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高邮三日康养之旅记录》(下)(2025.10.7.~9.)

樊坤

<p class="ql-block">&lt;续上篇&gt;</p><p class="ql-block">高邮清水潭景区(清水潭国家湿地公园)的水面占40%以上,一边是大运河,一边是普照湖,水系相连,水网交错,湿地类型多样,一派水天一色的原生态景象。</p><p class="ql-block">咱老俩口在此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清水潭景区里,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是一个天然而成的大氧吧!漂亮的花草植物特别养眼,随手一拍,张张都是美景图!</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边的湖畔,滿目全是荷花,现在虽然花期已过,但不难想象七、八月份时,荷花竞相绽放,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偷偷地告诉您:荷花池里的小青䈊,嫩、甜,可口,我们从湖中捞起品尝了一番,玩得特爽歪歪哟!</p><p class="ql-block">我在荷叶丛中的小舟上留下快乐萌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湖畔的观景木栈道上,这里的景色特别地美,蓝天白云,微风轻拂,湖面倒映着天光云影,特别养眼!</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景区里,在喷泉旁,在木栈道上,都留下我们快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这粉色的、桔黄色的小火车上,都留下我们开心萌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好漂亮的心形造型的睡莲池,我忙在此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沿湖畔继续前行,道旁的月季花儿一路伴随着,使人倍感舒适!转角我们步入茂密地芦苇丛中的一条小路上。这里的芦苇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植被,具有净化水质、固定湖岸、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为白鹭、苍鹭等鸟类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每年秋冬季节吸引大量候鸟南迁停留。 ‌</p> <p class="ql-block">这里成片的芦苇连绵起伏,婀娜多姿。微风吹来,芦穗摇曳如波浪,阳光下呈现油画般的视觉效果,特别地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湿地周边的植被布局也暗藏智慧,芦苇荡不仅能过滤水质,香蒲随风摇曳,为小型动物提供遮蔽;岸边种植的本土灌木,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传粉昆虫提供花蜜。这些看似平常的植物,实则是生态网络中的“隐形功臣”。</p><p class="ql-block">游走在迷宫似的芦苇丛中,使人顿时倍感凉爽舒适。在“观湖亭”前,我们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清水潭国家湿地公园的花海岛上,站在这里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网红花海”,实属当下景区中最出彩的风光,恍若人间仙境!这里的花海约有50亩,是以爱情为主题打造的花海,也是老太我见过的最大的花海场景哟!</p> <p class="ql-block">在“爱情花海”的招牌前,我和美女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这片“网红花海”丛中的栈道上,只见身旁:野菊、虞美人、小雏菊、格桑花等等,色彩从粉白到紫罗兰渐变,花瓣形态轻盈或厚重,美得不要不要的!微风拂过时,花浪起伏,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我们就似游荡在美妙无比的"童话世界"之中!</p> <p class="ql-block">“爱情花海”的色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从温柔的粉白到热烈的艳红,从明媚的鲜黄到深邃的紫罗兰……每一种色彩都像是精心调配的,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家挥洒在这里,形成美丽无比的,神奇而又壮美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我在“爱情花海”丛中,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花海丛中的蓝色心形廊道‌,是景区以爱情为主题打造的网红打卡点:由心形长廊、艺术装置与多种花卉组合而成。 ‌廊道以心形长廊为核心,周围布置了风车、月季花墙等艺术装置,形成特别浪漫氛围。 ‌</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风车”前留下我们快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爱情花海”的彩色观景大道上,留下我们这快乐的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童心未泯,爬上小火车留下开心萌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露营烧烤岛呢!</p> <p class="ql-block">清水潭国家湿地公园的“勇闯侏罗纪”,是一个以恐龙为主题的亲子乐园,这里还原了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生态场景。乐园内布置了近80只形态各异的恐龙模型,包括霸王龙、鸭嘴龙等,按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顺序分布,模拟恐龙栖息环境。游客可近距离接触恐龙,部分模型配有声光效果,增强沉浸感。</p> <p class="ql-block">勇闯侏罗纪:林中探险、真人 CS ,是孩子们的天堂。穿过"恐龙化石"造型的小桥,便能和恐龙零距离接触啦!所有恐龙按1:1比例仿真建造,再现侏罗纪争霸时代,霸王龙、克拉美丽龙、窃蛋龙……</p><p class="ql-block">我在“恐龙化石造型”的小木桥头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边的马圈里,几匹“矮种马”在悠闲自在地吃着草。