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工作卅年小记</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细沙,从指缝间悄然泄下。转眼间,我已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又三个月,今天特小记如下:</p><p class="ql-block"> 1995年7月,我怀揣着毕业派遣证,走进位于梅山的老县人委的二楼的教育局人事股。不久以后,被分配到金寨县双河职业高级中学,那时这所学校还保留初中部。洪学智老将军就是这个镇的人,他题写的校名铜字熠熠生辉,当时余述清校长用朴实的语言还和我们谈了话。就在那年寒假,我带的两个初一班数学在全镇几所学校统考中分获第一、第二名,这份小小的成绩,至今想起仍感欣慰,虽那段时光短暂,但那一年的许多学生和我还互相惦念。</p><p class="ql-block"> 当时与我一同步入双河职高的,有宫玉忠、汪承固、张善义、陈晖、汪晓红几位。我们三个男教师蜗居在校门旁的二层小楼里,还商量轮流掌勺、洗碗、买菜等。夏夜还不时奔向桥下的清澈大河,细软的沙石在月光下莹莹发亮。那时长像青涩的模样常被街上人误认为我是在校职高学生。当年那对于教育的新奇,都留在了那段简朴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 1 996年,我回到了母校南溪中学。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还有我的许多老师,都让我倍感亲切。在新教师欢迎会上,记得杨静老师的一曲《乌苏里船歌》婉转动听。老校长岳克玉勤于治学,有章有法,在金寨教育界声望甚高,后来他调任到县教委副主任;李善信副校长接任校长,如今成为省城名校长的他仍执掌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偶尔还能在短视频里刷到他治校的身影。正是在南中这所校园里,我也完成了成家生子的许多人生大事。</p><p class="ql-block"> 那段日子,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先生题写的“南溪中学”主教学楼,书法家林存安题写的大门镇守着这座学府。(后来南中大门重建后,校名为南中校友孙大发上将题写),尤其那一届99届毕业生在高考及人生中取得的成绩,也为母校南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九年秋,因二中师资紧缺,我踏进了金寨二中(含金城校区)的校园。或许也如一些人所问—我是为了县城的繁华,还是为了什么?这二中一待便是十四载春秋。当年同来二中的还有王祥文等老师,后来祥文考研去了重庆,如今我们仍不时在微信上互相吆喝几句。在那几年,二中的张亮校长、易夑校长及同仁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真像老大哥和老大姐一样,后来他俩也先后调任教育局,他们虽已退休多年,但还不时关心关注着我们。至今,他们那种处理学校棘手问题的能力,及在那几年办金城校区取得的成绩还是令全县寡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诚然, 那时的二中校舍小而简陋,但有温度的师生情却让生活格外温暖。节日里学校还叫刘师傅、孙师傅等人为高中部的住校生烧几大盆硬菜加加餐。学生和老师一起在球场抢篮板的酣畅劲,让我的二中岁月变得充实。尤其当年那个故意与我狠抢篮板球的“小个头”田应朝,如今还成长为了新二中的掌舵人。我思量哪一天若回二中,我非要和他较量较量,岁月真不饶人,篮球肯定打不了,乒乓球还是可以和他来几局。</p><p class="ql-block"> 尤其二中校园里的我那方小窝,可是装着一家几口人的温暖时光。至今,孩子还怀念老县城的夹干子烧饼、夹着蔬菜的烤鱼、鸡蛋饼、牛肉面、银耳沙锅、及那家乡的土菜馆。还有当年的县直各单位、七站八所也近在咫尺,工作人员抬头不见低头见,办事也挺方便。我想那间小书屋可能还在等着我退休回去。当然如今的老城已改造成了湖山相映,红色绵长,一个天然的康养胜地。</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在金寨工作的那段岁月里,应是陈仁恕、储士贵、夏跃武、霍飞等县局领导,依次串联起各时期的全县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三年,随着爱人调入合肥的蜀山区,我也来到合肥郊县长丰,尤其来到这所被誉为“长丰教育之根”的学校,这所学校的郭沫若先生的题字依旧苍劲,老革命家陆定一曾亲临考察。我们那一批同时进入该校的有胡健、陈海波、晏行军、张吉品、陈莉、周怡等同事,我们大都也为外县人,其中数我的年纪最大。当然他们的蓬勃朝气,也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如现在的胡健等许多同事也成了我的好球友,甚至好驴友。那乒乓球室里每一次挥拍都让我酣畅欢喜,每一次的旅行增长了知识。虽然后来陈莉老师和周怡老师考到了外地,但同期之谊始终如初。</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十几年里,这座烧饼小镇也大变样,蜕变成了千亿工业强镇,发展之快让人瞠目惊叹,就在前几日,运输古镇的新能源汽车的专列从学校旁的专用火车站直通欧亚。</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期间,是阮仁贵、朱玉松、杨维昆三位校长相继执掌校务至今,阮校长的豪迈、朱校长的严谨、及现任杨校长的没有架子的亲和力,尽显了各位的领导艺术。学校虽位于开放的经济大镇,毕竟属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管理的难度真的可想而知。但同事们之间没有弯弯绕绕,坦诚相待。也正是这种淳朴也让我爱上了古镇。在这些年来,县教育局也先后历经了现任杨局等三任领导。估且不论取得的教育成绩如何,但县委政府及广大老百姓支持教育的热心和举措,还是有目共睹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光阴已流转,我也从青涩也到了“成熟”,一路走来,单位在变,住所也迁,身边的人事亦不断发生,但善心依旧。虽无能报恩,但情谊牢记心中。-写于20 2 5年1 0月</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当年的教育局人事股的办公地,该楼建于19 54年,现为文物保护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