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獨行俠第四天:停車在Roadside 13A,下方黑色P處44.420867,-80.562233,也是昨天下午結束的地方,沿白標北行,到達Sideroad 16C進入Sligo Side Trail和主路組成一個環形,走完環形繼續沿白標北上,到達上方的紅色P處,Epping John Muir Lookout,此觀景臺位於Grey Highlands地區的最高處,今天的路比較好走,平地多,爬坡少,從地形感覺,應該快走出河貍穀了,返迴照例走大路,Sideroad 19轉七綫再轉Sideroad 13A,今天是這次出行成就最高的一天,也是收穫最多的一天,8:30-4:30,在森林裏轉悠一天,和上班一樣,工作八小時,全程徒步28公裏。</p><p class="ql-block">May 19, 24</p>  <p class="ql-block">進入步道,在斷崖的最高處行走,遠方的景色若隱若現。</p>  <p class="ql-block">從停車場沿著主路,也就是白標一路北行,到達Sideroad 16C, 自動鏈接Sligo Side Trail藍標。</p>  <p class="ql-block">藍標剛開始的一段位於Sideroad 16C, 大路很舒服,兩邊有民居,但很少,大部分是濕地。</p>  <p class="ql-block">然後進入一片夢幻般的森林,在這樣的環境中,蒲公英長得格外青翠。</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這段,竟然看到了粉色的延齡花,照例還有野鷄背。</p>  <p class="ql-block">這一段長長的木板道稱為Jim和安步道,是由河貍穀段義工修建的,RBC銀行2011年藍水項目基金支持。</p>  <p class="ql-block">佈魯斯步道森林恢復項目:自從1920年代,安省90%的林地變成了非森林區域,佈魯斯步道委員會是安省眾多的保護環境,恢復森林生態的組織之一,2001年五月,來自佈魯斯步道河貍穀段、多倫多段、Sydenham 和Iroquoia段的八十個志願者和當地中學的環境班級學生一起,在Grey Highlands高地種植了2100顆樹。</p><p class="ql-block">沿著溪流種樹,可以加強岸邊緩衝,減少營養流失,同時也減少溪流沉積,從而使水生物受益,新的森林將為很多野生動物提供食宿,總之,好的森林會使動植物雙受益。</p>  <p class="ql-block">沿著平坦的草地行走,一路聞到芬芳的野丁香味道,也看到了罕見的羊肚菌。</p>  <p class="ql-block">走纍了,就看到一把椅子,這是一位愛心人士為紀唸自己的父母以及祖父母捐贈的。</p>  <p class="ql-block">椅子的對麵,就是幽寂的河貍池塘,Beaver Pond. 正好坐下觀景。</p>  <p class="ql-block">河貍池塘散落著很多舊木樁,宛若經過了一場山火的浩傑,瞬間進入史前時代。</p>  <p class="ql-block">這樣絕美的景色,無人觀賞,緣分全靠兩條腿。</p>  <p class="ql-block">Epping小鎮真是個好地方,多倫多週邊的蕨菜都老掉牙了,這裡還是鮮嫩可口。</p>  <p class="ql-block">到達七號公路,對麵就是John Muir觀景臺,位於Grey Highlands高地的最高點。</p>  <p class="ql-block">John Muir  1838-1914, 出生於蘇格蘭,著名自然學家,祂寫的書和文章對美國早期國家公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1849年全家移民威斯康星,對地質和植物學感興趣,Muir1864年徒步加拿大西部,期間祂走過了今天稱為佈魯斯步道的土地,祂的兄弟丹尼爾,因為有製作耙子的經歷,在Meaford找到工作,Muir也一同前往並受僱,1866年,Muir迴到美國,隨後即成為自然保護區的領軍人物。</p>  <p class="ql-block">追隨John Muir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我們生活在退休和浪漫的空洞裏,濃鬰的森林與海浪交融,花葉飄落,芬芳的氣息在空中漫延,到處都是美麗和鮮嫩,花隨時都在開放,沐浴著陽光,每一種生物都是金子,我們的世界無限美好......    John Muir  1865</p><p class="ql-block">1865年五月23號,John Muir於Trout Hollow寫下上述文字,27歲時,世界自然保護區的創立者與Trout生活在他們的鋸木廠,位於安省Meaford大頭河Bighead River附近,在此期間,Muir同時也熱衷於植物學,祂攀登斷崖,流連沼澤,分類和收集植物,1866年,大火燒燬了磨坊,Muir離開了Trout家族,但祂繼續和Meaford朋友通信,即使後來成為著名的自然保護區之父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觀賞尼亞加拉斷層的最高點,古老的山穀,大頭河Bighead River和河貍河Beaver River都向喬治亞灣Georgian Bay傾斜,在Muir的時光中,山穀的肩膀披著森林的綠毯,底部染青菌類和苔蘚,對於年輕的John Muir來說,這裏是植物的天堂,早期的先驅者們為了生存砍伐了森林,我們今天在做補丁工作,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山穀,在幽靜的步道上,曾經是Muir無限眷戀的處女地。</p><p class="ql-block">“我發現了Calypso,隻有一次,在加拿大的黑森林中,在很深的山穀中,週圍是冰冷的苔蘚和沼澤,加拿大西部的溪流沖刷著牠,在半山腰,長滿半死不活的鐵杉樹,我穿過冰冷的溪流,發現了兩種Calypso.....我從未見過這種植物,充滿完美的精神狀態.....我坐在旁邊,高興的哭了”   John Muir   1866年</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可以追隨John Muir的足跡,Trout HollowTrail, 源頭在Meaford的Joe Park, 位於Edwin Street和Miller Street 交匯處,可以俯瞰大頭河穀,Bighead River, 年輕的John Muir投入熱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的涼亭,托John Muir的福,空曠,涼風習習,沒有小飛蟲,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喝點水,喫點東西。</p>  <p class="ql-block">返迴走大路,Sideroad 19號轉七線,再轉Sideroad 13A, 一路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途中經過的一處老石頭房屋,可以追溯到1896年。</p>  <p class="ql-block">七線和Sideroad 13A的交叉路口,發現一個B & B的牌子,這樣的住宿在平臺上是找不到的,應該是原住民經營的。</p>  <p class="ql-block">獨行俠第五天:停車在黑色P處,44.473874,-80.555643,Fairmount Side Trail和主路組成一個閉環,今天的路不好走,憂其是藍標,感覺好久沒人走了,草很高,蒲公英能超過膝蓋,白標主路上上下下的也很多,但有一段路沿著溪流走,高處還看到了一個野瀑佈,瀑佈很美,野的連名字也沒有,今天要迴返,沒有繼續,閉環全程十九公裏。然後去自然保護區之父John Muir觀景臺再一次表達敬意。迴程去Springwater小鎮取免費的地下水,路遇暴雨,電閃雷鳴,雨刷打到最大都沒用,什麼也看不到,就是一片雨霧,很多人乾脆不開車了,就停在路邊,我跟著前麵一輛車拐進了一家Plaza停車場,約二十分鈡,雨漸漸變小,不出所料,這麼大雨,又是長週末最後一天,400一路飄紅,避開高速,走27號公路返回,此次徒步出行駕駛約五佰公裏。