通车运营。南起汉阳区汉阳大道,上跨汉江水道,北止硚口区解放大道,主桥全长2953米,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p> 古田桥为主跨252米的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桥型结合了中西合璧及古为今用的建筑景观设计,将两座主塔在桥面设计成两座恢宏的拱门,采用淡普鲁士蓝色的凯旋门式造型。 在拱门顶部中央,镶嵌着一个镂空的武汉市花--梅花的造型,展现了武汉当地的地域文化。 古田桥外形隽秀,设计精致,披着淡蓝色的外衣,静置于武汉的汉江湾。柔美纤细的三跨悬链线缆索支承于格构式钢塔柱与混凝土塔座,桥梁形态稳定又轻盈飘逸。优美均衡的外观,配合钢混组合结构主梁与主塔,桥梁结构典雅兼具时代气息。 古田桥不像长江大桥那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却以独特的现代建筑语言,成为武汉硚口与汉阳之间一道亮眼的天际线。 走近古田桥,最先被震撼的是它的主塔设计。两座“A”字形主塔拔地而起,高约124米,如同两把对称的蓝色利剑,稳稳地扎根在汉江两岸。这种设计并非单纯追求视觉冲击,而是兼具美学与力学的智慧。 支撑桥面的斜拉索是古田桥的另一大看点。从两座主塔顶向桥面辐射出136根钢索,每根直径约15厘米,像展开的巨大羽翼,将宽47米的桥面稳稳“托”起。 这些拉索并非杂乱排列,而是遵循着精确的力学计算,以扇形对称分布,远远望去,如同星河倾泻而下,这也是古田桥“星河之桥”设计理念的由来。 塔身上的蓝色涂装并非普通油漆,而是特殊的氟碳涂料,不仅耐候性强,能抵御武汉潮湿多雨的气候,还让桥塔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层次变化。 清晨雾中是柔和的灰蓝,正午阳光下是鲜亮的钴蓝,傍晚则染上一层暖调的蓝紫,成了汉江两岸的“色彩晴雨表”。 走上桥面,能更直观地感受它的功能与美学融合。桥面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中间用蓝色防撞护栏隔开,两侧还预留了宽约3米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实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完全分离。 人行道旁的栏杆同样是标志性的蓝色,高度适中,既保证了安全,又不遮挡视线。栏杆下方的排水孔设计成了小巧的圆形,与桥体的直线条形成对比,细节处透着设计师的巧思。 值得一提的是,桥面的沥青铺设经过了特殊处理,不仅防滑降噪,还能通过颜色深浅区分车道,即使在雨天也能让驾驶员清晰识别路线,实用性拉满。 我扶着蓝色的栏杆往江面上看,雾霭中的江水是灰绿色的,几艘货轮慢悠悠地在江中穿行。 站在桥中央,往汉江上下游望去,古田桥的“纽带”作用愈发明显。它的东端连接着硚口的现代商圈,西端串联起汉阳的老工业区。 旁边正在修建的是江汉十桥,位于武汉长丰桥与古田桥之间,西起于黄金口大道什湖路,东止于古田一路长云路口,线路全长约4100米。 汉江两岸密密麻麻下水游泳和嬉戏的人们。汉江的水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水下暗流涌动,有一定危险。 这座桥曾亮相于2025年春晚,李现带着一群年轻人在桥梁上奔跑。 它没有古桥的沧桑,却以精准的结构、独特的色彩和人性化的设计,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武汉,既是江城,也是桥都。长江上横跨十一座桥,汉江上现有十座桥梁,江水奔腾、桥面汽车日夜川流。三镇被一座座桥串联了起来,成就了如今美好便捷的江城武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