我们在此留下快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路步入水上森林氧吧,这里是整个景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部分——池杉林。</p><p class="ql-block">一条小路蜿蜒穿梭在池杉林间,两侧高大挺拔的池杉如同列队的卫士,笔直地指向天空。池杉的树干呈红褐色,树根深扎水中,树冠如伞般张开,形成成片的水上绿洲。等到秋冬季节,池杉叶色由翠绿变为金红,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之上,处处都是“层林尽染”的视觉效果,也是观赏池杉林的最佳时期!当下虽然只是初秋,但这里的绿色景观也非常的壮美,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走在池杉林间,这是一片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洲,使人感享受到“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寂静的林中,我们的声音偶尔惊起水鸟振翅飞向远方,留下一圈圈涟漪,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一抹动感。</p> <p class="ql-block">“池杉”和“水杉”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分类学、叶片形态、根系结构、生长习性及分布上。“水杉”:为中国特有孑遗植物,叶片条形且对生排列,无显著呼吸根,不耐长期积水。“池杉”原产北美,叶片钻形且螺旋伸展,具明显呼吸根,极耐水湿‌。‌‌</p><p class="ql-block">我在池杉林中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在池杉林中,享受着森林氧吧的乐趣,并留下快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我还特意步入栈道旁的池杉林中,留下快乐萌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池杉林中有百余种鸟类栖息于此,其中最大的群体是鹭乌,有白鹭、夜鹭、苍鹭、牛背鹭、池鹭等多个种类。</p> <p class="ql-block">池杉林丛中耸立的“揭阳塔”,塔高23米,是整个景区最高的观景点,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它最先迎来第一缕曙光的塔台,故名"揭阳塔"。</p><p class="ql-block">“揭阳塔”(观景台)位于湿地核心,是观赏候鸟的绝佳位置。这里常见‌白鹭、苍鹭、鸬鹚、翠鸟、野鸭‌等鸟类,尤其在春夏季节(3-6月),鹭鸟繁殖期会形成“池杉鹭海”的壮观景象,数万只鹭鸟栖息于池杉林冠层,与水面倒影构成独特生态景观。 ‌</p> <p class="ql-block">玛琍已登上了高高的“揭扬塔”顶层!</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太平船桥”是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太平船桥”采用大红色设计,横跨水面连接两岸,与绿波相映成趣。其造型兼具中式拱桥的典雅与现代景观桥的简约,是拍摄倒影的热门取景地。 ‌该桥是连接东西湖面的重要通道。在揭阳塔(观景台)上可远眺其全景,搭配周边杉林形成"红桥绿水"的视觉美景!</p> <p class="ql-block">以红色的“太平船桥”为背景,我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野鸭放飞",景区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随着《十五的月亮》音乐声响起,成群的野鸭或从林中深入飞越湖面寻找牧鸭奇人陆高中,或从陆高中的养殖棚飞越湖面入密林深处,像一群训练有素的野鸭兵。</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野鸭放飞”曾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华一绝"!</p> <p class="ql-block">离别时,我们还在心形造型的莲花池畔留个影!</p><p class="ql-block">“水清鱼读荷,林静鸟谈天”,这是“深水潭园家湿地公园”的真实写照。远离喧嚣,走进清水潭,走进迷宫似的芦苇,走进爱情花海、走进幽静的池杉林,让身心放松、心情放飞,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地接触,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旅游度假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玩第四站:扬州界首京杭运河故道。</p><p class="ql-block">​扬州界首京杭运河故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处,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码头。 ‌自古为商贸枢纽,隋代龙舟曾途经此地,宋代正式形成集镇。</p> <p class="ql-block">“界首大码头遗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运河西渡口北侧约300米处,是京杭大运河扩建工程(1956年)期间砌建的水运设施,现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 ‌</p><p class="ql-block">咱家老黄在“界首大码头遗址”的石碑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该码头始建于1956年京杭大运河扩建期间,其石料可追溯至更早历史时期。自隋代大运河开通后,界首镇便成为航运枢纽,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时曾驻跸此地视察运河。2014年,界首大码头随中国大运河整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界首大码头遗址”由精密加工的巨型石料构筑,现存石块见证了明清时期运河商贸集散功能。截至2023年,该码头仍保持通航功能,是少数仍在使用的古代航运设施遗存,遗址区域现已建成运河大码头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作为大运河遗产点,它反映了隋唐至民国时期的航运史变迁,与界首古镇其他文物共同构成文化遗产群落。遗址内的系缆石遗迹,直观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船舶停泊技术的演变。 ‌</p> <p class="ql-block">高邮界首大码头遗址,是古代大运河的一部分,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运河码头遗址。这个码头始建于清代,可以明显的分为四段。这四段码头均用大理石砌建而成。两边均有大石块维护。是研究中国南北文化交流、水路交通史、运河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朋友们在“中国大运河”石碑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离别时,咱老俩口在界首大运河码头遗址公园前,留张到此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玩的第五站:镇国寺。</p><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京杭大运河中间,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由唐懿宗之弟出家后在此结茅禅修,后经朝廷拨款修建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景区宣传画上翻拍的:大运河上的中心小岛——镇国寺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又称护国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毁建,现存建筑多近代重建,保留了传统佛教寺院的典型布局。 ‌</p><p class="ql-block">咱老俩口在镇国寺的牌坊前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普渡桥”是跨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仿古廊桥,连接陆地与镇国寺。全长100米、宽约5米,桥身有佛教图案彩绘。该桥为游客进出“镇国寺”的必经之路,桥中央设有双层亭子,既是观景台也是祈福场所。 ‌我在“普渡桥”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普渡桥”采用传统廊桥结构,与镇国寺的佛教文化相融合,上刻有“善用其心”、“活在当下”等禅语。走过普渡桥即到达观音广场。</p><p class="ql-block">咱家老黄在“普渡桥”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观音广场上,供奉着高10.08米的汉白玉渡金观音像,象征着慈悲与信仰的连接, ‌是寺庙的重要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与观音菩萨像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东朝西,沿中轴线布局,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罗汉堂和三圣殿等。“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和韦陀菩萨;“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及十八罗汉;“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寺内保存有康熙年间的“关圣殿”石刻及现代功德碑记。</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位于寺院建筑群中心,高17米,面积400多平方米,是寺院主要活动场所。 ‌</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作为镇国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了寺院“依塔而建”的布局特色,与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共同形成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罗汉堂内供俸着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其建筑风格与佛教传统紧密结合,展现了宗教文化与地方历史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作为千年古塔,最初为独立建筑,后因运河改道被包围在河心岛内,但始终位于大雄宝殿的西南方位。 ‌</p><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塔身全部用青砖砌建,高35.36米,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塔。塔顶为四角攒尖式,顶端直立着二米高的葫芦形紫铜塔尖,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底层有南北拱门,二层到七层均有塔门,两旁建有小佛龛。三层到五层的塔门两旁砌有突出的半圆砖柱,层层之间都有叠砌砖出檐,明显地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的600多座古塔中,堪称翘楚。</p><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是不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又称西塔)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虽历经修葺,仍保留唐代建筑风格。镇国寺塔因形状与古都西安的唐代大雁塔极为相似,被誉为“南方的大雁塔”,更有京杭运河宝塔湾之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我与“大运河-镇国寺塔”石碑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作为大运河全线唯一坐落于河心的古塔,“镇国寺塔”不仅是高邮的标志性建筑,更承载着千年运河的历史记忆。其地理位置独特,东临市区,西近高邮湖,形成“运河佛城”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我与“镇国寺塔”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祈福钟:“撞钟祈福"的传统习俗,据汉朝班固撰《白虎通义》中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大意是说,钟能聚集地下的阳气,敲钟可以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滋养万物。