May 20, 24</p>  <p class="ql-block">停車位置就在Sideroad 22B的南側,再往南就有人居住了,路邊有一個牌子,寫明停車不能過綫,此處屬於Rocklyn村莊,路口的廣告牌上有Rocklyn B&B,這樣的旅店在網絡平臺上是看不到的,都是口口相傳。</p>  <p class="ql-block">先走藍標,Fairmount Side Trail,經過一片私人農田,優美的田園風光,感覺好久沒人走了,步道上的蒲公英高的超過膝蓋。</p>  <p class="ql-block">走到高處,登高望遠。</p>  <p class="ql-block">進入森林,一隻黑色的鬆鼠在樹上跳躍。</p>  <p class="ql-block">藍標快結束時,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原來是一個野瀑佈,角度不對,看的不是很清楚,忽然發現對麵有一個木製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的角度正好,最佳觀賞。</p>  <p class="ql-block">藍標結束,接主路,首先是一段大路,一路上有很多野丁香,勿忘我以及不知名的黃色野花。</p>  <p class="ql-block">大路比較舒適,小飛蟲少多了,聽到哇哇的叫聲,原來水塘裏浮出一隻青蛙🐸。</p>  <p class="ql-block">再一次進入森林,沿著溪流走。</p>  <p class="ql-block">進入一段枯林,仿佛經歷了一場野火,碩大的野雞背鑲嵌在樹根上。</p>  <p class="ql-block">Allan Side Trail, 也是一段700米的草地,為了白標藍標都走完整,這段路走了兩遍。</p>  <p class="ql-block">到達河貍穀高點時看到的遠山,今天徒步十九公裏。</p>  <p class="ql-block">獨行俠的最後一天,在返回之前,又一次來到自然保護區之父John Muir觀景臺表達敬意。</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八月二十八日,一行六人到Craigleith省立公園,209403 Highway 26 Blue Mountain 露營,其中兩輛車三人先去徒步,南邊停在44.473874,-80.555643,北邊停在44.523071,-80.571888.</p>  <p class="ql-block">先通過Griersville Memorial Forest Side Trail進入主路。</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見到這種野西梅,熟透了,很甜。</p>  <p class="ql-block">野蘋果到處都是,已經成災,每棵樹下都有一堆掉落的野果。</p>  <p class="ql-block">毛毛細雨中,收穫了豪菇和珊瑚菇。</p>  <p class="ql-block">黃豆和玉米🌽也已經成熟,秋天真好,蚊子🦟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碧綠的青苔,一望無際的田野,構成了BT絕美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一路南下,接入Fairnount Side Trail,聽到嘩嘩的水聲,原來是一個野瀑佈,野的連名字都沒有。</p>  <p class="ql-block">又見蘋果樹,走完全程十八公裏。</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迴到營地,搭帳篷,點篝火,露營開始。</p>  <p class="ql-block">2004年八月二十九號,一行六人四輛車出發,從左邊的黑色P處St.Vincent-Sydenham Townline開始,沿白標東行,到達紅色P處,Euphrasia-St.Vincent-Sydenham Townline全程二十四公裏。</p>  <p class="ql-block">從Rocklyn Creek Management Area出發,沿主路白標向東行走。</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野花正盛。</p>  <p class="ql-block">步道位於斷崖帶,苔蘚碧綠,峽穀深邃,層巒疊嶂。</p>  <p class="ql-block">Blantyre小村,下麵一架古老的農具,這個村是一條界限,從此進入Sydenham Section.</p>  <p class="ql-block">Rocklyn Creek Bridge, Bruce Trail委員會和Sydenham 一段俱樂部共同感謝加拿大三十二個工程軍團的努力,建成這座木橋。</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很多蠔菇,還有乾枯的野雞背,採了很多,晚上到營地燉了,非常美味。</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啥都有,這是一枚外相極好的靈芝。</p>  <p class="ql-block">穿過大路,遙望遠方,景色如畫。</p>  <p class="ql-block">Blantyre 的Bord, Wayne 和 Wilma Boyd 的2019,1902年, Sheldon 和 Clara Boyd 從這裡至西部的十二號路和南部的四十號路開始經營家庭農場。1935年Sheldon的兒子Bert和太太Dorothy 接管了農場,並在這裡養育了五個孩子,其中就有Wayne. Wayne和祂的太太Wilma在這裡養育了三個孩子,1987年開始農場生活,Wayne同時也是一位教師,Wilma是一位銀行職員,喜歡園藝,並在農場種花。Jason是家族農場的第四代。</p>  <p class="ql-block">農場金黃的麥地上堆放的草垛。</p>  <p class="ql-block">麥田裡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很驚奇,八月底有的樹葉已經泛紅。</p>  <p class="ql-block">這裡距離終點Tobermory341公裏。</p>  <p class="ql-block">經藍標Griesville Memorial Forest Side Trail返迴紅色的停車場P.</p>  <p class="ql-block">在這條Side Trail上,發現了非常少見的野李子。今天徒步二十四公裏。</p>  <p class="ql-block">2004年八月三十號,一行四人兩輛車,分別停在St.Vincent-Sydenham Townline和4th Concession S,從西向東沿主線白標行走。</p>  <p class="ql-block">野蘋果成了每日必見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首先走的是一段大路,涼風習習,比較舒服。</p>  <p class="ql-block">大路的田園風光非常優美,清澈的池塘,路邊又見另一個品種的野蘋果,青蘋果,但不酸,滿口生脆。</p>  <p class="ql-block">農場的田園風光,悠閒喫草的奶牛,青翠碧綠的牧場,整齊的草垛,如夢似畫。</p>  <p class="ql-block">這條狗🐶一直跟著我們,在大路上整整跟了四公裏,在進入森林前,後麵一輛車跟了過來,原來是狗的主人,把牠叫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從大路進入森林,頓感清涼。</p>  <p class="ql-block">進入藍標Walter’s Falls Side Trail,走進去看瀑佈。</p>  <p class="ql-block">到達瀑佈時,有點小失望,原來是一座水閘,水閘後麵的水有點混濁,長著蓮葉,水閘前麵是一座古老的木板房,再往前走一段,看到一座黑色的鐵橋,就走過去。</p>  <p class="ql-block">原來真正的天然瀑佈在這裡,鐵橋的旁邊,但地理位置無法正麵觀看。