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史与梦讲坛(102)巧合梦(一) 费孝通 冯其庸

茂陵客南生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46、费孝通、张岱年、郑晓江的预感梦果然成真;冯其庸的3个预感梦一一成真。</b></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这种预感成真的有意巧合梦并不少见,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人皆有之。其原因是清醒时念兹在兹地牵念不已,进而形之于潜意识的梦境。其机制和灵感梦有所类似。</p><p class="ql-block">费孝通1936年12月梦见在与他同赴大瑶山做人类学调查时失踪的妻子王同惠,来告诉他她在水中。7天后果然见她“怀爱而终”于渊深水急之滑冲。</p> <p class="ql-block">费孝通《中国社会学》书影</p> <p class="ql-block">张岱年于上世纪50年代初梦见友人送来《王氏家藏集》一书,次日果然如此。</p><p class="ql-block">南昌大学教授郑晓江将其书斋名为“神游斋”,“一天晚上,我梦见‘神游斋’起火,一切化为灰烬,我痛心疾首,幸好,只是南柯一梦。从此,我非常小心火烛,唯恐大火无情,一生心血付之东流。我时常与朋友谈及这个怪梦,双手一摊云:若真的如此,吾将何之?”后来,此梦竟然成真,他的“神游斋”真的起火了,所幸损失不大。</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16日,冯其庸对卞毓方说:“有些事,很难解释,比如说做梦吧,我给你举几个例子。”</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梦大约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一天夜里,他梦见大哥遭到日本鬼子毒打,浑身是血,遍体鳞伤。俄而惊醒,惴惴不安,再也睡不着。辗转熬到天亮,吃完早饭,便从教书的学校动身回家。临近村口,恰巧碰到几个人抬了一副担架过来,上面躺着的,正是他的大哥,真的被日本鬼子打伤了,伤势和他梦见的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冯其庸题跋汉画像砖拓片</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的同乡老友名医巫君玉自己查出得了癌症,随即住在宽街的北京中医院治疗。一天夜里,他梦见巫君玉腋下夹着被子,从宽街的一个胡同里出来。他觉得奇怪,问了几句,恍恍惚惚,再要问……却醒了。怪梦,怕不是好兆头。白天赶去宽街中医院,一看,巫君玉已到了弥留期,话都不能讲了。两天后就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梦在1984年。这是个一夜连做3次的系列梦。这年4月,他最后一次去医院看望上年查出患了肺癌的无锡国专同门杨廷福。其后前去武汉、重庆。一天晚上,忽然梦见回到上海,先去看望一位老师,不等开口,老师就告诉他:“廷福已不行了。”他一惊而起,揉揉眼,知道是在做梦。心知不祥,良久倒头再睡。迷迷糊糊,又见另一同门来京,他急问廷福病状,其人皆不答,似在刻意回避。待再要问……醒了,睁眼看表,恰值午夜。过了许久,勉强入睡,却看到杨廷福来京,笑吟吟地告诉他:“你不用担心,我完全好了。你看,我的脖子上就只剩下了疤(肺癌已转化成淋巴癌),其它都没有了。”他转忧为喜,对杨说:“你闯过了这道难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脖子上落点疤,算不了什么了。”依然是缥缈一梦。</p><p class="ql-block">5月26日上午回到北京,午饭后正要休息,楼下有人喊:“电报!”,预感不妙,下楼去拿,一看,唉,廷福已于25日去世。</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南生桥,陕西兴平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有《二十五史梦文化解读》(出版社精装重印一次)和论评《雕虫写龙集》行世。前者和部分论文已授权外译推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