故除夕夜撞钟,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随着悠扬的钟声"随夜尽",新的一年"破晓来"。</p><p class="ql-block">我与“祈福钟”来张同框图!</p> <p class="ql-block">1956年,因京杭大运河拓宽河道,“镇国寺塔”本在拆毁之列,幸而有关部门反复认真研究,决定“让道保塔”,在大运河中留下了这块占地近40亩的小岛,千年古塔终于得以安然。现在镇国寺又得以重兴,殿阁巍然,重焕光彩,而“镇国寺塔”则像一位恂恂敦厚的长者,凝眸迎候着远方来的客人,送往着南来北往的舟船。</p><p class="ql-block">离别时,我在镇国寺的庭院中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玩第六站:高邮南门大街。</p><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是高邮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高邮古城南门外,始建于宋代,现存修复段约230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我在南门大街牌坊前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秦邮亭简介:</p><p class="ql-block">据《高邮州志》记载,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处"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1997年,高邮市政府于孟城驿旁的运河大堤上重建秦邮亭。亭四面开敞,内有约三米高的石碑,正面题"秦邮亭"三个大字,背面刻有《重建秦邮亭碑记》,记叙了秦朝在古邗沟边,筑高台,设邮亭,始有"高邮"的这段难忘历史。</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最初形成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因盂城驿(始建于1375年)的设立而逐渐成为商贸中心。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繁荣,这里成为粮食、盐业等物资集散地,被誉为“古今繁华之地”。</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兴隆于近代,是名副其实的沟通里下河、大运河,襟带苏皖两地的要津。客来运河两岸,货运大江南北,其情其势延续了600多年,直至20世纪40年代前后,因战乱和一场殃及40余家商店的大火肆虐受到重创,渐现萧条。建国后,随着1993年至1995年高邮市人民政府对盂城驿的修复,这条现长230米的南门大街修复如旧,重现生机。</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西傍大运河,明清时为行政与商业中心,现仍保留古街格局,商铺与美食融合历史与现代‌。</p> <p class="ql-block">我在南门老街上歇歇脚。</p> <p class="ql-block">“皇华牌坊”为清代邮驿官署前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传统砖石结构,高约8米,宽约6.5米,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风格。现保存完好,仍矗立于南门大街上,与古色古香的街道景观融为一体,既是历史符号也是现代文旅地标。 ‌</p> <p class="ql-block">“高邮”作为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其地名源于境内地势特征——城基独高、四隅低平(形似覆盂),结合秦观诗句的文学描述,形成了“盂城”这一别称。盂城驿作为高邮重要的邮驿站点,名称直接取自城市别称。 ‌</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景区(又称南门驿站)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是明代洪武八年由知州黄克明始建的古代驿站。</p><p class="ql-block">“孟城驿”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房屋整体坐北朝南,是目前大运河沿线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驿站遗存,曾为明代北京、南京之间的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是京杭大运河重要交通枢纽,称之全国之最的盂城驿,被誉为穿越时空的“中国邮驿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如今“孟城驿”,为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大门口挂着一对“驿”字红灯笼,门额悬挂横匾“古盂城驿”。</p><p class="ql-block">盂城驿,位于高邮南门大街上。洪武八年(1375),水陆两用的盂城驿正式设立,规模最大时拥有房屋超百间、马夫、旱夫逾二百,马130匹、八条船。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枢纽,承担漕运、军事通信等功能,至今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门,第一进是皇华厅(正厅):“皇华厅”是通邮传令、处理公文的场所,也是驿站管理中心,承担接待过往官员、宾客的功能。其西侧厢房为驿丞签押办公处,东侧为驿丞寝室及书房。 ‌“皇华厅”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梁架上的木雕包含“玉如意”“双鱼跃龙门”“八仙过海”等传统图案,展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特色。 ‌</p><p class="ql-block">“皇华厅”现存600余年,结构完整,是研究古代邮驿制度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是驻节堂(后厅):“驻节堂”为五开间明代建筑,采用梁柱式结构,现存梁、柱、雀替、月梁等木构件均为明代遗存。堂内悬挂“驻节堂”匾额、木雕纹饰包含双鱼、如意等吉祥图案,展现了明代民俗特征。其体量虽小于正厅“皇华厅”,但通过挑檐手法保持空间轩敞。</p><p class="ql-block">“驻节堂”是古代驿丞接待各路使节及四方宾客的场所,此屋为明代遗存,是整个盂城驿保持原状最好的一进房屋,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厅、梁、瓦、柱都完全保持了当年的风格,是盂城驿的精华所在。