</p>  <p class="ql-block">這裡是一個小型的渡假村,要想正麵觀賞瀑佈,就得入住這家酒店,在錯落有緻的陽臺上觀賞。</p>  <p class="ql-block">接著往前走,經過Grey Sauble自然保護區,走到東邊的停車點St.Vincent-Sydenham Townline,全程十八公裏。</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八月三十一號,昨晚一夜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帳篷🏕️裡麵水珠滴落,毛毛細雨,早晨起來,陽光燦爛,首先收拾滿是雨水的帳篷,晾曬被褥,上午不敢去徒步,怕水多鞋濕,一直到下午三點,感覺雨水被太陽曬的差不多了,一行五人兩輛車分別停在44.497700,-80.773276,右邊黑色P處,44.507399,-80.810098,左邊紅色P處,從西往東行走,剛下過雨,蚊子很多,蘑菇也很多,採集很多雞油菌,還有幾朵紫羅蘭,晚上火鍋消滅了一半,全程九公裏。</p>  <p class="ql-block">從Massie Hill自然保護區開始,通過一段長長的森林步道,纔看到白標主路。</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的徒步路線圖。</p>  <p class="ql-block">昨晚剛下過暴雨,樹林裏蚊子很多,追著我們咬,逼著我們快步行走,在空寂廣袤的森林裏穿梭。</p>  <p class="ql-block">一夜的狂風暴雨也催生了大片的雞油菌,憂其是背麵,鮮嫩的鵝黃海綿體非常漂亮,晚餐的火鍋有蘑菇了。</p>  <p class="ql-block">運氣真好,竟然發現了不多見的紫羅蘭。</p>  <p class="ql-block">荒野叢中,竟然發現了可以搭帳篷露營的標識,無水無電,四週無人,也隻有徒步穿越的背包客,纔在這裡住宿吧。</p>  <p class="ql-block">走出樹林,即是一片開闊的農場,綠草如茵,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今天徒步九公裏。</p>  <p class="ql-block">2024年九月一號,徒步Maddie Hills Management Area,兩輛車分別停在44.509124,-80.810665和44.515960,-80.837856</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藍標步道,Spey River Forest Side Trail,地圖上標註3.4公裏,但實際走下來往往比標註的要遠。</p>  <p class="ql-block">這條步道也是Owen Sound滑雪俱樂部所在地,林子裏到處都是紫色的野花,能量極高,有紫氣東來之象。</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鬆樹很多,秋色初露,依然蒼翠如夏。</p>  <p class="ql-block">這段路堪稱蘑菇場,濃鬱的鬆林中,到處都是雞油菌,Chicken Fat.</p>  <p class="ql-block">臻蘑Honey Mushroom,中醫的營養菜「小雞燉蘑菇」,用的就是臻蘑。</p>  <p class="ql-block">一顆大樹底下蘑菇成災,看著像臻蘑,走進一看,感覺不是。</p>  <p class="ql-block">Apricotjelly,粉紅色的膠質狀,森林裏很多。</p>  <p class="ql-block">蠔菇Oyster Mushroom</p>  <p class="ql-block">收穫了一對大球菇,異常興奮。</p>  <p class="ql-block">走完Massie Hills森林區,停車在44.538525,-80.782217,開始徒步Bognor Marsh Management Area,白標和藍標形成一條環路。</p>  <p class="ql-block">這個停車場不是免費的,徒步BT,在一些比較大的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有時也會碰到付費停車場,但最不可思議的不是付費,而是這些偏僻的荒野都無信號,官方設置的掃碼付費無法完成,有點荒唐。</p>  <p class="ql-block">停車場Bognor濕地自然保護區介紹牌,歡迎來到Bognor濕地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Bognor濕地自然保護區由Grey Sauble保護區管理,是Grey地區麵積最大的濕地,佔地668公頃,從停車場經過短途步行,可以到達一片寧靜的地帶。閉上眼睛幾分鐘,傾聽風吹過濕地的聲音以及鳥鳴,這裡有很多鳥和動物,也有自然景觀,包括三個濕地、森林高地的斷層帶,新的林木種類以及小股清泉。</p><p class="ql-block">1975年Ducks Unlimited建立了一個大壩,用來控製濕地的水位,改善水禽、鳥類和其他濕地動植物的生態,每七至十年,Grey Sauble的僱員就會降低水位,促進濕地植物的生長,給濕地動物帶來益處。濕地養育了美麗的大頭河,蜿蜒流入Meaford小鎮和Meaford港口。</p><p class="ql-block">從停車場步行五分鐘,進入濕地入口,其間的涼亭用於學生集體徒步的休息處和野餐,有一個季節性的衛生間。濕地裏有一條三佰米長的木棧道,有一個木製觀景臺,這裏的Bruce Trail可以帶領您進入濕地、雪鬆沼澤、斷崖以及位於山嶺的楓糖樹。跟隨藍標會進入一片白鬆林,進入Ducks Unlimited 大壩,然後返迴停車場,形成一條環路。</p>  <p class="ql-block">Meaford坐落於喬治亞灣的南端,是一個四季風景如畫的地方,有經常舉辦音樂會的大劇院、新鮮的當地食物、獨特的購物環境、美麗的大自然、優美的港口等等,鎮中心還有歷史悠久的、充滿魅力的Meaford Hall, 內有330個座位的劇院、音樂廳和電影院以及精品店,精緻的餐廳,還有歷史性的村莊,沙灘和未受污染的自然環境。</p>  <p class="ql-block">Bruce Trail提供無盡的徒步機會,為了更好的體驗,請購買地圖,下載軟件,閱讀手冊。</p>  <p class="ql-block">公告欄地圖</p>  <p class="ql-block">進入濕地之前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鱷龜體型很大,史前的外觀很具有挑釁性,多數時候居住在水中,很少上岸,除非產卵,喜歡溫暖的淺水和軟泥底部,棲息在豐富的水生植物之中,食物包括小的無脊椎動物、魚、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腐肉和大量的植物。沙灘是雌龜產卵的地方,六月份可產20-40個圓形的蛋,位置在深深的空腔中,蛋的孵化時間取決於天氣,一般是九至18週。年輕龜的交配一般在巢穴中30攝氏度的溫度進行,雌性稍微高一行,雄性25攝氏度。</p>  <p class="ql-block">藍天映襯著湖水,在週圍的綠草叢中,一條木板棧道伸向濕地。</p>  <p class="ql-block">空曠的水麵上,長長的木棧道蜿蜒進入濕地深處,悄然無聲,一片寂靜,水中的浮萍、蓮葉漂浮在水麵,游來游去。</p>  <p class="ql-block">水草豐美,蓮葉片片,一幅幽靜的水上圖畫。</p>  <p class="ql-block">白雲纏綿,孤雁高飛,進入藍標Bognor Marsh Side Trail.</p>  <p class="ql-block">濕地、沼澤正常的蘑菇不多,很多這樣黃的亮眼的毒蘑菇,今天徒步十八公裏。</p>  <p class="ql-block">2025年四月二十四號,進入Bruce Trail第一天,驅車250公裏到達Owen Sound地區,停車在Sideroad22,44.600815,-80.830391,左邊黑色P處。</p>  <p class="ql-block">這一帶屬於Grey Sauble 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然後跟隨白標「Main Trail」進入Sydenham Forest East森林,在入口處發現漫山遍野都是肥碩的野韭菜,正在鮮嫩期,尺寸都比多倫多週邊的大一號。