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探诗韵,多元课堂显魅力——位庄中心校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陈位庄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深化古诗教学研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位庄乡小学语文组于本周开展“智库领航,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活动分两天进行,六位教师围绕不同学段古诗课题,展现了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教学风采,课后评课环节更是碰撞出热烈的思维火花。</p> 10月16日:聚焦《登鹳雀楼》,低段古诗教学显巧思 <p class="ql-block">  10月16日上午,王雅茹、王志茹、陈芳三位教师以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为课题,各展教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  王雅茹老师化身“小导游”,以“游黄鹤楼”为情境串联课堂,通过“听读正音、想象画面、朗读背诵、识记生字”四个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感受鹳雀楼的壮美,更以实践体验让学生领悟“站得高看得远”的主旨,课件制作精美、教态亲切自然。</p> <p class="ql-block">  王志茹老师以“学习如登楼”为喻,带领学生从基础认读逐步进阶到朗读背诵,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意,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其“字理识字”环节尤为亮眼,通过象形字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字义,让识字教学更具深度。</p> <p class="ql-block">  陈芳老师教态稳重,以地图定位山西省鹳雀楼位置为导入,让学生“化身游客”走进诗歌场景。课堂上,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诗意,鼓励学生自主总结“所见所想”,最终提炼主旨,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时间把控精准,呈现了一节充实完备的优质课。</p> 10月17日:深耕《枫桥夜泊》,高段古诗课堂挖深度 <p class="ql-block">  郭浩、张晓坤、李国玲三位教师则聚焦五年级古诗《枫桥夜泊》,从不同角度挖掘诗歌内涵,展现高段古诗教学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  郭浩老师以“四季图片+四季诗句”引入,借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自然过渡到“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讲解诗句含义、分析“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手法搭建知识框架。课堂亮点在于“诗句扩展”,他对比李白、李煜的“愁”诗,解读不同诗人的愁绪;又围绕“寒山寺的钟声”,延伸陆游、顾瑛、高启的相关诗作,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p> <p class="ql-block">  张晓坤老师以“一座寺庙闻名了一座城”的谈话导入,迅速吸引学生兴趣。课堂上,她以“反复读诗”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愁眠”的意蕴,再通过梳理“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深度感悟诗歌情感,最后细致讲解“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过程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李国玲老师以沉稳大气的教学风格贯穿课堂,先以“你最喜爱的季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通过“品画面”“读中品”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感知诗歌中的场景,明确“借景抒情”的教学目标。她尤其注重朗读技巧指导,从节奏、韵律到“平长仄短”“抑扬顿挫”“错落有致”,逐一示范讲解,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p> 评课研讨:思维碰撞,共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全体语文教师围绕当天同课异构展开评课。大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维度各抒己见,既肯定了各位教师的教学亮点,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p><p class="ql-block"> 此次“智库领航,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全乡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的深度思考,为后续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