门柱楹联“过客相逢应止宿,征途到此便为家”。厅房东西两侧为宾客寝室,供过往官员下榻所用。</p> <p class="ql-block">“甘棠轩”,是专门供清官休息小憩的地方。成语“甘棠遗爱”即是对离去的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门柱对联“解辔盂城,听芦笛渔歌,好留连此地湖光塔影;飞觞传舍,品香莼紫蟹,莫辜负水乡明月清风”。“甘棠轩”内,墙上挂着古代有关驿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礼宾轩”是当时驿丞接待过往官员的一个会客厅。厅内陈列着《历代名人与盂城驿》展。历史上,盂城驿接待过许多名人志士,唐代李吉甫;宋代王安石、范仲淹;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清代魏源;还有回族诗人萨都剌、荷兰使者尼霍夫、朝鲜人崔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盂城驿标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三重檐歇山式结构,呈正方形,上下三层,</span>楼高约15米,二楼四周飞檐的檐下挂着名人撰写的匾额:“秦亭明驿”“置邮传命”“传宣政令”“古驿重光”“极目湖天”。</p> <p class="ql-block">沿着窄窄地楼梯盘旋而上,我们来到顶层:这里有一面红色白皮面大鼓,其直径大约有三尺,鼓上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悬挂“湖天一览楼”匾额,</span>是古建筑学家陈从周题写的。“鼓楼”在当时有三大功能:站岗远望,值更报时,传鼓报捷。站在楼上可以俯瞰到盂城驿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盂城驿的制高点,与京杭大运河、高邮湖形成独特的景观视角。登楼远眺可见:高邮湖、京杭大运河、镇国寺塔、孟城驿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我在“鼓楼”上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在“鼓楼”的廊道上,留下快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高高的“鼓楼”上,留张纪念图!</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粉墙黛瓦风格,屋檐下悬挂风铃,门窗雕花工艺细腻,院中种植银杏、枫树等传统树种,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院中还有一座观测时间的“日晷”和一个小巧的金鱼池。</p><p class="ql-block">“日晷‌” :古代利用太阳影子测时的一种计时仪器,中间有一根金属棒,四周刻有子丑卯寅十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刚好是二十四个小时。通过观察金属棒在阳光下产生的阴影位置,就能知道时间。</p> <p class="ql-block">明代砖雕:蒲松龄像。</p><p class="ql-block">蒲松龄(公元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他作为同乡好友孙葱的幕宾来高邮,管理孟城驿驿务,其间,他撰写的反映驿站真实状况的《高邮驿站》等文章被收入《蒲松龄集》。</p> <p class="ql-block">院内现存“马可波罗的浮雕像”,是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华期间的纪念性艺术呈现。</p><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在元代游历中国期间(约1275—1295年),曾途经高邮并停留。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及高邮城,描述了当时京杭大运河上的商贸与交通场景。盂城驿作为明清时期水陆交通枢纽,与马可波罗的记载形成历史互文,展现了不同文化视角下的江南邮驿风貌。 ‌</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鼎盛时有马房二十间,如今,只保留了一间马房作为象征,让游客可以一窥当年的驿站的情景。在驿站内,还有一间小小的马神庙,供奉泥塑马神一尊,是祈求人马平安的祭祀场所。驿夫们接受递传的任务后,往往都要到庙里来烧香磕头,让马神菩萨保佑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庭院廊道上展示着:“孟城驿俯视图”、“水驿捷要歌”。</p> <p class="ql-block">“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位于孟城驿东侧,馆内分为集邮简史馆、早期集邮家展厅等区域,通过实物、影像及文献系统展示集邮家生平事迹与邮品收藏。藏品涵盖万余件展品,包括珍贵邮品、手稿、参展邮集等。 ‌该馆在2017年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正式开馆,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与高邮市政府共同举办,旨在通过集邮文化推动社会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局”设立于元末明初,持续运营至民国时期。作为水陆联运枢纽,承担着官文传递、军需物资运输等职能,与孟城驿共同构成“一城两驿”的独特格局。 ‌</p> <p class="ql-block">离别时,在挂滿红灯龙的南门老街上我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高邮“南门大街”,青砖铺就的路面仿佛在低语,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这条始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的古街,曾是运河畔的商贸枢纽,如今虽褪去往日的喧嚣,却仍以斑驳的砖木结构和飞檐翘角的建筑群,诉说着“沟通里下河、襟带苏皖”的辉煌过往‌。修复后的街巷不足三百米,却浓缩了六百年的历史——从盂城驿的官商云集,到战火大火的沧桑劫难,再到现代文旅的再生‌,</p> <p class="ql-block">兴化高邮三天的快乐康养之旅,就这样匆匆而过,真希望时间过得慢点,再慢点!感谢苏州新天地旅行吴总,特意为我们亲友团的朋友们精心策划和领队!三天的快乐康养生活,我们不仅吃得好,住得好住,而且玩得也特爽歪歪,期待下次的旅程早日扬起风帆!</p><p class="ql-block">2025.10.于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