</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樹木雖然依然蕭瑟,但大地已經返青,茁壯的小苗破土而出,長勢喜人。</p>  <p class="ql-block">Bruce Trail位於尼亞加拉斷崖帶,穿過野韭菜區域,進入一片鬆林,沿著斷崖行走,穀底竟有很多未融化的積雪。</p>  <p class="ql-block">斷崖長滿青苔,深深的峽穀望一眼就心驚肉跳。</p>  <p class="ql-block">站在懸崖峭壁上,可以眺望遠方蒼茫的帬山以及褐色的原野。</p>  <p class="ql-block">白標走完一圈,又迴到了Sideriad 22,進入藍標Sydenham Forest East Side Trail,這一段地圖上顯示關閉,可一路走過去,沒有發現任何需要關閉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Sideroad 22路旁有一片黃豆地,地裡發現了很多薺菜,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薺菜是野菜裏麵最珍貴的,有點可遇不可求,今天徒步八公裏,採完薺菜返迴位於喬治亞灣的Cottages 156 Old Beach Road.</p>  <p class="ql-block">BT徒步第二天,停車在44.555691, -80.750767,下方黑色P處,這一段路在地圖上呈現黑線狀態,官方關閉,理由是三月29-30號的一場暴風雨,有些路麵有積水,有些路段樹枝倒下,有點路障,但是小心一點也無大礙。</p>  <p class="ql-block">步道開始有點泥濘,由於暴風雨造成的積水,這可能也是步道關閉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另一輛車停在上方紅色P處,Woodford Communication Centre,社區中心,這樣不用走迴頭路。</p>  <p class="ql-block">Silent Valley Nature Reserve 「沉默山穀自然保護區」這裏有草地、硬木森林和濕地,420億年前老的尼亞加拉斷崖通過最北端,有優美的景色和古老的東部白雪鬆。在斷崖一段的溼地形成於12000年前的冰川時代,為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罕見的溼地植物提供生態。濕地具有豐富的野花、草地和茢,也為麻雀和鶯提供棲息地。1866年蘇格蘭移民John 和Jane Wilson是山穀的第一批定居者,以山穀為家,四十年過去,Wilson和祂的五個孩子把山穀變成了農場,廢棄的房屋和穀倉就是例證,有一口手掘井和巨大的石頭柵欄。1970年承載四個人的小型飛機在山穀失事,飛機的殘骸保存在一個小的航空基地,整個事件中四人全部遇難。</p>  <p class="ql-block">山穀裏巨大的石頭柵欄。</p>  <p class="ql-block">步道徒步過程中,不時發現一些斷崖、深穀、長滿青苔的斷崖刀削斧劈,穀底積雪,透出一股寒氣。</p>  <p class="ql-block">這段路很難走,很多段怪石嶙峋,崎嶇不平,需要手腳並用攀爬,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站在斷崖上遠眺,雲天蒼茫。</p>  <p class="ql-block">早春料峭,樹林裏綠色不多,大部分呈現一種蕭條狀態。</p>  <p class="ql-block">野韭菜正盛,但是西洋菜還是小苗狀態。</p>  <p class="ql-block">今天全程走了16.5公裏,兩段藍標Side Trail.</p>  <p class="ql-block">BT徒步第三天,下午一點有雨,一直持續到晚上,上午抓緊走路,停車在圖一黑P處,44.592032,-80.793507 沿著紅線(白標)進入森林,遇藍標Beaver Spring Side Trail(圖二),沿藍標轉一圈,繼續主路(Main Trail),走到大路Sideroad 22,左轉,遇Irish Block Rd再左轉,趕到停車場時,雨淅淅瀝瀝的下起來,全程十一公裏。</p>  <p class="ql-block">從停車場走入森林,不多遠就發現一蔥蔥的野韭菜,長的肥頭大耳,像一朵綠花一樣。</p>  <p class="ql-block">遇藍標Beaver Spring Side Trail,進入轉一圈。</p>  <p class="ql-block">昨晚一夜大雨,地上很多積水,泥濘難行,鞋襪都濕了。</p>  <p class="ql-block">遠方水氣濛濛,白色的木板倉房在泥土中浸潤著雨絲,煙雨朦朧。</p>  <p class="ql-block">樹林中的野雞背已經乾枯,長期無人觀顧,令其自生自滅。</p>  <p class="ql-block">從大路迴返,經過一片黃豆地,遇到鮮嫩的薺菜。</p>  <p class="ql-block">156 Old Beach Road Owen Sound,這是我們度假屋的地址,對麵即是喬治亞灣,Georgian Bay,鄰水,枕著波濤入眠,晨浪即是雞鳴,黎明即起。26/4/25</p>  <p class="ql-block">BT徒步第四天,晴,陽光燦爛,停車在上方紅色P處,44.637539,-80.733406,沿著紅線(白標)進入Bayview斷崖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Bayview Escarpment 斷崖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Bayview斷崖自然保護區的這段Bruce Trail與黎巴嫩🇱🇧的高山步道結為姊妹步道。黎巴嫩高山步道是國家最長的一條步道,全長440公裏。展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高山的文化瑰寶,步道內有三個保護區、兩個生物圈保護區和一個世界遺產遺址。高山步道是留給後代的寶貴財富。</p>  <p class="ql-block">天氣晴朗,蔚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雖是四月底,樹梢還是光禿禿的,但已經有了鳥鳴,大地已經甦醒,腳下是碧綠的野韭菜。</p>  <p class="ql-block">此次出行大開眼界!漫山遍野、360度無死角全是野韭菜,雖是四月底,森林還是灰色,樹梢光禿禿的沒有樹葉,但是大地已經甦醒,綠色的野韭菜破土而出,好似鋪了一層碩大的綠色地毯,滿眼都是青翠,處處都是芬芳,鳥兒在樹上鳴唱,頭上是蔚藍的天空,腳下是青青的野草,這就是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站在斷崖上遠眺,天空分成了不同的層次,有淺藍和深藍,光禿禿的樹林和褐黃的土地蒼茫壯闊。</p>  <p class="ql-block">遇River Kwai Side Trail,進入藍標,這裏的一條小溪裏發現了正嫩的西洋菜,顏色有點紫紅。</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春氣萌發,碧綠的起毛草和乾枯的白蘑菇給肅淨的大自然增添了一抹色彩。</p>  <p class="ql-block">走完藍標,進入大路St.Vincent Sydenham Townline。鄉野路途,空無一人。</p>  <p class="ql-block">返迴停車場又走了一段Bayview Escarpment Side Trail,這段藍標步道可以稱為野韭菜步道,約兩公裏的長度完全都是野韭菜,今天徒步全程二十六公裏。</p>  <p class="ql-block">BT徒步第五天,四月二十八號,停車在2nd Concession S. 「44.555691,-80.750767」黑色P處。</p>  <p class="ql-block">從停車場通過Avalances Pass Side Trail藍標進入,地圖上顯示黑線,意爲官方封閉的道路,但因為是戶外,我們一行走了進去。</p>  <p class="ql-block">從停車場經過一條1.1公裏的棧道進入森林。</p>  <p class="ql-block">走到兩條路的交會處,看到一個木牌,上麵寫著此地的地質結構造成的化石。首先是海佰合,這是一種海洋動物,在冠部的手臂捕獲食物並移動到下麵送入口中。其次是珊瑚,屬於丁香孔菌家族,牠們生活在溫暖的淺海叢中,是一種極好的礁石結構。</p>  <p class="ql-block">沉默山穀的化石:這些海洋生物和珊瑚450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沉默山穀,當時的南安省、密西根州和部分威斯康星州都在溫暖的淺海中,陸地部分非常貧瘠,沒有任何草木;另一方麵,許多海洋都存在早期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皺葉:屬於鏈球菌科,通常稱為喇叭珊瑚,質地堅硬。</p>  <p class="ql-block">腕足動物是一種海洋動物,分泌殼包含兩部分,稱為閥,雖然外型非常像蛤,但在解剖學上是完全不同的,在古生代,約450億年之前,牠們的數量非常豐富。</p><p class="ql-block">鹽基屬於鯨魚科,通常稱為珊瑚鏈,牠們生活在溫暖的淺海中,以蜉蝣生物為食。</p><p class="ql-block">蜂巢珊瑚顏色豐富,有點像礁石,以過濾的微生物以及蜉蝣為食。</p>  <p class="ql-block">轉入Wilson Homestead Side Trail.</p>  <p class="ql-block">1866年蘇格蘭移民John Wilson 把200英畝的皇家土地轉移到自己名下。John和他的太太Jane以及六個孩子定居在這裏。祂們的第二個穀倉位於飛機殘骸的南部。這裏手挖的一口水井深二十英尺。水井的邊緣是石匠藝術的典範。Wilson永久的家園就在此地之後。穿過小溪的一座穀倉是當時最大的,殘存的廢墟尺寸是92X62。角落的石頭明顯是出於有技巧的工匠之手。在以後的38年,John和祂的家族擁有了牛、馬和石頭機械,清理了稠密的森林、從土壤中拖動巨石。農場變得繁榮,Wilson家族最終三代居住在這裏。</p>  <p class="ql-block">廢棄的穀倉廢墟,隻留下斷壁殘垣,消失了往日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是一座植物博物館,野韭菜已經司空見慣,再也提不起興趣,除此之外,還發現了紅色的延齡草、水邊的西洋菜以及黃豆地裏的山芥菜。</p>  <p class="ql-block">更驚奇的是竟然發現了珍貴的羊肚菌,右圖黃色的是Gyromitra esculenta。書上說有毒。不過東歐人都喫祂。要先parboil「煮」再喫!</p>  <p class="ql-block">1970年九月二十六號,Cessna 205 從多倫多皮爾遜機場飛往Griffith Island,下午大約3:30pm遭遇暴風雨,飛機在空中瓦解。飛行員加乘客共四人全部遇難。</p>  <p class="ql-block">消失的石牆:四十年以來,Wilson家族在這裏建立農場,不但要清理森林,還有很多石頭,有數不完的工作要做。馬車運走岩石和巨石,堆放在農場的邊緣。大的巨石需要用機器搬運。石頭把農場分割成幾部分,各有不同的用途,形成了石牆結構。如果您仔細觀察,會發現外牆都是大石頭,內有小岩石襯裡。石牆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藝,但是需要時間。早期的移民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牆高平均1.2米,寬三米,長度250米。一個半世紀之後,Wilson家族清理土地、恢復森林,石牆逐漸消失。</p>  <p class="ql-block">通過Bognor Marsh Side Trail,到達今天徒步的終點,Bognor 沼澤,清澈的水中漂浮著片片荷葉。</p>  <p class="ql-block">這一片沼澤美的令人窒息,一片藍色的水域平靜無波,綠色的水草在水麵遊蕩,枯黃的蘆葦飛絮飄飄,搖曳多姿。遠山黛色朦朧,灰色蕭瑟,白雲在水中倒映,好一幅絕美的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沼澤地裏的螺獅。</p>  <p class="ql-block">在水中捕撈螺獅的艱苦過程。</p>  <p class="ql-block">沼澤中的鳥類:黑鳥因其光滑的黑色羽毛和鮮紅色的肩斑而容易辨認。這種黑烏通常在沼澤植物中出沒, 在附着於生長中的沼澤植被的沼</p><p class="ql-block">澤草或瀟葦製成的杯狀巢穴中築巢。牠主要以雜草種子爲食,少量以昆蟲爲食。 </p><p class="ql-block">在開闊的水麵上盤旋尋找魚類的冠魚,垂直進入水中追逐獵物。牠還喫小龍蝦、老鼠和昆蟲。冠角是整灰色的,有一簇濃密的羽冠和匕首狀的喙。牠經常沿固定的路線巡邏,中途喜歡在沿途的門廊停留。 </p><p class="ql-block">弗吉尼亞鐵路經常出現在沼澤中,但由於牠喜歡茂密的植被,很難被發現很少飛行,牠更喜歡通過奔跑穿過保護性的沼澤植被來逃脫。鐵路的身體被縮成側麵,這樣牠就可以更容易地在燈芯草和蒲草的莖之間滑動。 牠在燈芯草的低窪處築巢,產卵五到12枚帶斑點的淺棕色蛋。</p>  <p class="ql-block">黑燕鷗是一種中等大小的烏類,體長23至25厘米,頭部和身體下部呈深黑色,翅膀爲灰色,尾羽呈中等分叉的灰色。牠們通常在舊麝鼠窝的低窪潮溼的殘骸上築巢,或填似由潮溼植被構成的低矮巢穴。與其祂燕鷗不同,黑燕鷗在覓食昆蟲時經常在陸地上飛行。</p><p class="ql-block">小蒼鷺是一隻小小的蒼鷺,牠在淡水沼澤地築巢。 這種害羞的鳥不願意飛翔,通過走路、爬山或穿過蘆葦逃避敵人。當涉水行走時,牠的頭隨着每一步向前跳動。為了避免被發現,牠通常會一動不動地站在蘆葦叢中,頭朝上。這是一個用死莖和活莖搭成的巢,是一個平臺,有一個淺凹處,離水麵大約一英尺。</p><p class="ql-block">永烏,有着一頭帶有黑色條紋的白色短喙,被其"laughing”叫聲所吸引,牠喫小魚、甲殼類和水生昆蟲,並在一個隱蔽的漂浮的死沼澤植被中產卵,這些植被固定在靠近水麵的地方,緩慢地在水下漂浮。</p>  <p class="ql-block">沼澤岸邊鬆軟的荒草被太陽曬的暖洋洋的,所幸躺下,修整疲憊的身軀,沐浴在大自然中,十分愜意。午後原路迴返,全程徒步23.5公裏。</p>  <p class="ql-block">BT徒步第六天,四月二十九號,來到Inglis Falls Conservation Area,佔地209公頃,隸屬於Grey Sauble管理處。Inglis瀑佈是這塊土地皇冠上的明珠,具有豐富的歷史以及自然景觀,步道網路四通八達,連結十八米高的瀑佈。一年四季都可以體驗森林、蜿蜒曲折的步道以及尼亞加拉斷崖景觀。在這裏,您可以發現很多世界上珍惜的樹木、各種鳥類、野花以及絕美的斷崖,您也可以去距離0.6公裏的Harrison Park繼續欣賞Sydenham河。</p>  <p class="ql-block">這些磨坊石是Ingrid家族從1845年至1934年經營麵粉廠和鋸木廠90年的證據,1934年之後,Adolph和Emil Henkel接手,直到1945年燒燬。</p>  <p class="ql-block">這棟石頭舊屋現在是斷崖探索中心,古蹟今用。</p>  <p class="ql-block">石屋牆上的這一幅畫是當年Ingrid麵粉廠當年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Peter Ingrid在尼亞加拉斷崖上建立了祂的麵粉廠,在南安省起到了主導作用,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尼亞加拉斷崖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項目,是世界上368個生物保護圈之一。尼亞加拉斷崖從尼亞加拉大瀑佈一直延伸到佈魯斯半島的Tobermory,總長725公裏。有緞帶般的岩石和茂密的森林,是很多稀有動植物的家園。</p>  <p class="ql-block">尼亞加拉斷崖有四個大的瀑佈,在每一個地點,水都會慢慢侵蝕岩石,導緻大塊的石頭翻滾掉落,您看到Ingrid瀑佈底部的大石頭了嗎?</p><p class="ql-block">Owen Sound西部的John Falls位於Potawatomi 自然保護區,1850至1910年間,Samuel Jones以此瀑佈為動力驅動鋸木廠,瀑佈由此而得名。徒步Bruce Trail可以從最佳角度觀賞。</p><p class="ql-block">Indian Falls,位於Owen Sound西北,是一個典型的尼亞加拉斷層瀑佈,流動的水衝擊白雲岩下麵的軟頁岩和沙石。水暴跌穀底,衝擊岩石。</p><p class="ql-block">Eugenia Falls是一個工作瀑佈,驅動Eugenia電站,每年產生六兆瓦的電力。</p>  <p class="ql-block">BT徒步第六天,Inglis Falls,1842年,一位來自Goderich的磨坊主Elliott先生,在瀑佈頂部,即Sydenham河邊開始了磨坊的地基,但是最終放棄了冒險,把產權賣給了W.C.Boyd 先生。1845年,Peter Inglis,一位來自蘇格蘭的新移民,年輕的磨坊主,考察了瀑佈的環境,在一個場地上提出了建立自己磨坊的設想,祂從Boyd先生手裡買下了300公頃的土地,並拿到了皇家地契,在瀑佈的邊緣建立了磨坊,動力來自河水,由一個木質的水壩控製,有水槽和水輪。Inglis 同時用河水作為鋸木廠的動力,廠子位於河的東邊,磨坊對麵。1851年,Peter 和祂的太太Ann還有他們的三個孩子,Eileen, John 和George,住在磨坊東邊的一座木屋裏,Archibald Irvine是雇工。</p>  <p class="ql-block">1852年,隨著生意的興旺,Inglis 建了一座四層樓的新磨坊,David Wilson是他的雇工,JanetCampbell 是他的新建兩層石屋的僕人,同時,Inglis家族新添加了四個孩子,Wiliam, Mary,Anne 和Sarah. 小木屋以及附近的其他兩座老房子,用作雇工宿舍。</p><p class="ql-block">1856年,Thomas Dickinson 成為新的磨坊主,一些顧客來自遙遠的Collingwood 以及Mount Forest, 祂們走路或乘牛車,這些人帶著他們的家人和帳篷,來磨坊買東西需要露營一週或兩週。</p><p class="ql-block">1870年代,瀑佈旁邊的鋸木廠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木質的磨坊,由Heverly 和Chase租賃經營,磨坊生產佈匹,法蘭絨和毛毯。Inglis家族購買了另一個鋸木廠,位於瀑佈下游0.25英裏,由Robert Stark經營,命名為Stark鋸木廠。</p><p class="ql-block">1874年,總督閣下Earl Dufferin 七月份訪問Owen Sound, 行程包括在瀑佈停留。夏天水流緩慢,一個秘密的計劃在醞釀,若有尊貴的客人來訪,可以建立一個臨時的水壩,用來增加瀑佈的水流,這個計劃經過努力取得成功,總督離開時稱讚Inglis瀑佈為,北邊的尼亞加拉。</p>  <p class="ql-block">1881年,羊毛磨坊由Charles WoodheadsP</p><p class="ql-block">經營,1883年,John Benner受雇於此,一年後接管經營,在以後的17年裏,磨坊持續生產高質量的毛紡產品,包括彩虹毛毯,這樣稱呼是因為毛毯一角有三種彩色的條紋。</p><p class="ql-block">1885年,羊毛磨坊被大火燒燬,後來重建恢復生產。</p><p class="ql-block">1886年,William A. Inglis從祂的父親Peter手中接管生意,祂改名字為"Cascade RollerMills, W.A. Inglis & Sons", Inglis 磨坊產品遠近聞名,Lily牌白麵粉,五朵佰合花牌麵包粉,國王口味牌糕點麵粉,仟禧牌小麥粉,在WWI戰爭期間,Inglis家族的磨坊麵粉曾服務海外軍隊。</p><p class="ql-block">1889年,William Inglis在磨坊旁邊建了一座磚房,兩個兒子,Victor 和Louis在此出生。</p>  <p class="ql-block">1881年,羊毛磨坊由Charles WoodheadsP</p><p class="ql-block">經營,1883年,John Benner受雇於此,一年後接管經營,在以後的17年裏,磨坊持續生產高質量的毛紡產品,包括彩虹毛毯,這樣稱呼是因為毛毯一角有三種彩色的條紋。</p><p class="ql-block">1885年,羊毛磨坊被大火燒燬,後來重建恢復生產。</p><p class="ql-block">1886年,William A. Inglis從他的父親Peter手中接管生意,他改名字為"Cascade RollerMills, W.A. Inglis & Sons", Inglis 磨坊產品遠近聞名,Lily牌白麵粉,五朵佰合花牌麵包粉,國王口味牌糕點麵粉,千禧牌小麥粉,在WWI戰爭期間,Inglis家族的磨坊麵粉曾服務海外軍隊。</p><p class="ql-block">1889年,William Inglis在磨坊旁邊建了一座磚房,兩個兒子,Victor 和Louis在此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1年,Peter 在牀上壽終正寢,羊毛磨坊第二次被大火燒燬,這次沒有重建,Stark的鋸木廠在這年關閉。</p><p class="ql-block">1912年,一場大洪水沖毀了羊毛壩和瀑佈頂部的水槽,洪水繼續奔向下游摧毁了空空的鋸木廠,Wm.Kennedy 和祂的兒子建立了水泥壩,1923年,William A. Inglis 去世,磨坊理應由祂的兒子Victor 和Louis 接管,Goldie 和McCullough移走了舊的磨坊石,安裝了新機械,在生產的高峰期,磨坊達到每天100桶或200包的生產力。</p><p class="ql-block">1932年,Inglis關閉了生意,結束了家族長達87年的輝煌歷史,物業賣給了Owen Sound 市政,用於水利建設。</p><p class="ql-block">1933年,Adolph 和Emil Henkel 購買了磨坊,麵粉供給Grocers 和Loblaws.</p><p class="ql-block">1945年,磨坊被大火徹底燬滅,戰爭期間,購買建築材料非常困難,最終放棄重建,物業賣給了William Ruck.</p><p class="ql-block">1960年,物業被Grey Sauble 自然保護區購買,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維護。</p>  <p class="ql-block">冰川歷史:尼亞加拉懸崖形成於四億到五億年前。包括五大湖盆地和南安大略省在内的北美大片地區被溫暖的淺水覆蓋。嵌入石灰岩中的溫暖水生物化石遺骸支持這一事實。因此,尼亞加拉懸崖是在冰河時期之前形成的。 </p><p class="ql-block">尼亞加拉大峽穀經歷了另一個變化--冰川作用。在更新世時期,大約250萬年前,有四個冰川前進和後退的階段,分别是威斯康星期、伊利諾伊期、堪薩斯期和内佈拉斯加期。最近的一次冰川作用發生在一萬年至100,000年前的威斯康星冰川。在這期間“冰川時代,懸崖被冰蓋所覆蓋。當冰開始移動時,牠帶走了沙粒、鵝卵石和巨石,這些東西被運走了很遠。隨着冰層和水的移動,牠在懸崖峭壁上鑿開、刮擦,併產生強勁的水流。 </p>  <p class="ql-block">冰川壺穴的形成:</p><p class="ql-block">在這個地區,發現坑洞靠近尼亞加拉懸崖最高基岩突起的頂部,遠遠超出了被認爲是河流典型位置的海拔。主流理論認爲,冰川水的漩渦是形成這些坑洞背後的力量。據說沙子、礫石和岩石被困在小岩石裂縫中,旋轉的漩渦和這些磨蝕性材料的研磨作用在基岩中鑽出圓形或圓柱形的孔,即坑洞。</p>  <p class="ql-block">Inglis Falls落差十八米,氣勢磅礴,胸湧澎拜,不愧是北方的尼亞加拉。</p>  <p class="ql-block">瀑佈旁邊的觀景臺週圍岩石堆砌,青苔覆蓋,一派古樸原生態景象。</p>  <p class="ql-block">June 24/25,Craigleith省立公園露營第三天,停車在Woodford社區中心,即紅色P處,沿白標往黑色P處行走。</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岩石陡峭,林木茂盛,身上噴了同伴配製的植物防蚊水,雖有蚊子,也在可接受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發現很多野味,第一張圖是黃精,第二張圖是已經長老乾枯的野雞背,但是可以做湯,第三張是新鮮的猴頭菇,第四張是Polyporous varius,一味藥用蘑菇。</p>  <p class="ql-block">樹上貼著一張通知,提醒徒步者前方的路徑穿過一個狹窄的縫隙。請考慮使用旁路通道,如果攜帶大型背包或恐高。</p><p class="ql-block">裂隙旁路 -60米</p>  <p class="ql-block">這段岩石中的縫隙非常艱險、陡峭、溼滑,需要小心翼翼的行走,在這悶熱的天氣裏,這裡麵一股冷氣,非常涼爽。</p>  <p class="ql-block">迴程走Woodford Escarpment side trail,斷崖藍標。</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野韭菜已經謝幕,長出了韭菜花,下麵是頗似洋蔥的蒜頭。今天徒步十七公裏。</p>  <p class="ql-block">Craigleith省立公園露營第四天,June 25/25停車在St.Vincent-Sydenham Townline「圖中黑色P處」,走白標「圖中藍線」,然後通過Kaboom Side Trail從白標原路返迴,整個行程十五公裏。</p>  <p class="ql-block">在St.Vincent-Sydenham Townline與草地交界處,一大片油菜花開的正艷。</p>  <p class="ql-block">這一段路和Tom Thompson步道有一部分重疊,森林裏的樹上掛著一幅地圖,也有一段說明,Bruce Trail和黎巴嫩🇱🇧的高山步道結為友好步道。</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正值盛夏,林木遮天蔽日,紫色的野花絢爛開放,和已經衰敗的蒲公英並存,並無違和之感。</p>  <p class="ql-block">陽光通過斑駁的樹葉照耀在地上,行成點點碎碎的陰影,林木中空氣清新,步履輕盈。</p>  <p class="ql-block">Craigleith省立公園露營第五天,June 25/25,下了一天的雨,淅淅瀝瀝,車停在第十一線,圖中黑色P處,沿著Cottonwood Side Trail藍線,穿著雨衣走了一圈,邊走邊找野味,深入森林,不到三公裏的步道竟然走了八公裏。</p>  <p class="ql-block">樹木清翠,下雨的好處是沒有蚊子🦟,地下溼滑,鞋子和褲腳都濕透了。</p>  <p class="ql-block">下雨有下雨的好處,在一根朽木上看到了白色的蠔菇,還有曬乾後又被雨水淋濕的野雞背。</p>  <p class="ql-block">2025年十月十二號,一行六人又開啟了徒步賞楓之旅,因為有來自中國的朋友加入,我們今天重走藍山段,停車在山頂的Swiss Meadows Blvd.44.495660, -80.321846。</p>  <p class="ql-block">從山頂眺望,雖然天氣陰沉,還是滿眼翠綠,不見絲毫秋色。藍山最初是滑雪勝地,據資料介紹,1941-1949年的藍山以滑雪為主,藍山的第一次滑雪是來自多倫多的遊客,乘坐火車前來,從多倫多至Craigleith,雙程票價$1.95。1941年五月,Weiders把魁北克的度假村搬到藍山,當時Jozo得到Peter Campbel1的支持,成為祂的生意顧問和金融靠山,成立了藍山度假村。Jozo很快就在滑雪場的北部建成了度假屋。二戰期間,滑雪火車供應中斷,滑雪者隻好搭私家車到達Craigleith. 但這些私家車沒有火車的氣氛。</p><p class="ql-block">1949年,Jozo購買了滑雪場南部150公頃的農場,穀倉改建成顧客宿舍,並提供熱飯。藍山第一次月光下的滑雪是在1941年一月30號,1949年Bill Kingsmill 和Robertson成立了第一個私人滑雪俱樂部,Osler Bluff 滑雪俱樂部。</p>  <p class="ql-block">圖中喬治亞灣遠方白色的柱子位於藍山以東的Collingwood,是一座標註性建築。我們是在山上,山下一片灰色的建築即是藍山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從山頂俯瞰視頻。1950-1959,隨著滑雪的普及,藍山度假村深受歡迎,社區也逐漸繁榮,滑雪愛好者在藍山北部逐漸建起了許多小窩棚,在1960年代,沿著尼亞加拉斷崖帶也有了一些小木屋,這時,Jozo也開始醞釀祂的下一個計劃,打造藍山成為夏天的度假勝地。1950年代早期,祂開始在穀倉中開設陶藝課,為夏天計劃做準備。Jozo在淡季開始做陶藝生意,來支持度假村的財務需求,在穀倉的地下室,祂存放著從尼亞加拉斷層帶尋找的粘士,用來製作特殊的陶器。後來陶器的需求越來越大,祂開始開設工廠來滿足市場。滑雪商店由Jozo的太太海倫娜經營,她也賣自己的手工製品,毛衣和手套,並有自己的品牌"Weidermade”。</p>  <p class="ql-block">山頂的視野非常開闊,遠方可以眺望喬治亞灣,山下的度假村一片灰濛濛的,鱗次櫛比。</p>  <p class="ql-block">沿著Bruce Trail白標南下,深秋季節,今年的紅葉不是很鮮豔,但在涼意下,樹葉已經漸漸秋黃。</p>  <p class="ql-block">荒野中一個木質的觀景臺橫陳路邊,顯然已經廢棄。</p>  <p class="ql-block">路邊還有砍伐好的一堆原木,靜靜的躺在森林裏,無人過問。</p>  <p class="ql-block">大路的右側,青青的麥苗已經破土而出,似一塊綠色的地毯。</p>  <p class="ql-block">繼續沿著大路行走,一片蕭瑟的秋黃。</p>  <p class="ql-block">前方已經看到桃園仙洞的路標,路邊的電力觀景臺處於關閉狀態。</p>  <p class="ql-block">電力觀景臺對麵,纔是真正的觀景臺,可以俯瞰喬治亞灣。</p>  <p class="ql-block">議會廳:這塊未支撐的岩石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安全區域,供Petun酋長們舉行會議,祂們用一根原木穿過縫隙, 然後帶着牠以確保隱私。 </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一覽無餘的喬治亞灣,Collingwood的那根白色柱子在空曠的景色中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請跟隨視頻觀看動態的喬治亞灣美景。</p>  <p class="ql-block">路標指出了桃園仙洞的方向,跟隨狹窄的樓梯往下走,兩邊是佈滿青苔的懸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通過鐵梯下到底部,可見亂石飛渡,崎嶇難行,不得已時手腳並用,可謂步步驚心,能拍下來照片的還不算驚險,驚險處隻能收起手機,唯恐不慎掉下懸崖。</p>  <p class="ql-block">這個岩洞裏生長著非常罕見的菌類。</p>  <p class="ql-block">這些石灰牆很可能是在冰川時代被冰雪的移動隔開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穿越這個石拱門。</p>  <p class="ql-block">這塊巨岩的形成代表著自然之首,無法超越。</p>  <p class="ql-block">Petun 堡:這是洞穴中唯一一個有四個出口的區域,每個方向都有一個出口。這座天然岩石堡壘使得任何入侵部落幾乎不可能在逗留者麵前伏擊。</p>  <p class="ql-block">看著這些壁立仟仞、艱險陡峭的懸崖,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雄渾奇偉。</p>  <p class="ql-block">這個岩洞是黑熊冬季休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裡稱為第一觀景臺,可以看到尼亞加拉斷崖、Collingwood、Wasaga海灘、Nottawasaga 灣、喬治亞灣以及休倫湖。</p>  <p class="ql-block">這個岩洞稱為二號冰箱,在懸崖的底部,有一個巨大的岩洞,一股涼氣撲麵而來,早期的原住民在這裡儲存食物。</p>  <p class="ql-block">蕭疏的林木像乾柴一樣,在藍天中挺立。</p>  <p class="ql-block">木凳兩端的木雕熊憨厚的矗立在這裡,靜靜的注視著遊人。</p>  <p class="ql-block">沿著木梯拾階而下,來到了天然冰箱,進入石門,感覺涼颼颼的,即使夏季,裏麵溫度也隻有四度。</p>  <p class="ql-block">用這樣的冰箱遠比我們現代的冰箱環保、安全。</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個張著血盆大口的黑熊,沿著木梯繼續下行。</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景區內的Fish Pond魚塘,中央一股噴泉沖天而起。</p>  <p class="ql-block">水塘邊幾條黑色的三文魚游來游去,身上已經有了一條紅色。</p>  <p class="ql-block">園區內除了圖騰柱,不時碰到一些動物以及原住民風情的木雕,一些朽木在藝術家手中往往發揮第二春。</p>  <p class="ql-block">通過這個簡易的木門,就可以走入懸索橋。</p>  <p class="ql-block">森林中通往懸索橋之路。</p>  <p class="ql-block">懸索橋雄偉壯觀,走在上麵搖搖晃晃,穿越峽穀。歷史上據資料顯示,桃園仙洞的老闆Rob Thorburn一直在尋找吸引遊客的新景點,在參訪了世界各地的吊橋以後,祂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這座山穀架設吊橋,讓遊客飽覽Collingwood,Wasaga 海灘,Nottwasaga海灣和視野45公裏之內的風光。在晴朗的天氣,可以看到方圓一萬平方公裏。</p>  <p class="ql-block">要使8000磅(3600公斤)的鋼纜穿過峽穀,在箭頭上綁一根不重的魚線射到對岸,把風箏綫綁在魚線上,拉過峽穀,然後再綁上重一些的繩索,然後再細鋼纜,最後,把主鋼纜綁在細鋼纜上拉過峽穀,這座126米長的吊橋是南安省最長的吊橋。迴想一下您走過多少陡峭的斜坡到達這裡,為了打好鋼纜樁的地基,裝載著水泥的卡車要傾邪著下坡,當地麵覆蓋冰雪或泥濘的時候,就非常危險,為此買了一個推土機,這樣就防止了失控下滑。錨地基用了40立方米的水泥,深達四米,重260,000磅,相當於15頭成年大象。</p>  <p class="ql-block">當主鋼纜串接起來,就該建造平臺了,運輸筐通過主鋼纜緩緩拉到山穀對岸。兩個工作人員,綁在垂直的繩索上,離山穀25米,輕輕的摇擺過去,把橫樑放到了對岸。第二個工作人員在橫樑豎起來之後開始鋪木板。吊橋的承重能力是空前的,可以支撐摩肩接踵的整橋人搭四層。</p>  <p class="ql-block">桃園仙洞景區徒步路線圖。</p>  <p class="ql-block">從藍山山頂返迴停車場,圖為頂部的纜車。</p>  <p class="ql-block">林中的一隻狼雕在仰天長嘯。</p>  <p class="ql-block">森林裏還掛著許多文字介紹,說明當地原住民古老的傳說。根據當地阿尼希納貝剋的傳統,最初的第一人,納納博什,是半人半靈的存在。納納博什注意到樹木、鳥類、動物都有同伴;其祂與牠們相似的存在。由於沒有自己的同伴,這位第一人感到孤獨,於是祂決定與“月亮祖母”努剋米絲交談。</p><p class="ql-block">奈納博什問她:“為什麼我一個人?難道我也應該有一個同伴嗎?”諾剋米斯迴答說:“你在這次旅程中是爲了獲得理解並找出你是誰。”</p><p class="ql-block">第一個男人睡着了,當祂醒來時,狼Myiingan站在他麵前。</p><p class="ql-block">Nenabosh拔出刀子準備戰鬥,但Myiingan不在那裏製造麻煩。</p><p class="ql-block">米因甘安慰奈納博什,“我在這裏和你一起走。我是你的姐姐,你的兄弟,你的叔叔和阿姨。我是你的第一個家人。你不再孤單了。”</p>  <p class="ql-block">樹林裏彎彎曲曲的路線頗似迷宮。</p>  <p class="ql-block">狼和蘑菇有什麼關係?</p><p class="ql-block">你在森林中看到的蘑菇隻是更大地下網絡——菌絲體——中相對較小的結果體。這個網絡是由連接其祂森林植物根部的細小絲線構成的。</p><p class="ql-block">像狼一樣,這個地下網絡具有跨越廣闊距離進行通訊的能力。森林利用菌絲網絡悄悄地分享食物、水和化學信息。狼是高度社交的生物,彼此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狼羣可以一起剋服許多個體無法獨自應對的困難。</p><p class="ql-block">狼的交流比蘑菇的交流更容易被注意到:牠們的嚎叫聲可以在極遠的距離內被聽到,因爲牠們會與其祂狼羣成員分享關於領地、食物來源甚至自身位置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道路雖然彎曲,但還算平坦,兩旁的樹木顯示已是中秋。</p>  <p class="ql-block">樹上有一隻白色的貓頭鷹雕塑,旁邊是文字介紹。</p>  <p class="ql-block">貓頭鷹以其沉默而聞名;牠們能夠在森林中飛行而不被察覺。牠們不像這座山上的許多其祂鳥類那樣熱情地啁啾和歌唱。牠們的大眼睛能夠感知黑夜,發現我們人類無法看到的東西。</p><p class="ql-block">而牠們靈活的頸部則使牠們能夠向各個方向觀察,看到一切。正是這種優雅和智慧引起了我們的興趣。</p><p class="ql-block">當貓頭鷹命令時,我們傾聽。</p>  <p class="ql-block">森林中懸掛著一些白色的氣球,有一股純淨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路旁蘑菇的木雕,土黃色、圓嘟嘟的可愛。</p>  <p class="ql-block">所有早期人類都是覓食者,因此在行走時低頭觀察是有意義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比如那些辛勤工作、將森林中的廢棄物轉化爲肥沃土壤的小小生物。根據當地阿尼希納貝剋的傳統,蘑菇將我們與創造的能量相連。牠們在創造適合幼苗生長的理想環境方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在森林地麵上發現的蘑菇,隻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果實體,牠生長於一個龐大而隱密的菌絲體網路之上。這些底下絲線在森林中共享著水分和信息,同時將水分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蘑菇或許個頭不大,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牠們有力地展現出森林的每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p>  <p class="ql-block">水記得牠所有的化身:冰、冰川、雪、冰雹、雨夾雪、湖泊、霧、露珠、雨水、急流和小溪。水是一種極其強大的形態轉換者;沒有牠,我們真的什麼都不是。水一直存在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之中,並且記得一切。</p>  <p class="ql-block">今天全程徒步十三公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