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的第五期书画高级研修班2025年10月17日上午邀请张克锋教授主讲《“乱书”不是书---兼谈“丑书”》。</p> <p class="ql-block">周旻副校长为张克锋教授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厦门老年大学副校长周旻主持讲学</b></p><p class="ql-block"> 厦门老年大学副校长周妟以及来自学校书画艺术系各班级和校书画院、书画学社以及各区校推荐的60多名学员参加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乱书”不是书---兼谈“丑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专题讲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主讲人:张克锋</b></p> <p class="ql-block"><b>什么是“乱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翰墨求真 澄怀观道</b></p><p class="ql-block"> 本期主题 《“乱书”不是书——兼谈“丑书”》 ,直指当下书坛热议的现象,引发了大家的深深思考。 </p><p class="ql-block"> 墨海无涯,学无止境。10月17日上午,在这秋意盎然的美好时节,厦门老年大学第五期书画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在厦门市思明区斗西路211号校本部的书画教室里,再次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艺术盛宴。</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仅学习笔墨技巧,更追寻艺术的本源与真谛。我们荣幸地邀请到集美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张克锋教授带领我们开启一场关于书法美学边界与本质的思想碰撞。</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主讲人——厦门集美大学文学院原院长、著名学者张克锋教授。张教授学养深厚,对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以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语言,从中国书法的传统法度与美学核心出发,为我们层层剖析了何为“书”,何为“法”。 </p><p class="ql-block"> 张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笔法、结体、章法、气韵。他强调,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历经千年沉淀的美学规律和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 针对“乱书”与“丑书”现象,张教授并未简单否定,而是从艺术创作动机、时代背景、受众接受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冷静而客观的辨析。他指出,真正的艺术创新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是在深刻理解传统基础上的升华,而非对基本法度的彻底抛弃。 </p><p class="ql-block"> 张教授引导大家思考:当我们评价一幅作品“丑”或“乱”时,是基于怎样的审美标准?这背后是审美差异,还是对艺术规律的背离?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传授,更是一次审美的思辨训练。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愈发璀璨。在提问环节,学员们争相发言,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大家结合自身多年的学书经历和观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具体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如何区分现代书法艺术探索与纯粹的哗众取宠?”</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临帖创作时,应如何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尺度?”</p><p class="ql-block">面对学员们的踊跃提问,张教授耐心聆听,一一解答,其精辟的见解和谦和的态度,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一刻,课堂不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双向的奔赴,是智慧与经验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意犹未尽,纷纷感慨收获颇丰。许多学员表示,张教授的讲座如同一剂“清醒剂”,让大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时,能够保持一份审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加坚定了扎根传统、厚积薄发的学书之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这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必将为各位学员未来的书画创作与鉴赏,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周旻副校长的总结以古今之鉴,为讲座画龙点睛</b></p><p class="ql-block"> 张克锋教授精彩的讲座余音绕梁,周旻副校长的总结更是妙语连珠,为本次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讲话仿佛一位博古通今的引路人,带我们穿梭于千年翰墨长廊,以历史为镜,明晰了何为精华、何为糟粕。那一句句真挚的赞誉和深刻的见解,说到了所有学员的心坎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b>学员感言(1)</b></p><p class="ql-block">听张克锋教授之《“乱书”不是书—兼谈“丑书”》有感</p><p class="ql-block"> ——学员刘六光</p><p class="ql-block"> 张教授作为多所院校的博导、著作等身的学者、社科院多个研究项目的主导者,他肩上是背负使命的!面对书法界很多人诟病的“乱书”、江湖“丑书”、知名人士的“丑作” 如何解惑定性,是他本能一种直觉,该发声了!故在今年的第十三届书法论坛上就今日主讲问题递交了论文。</p><p class="ql-block"> 他首先将“丑书”作者王冬龄在其书中引用名家经典诗词、对联里用“乱”字所表达的丰富意涵来为自己的“乱书”加持!因此大家借此了解到,实际上,王氏早就借此偷换了概念!如毛泽东“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乱”,指的是政局的风云变幻!视觉上的“乱”与感知中的“乱”实际是精彩纷呈!是受众经过视觉冲击引发内在的感性呼应,最终凝结成一种理性的美的享受!一副作品的好坏必然是创作者与受众成功的心灵感应的过程!受众受震撼了,这个作品才是成功的!不然就是有争议或待评价的!而“乱书”的特点更像是单边的精神空虚的孤寂灵魂的抽搐与独白!不知所云,不知今夕何夕!是一种病态的抑郁症式的发泄与笔墨的狂舞!让受众感受到的是消极的恐怖的情绪!是对千年流传下来的书法美学艺术求之不得而而激起一种反叛,而绝非是一种创新!是典型的用西方视角来阐释东方文字之美的托辞!不懂汉字的内涵,无以论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的资格!那种怪异的无厘头的舞文弄墨实际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p><p class="ql-block"> 所以张教授的结论:“乱书”不是书,是抽象的带线条元素的绘画!它又与名家所做的一些探索中的书法艺术有所区别,那就是书写内容与书体的规范章法有区别,但可辨识!与江湖“丑书”也有区别,后者即视为行为活动范畴!</p><p class="ql-block"> 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它以内容的情绪变化来决定其笔墨的轻重缓急、浓淡虚实、字体大小、风格的确定和空间结构布局的协调合理,让受众感受其创作过程既挥洒自如又章法有度,在满足视觉美感前提下又深刻领略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表达!</p><p class="ql-block"> 所以正如张教授所评价,王氏削弱了汉字书法最根本的文化内涵,而仅就视觉效果大放厥词,又自相矛盾地解说其创作过程如何有书家的表现特色,但他忘了在线条自由叠加、交错、缠绕过程他已最大限度地破坏了美学的感受!所以结果就是毁了之前的努力,徒留一声叹息!知悉王氏有美国教学经历,在西化背景下,有那样的异想天开创新思路也正常!</p><p class="ql-block"> 本来很担心,书坛被异化了!现在释然了!有张教授坐镇书法评论界,有了他铿锵有力作答!书法艺术沿着正确轨道运行无虑!</p><p class="ql-block"> 感谢张老师!感谢周校长、学校领导、周部长、陈社长及班委的大力支持!又有了新的知识增长点!</p><p class="ql-block"> 2025、10、17</p> <p class="ql-block"><b>学员感言(2)</b></p><p class="ql-block">辨清“乱书”本质,坚守书法正道——听张克锋教授“乱书”不是书有感</p><p class="ql-block"> 一一学员 陶洪生</p><p class="ql-block"> 昨天聆听了张克锋教授关于“乱书”不是书一课的精辟讲解,又经周校长提纲挈领的总结提示,尤如拨云见日,让我对书法艺术的本质与边界有了清晰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抵制“乱书”,守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张教授指出,“乱书”的核心特点是点画交错缠绕叠加,完全打破字形结构与汉字书写规则,丧失了书法的可识读性。其领军人物王冬龄虽著《乱书:生生不息的中国书法》为其辩解,将“乱”附会于枯荷、怪石等意象,甚至援引古代诗文、画论中的“乱”字意象来正名,但本质上,这是对传统书法精神的背离和亵渎。</p><p class="ql-block"> 张教授进一步指出,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核心在于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点画、结体、章法的艺术表达,传递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无论是篆隶楷行草,皆以“法”为基、以“意”为魂,即便狂草,也需在草法规范内追求气韵,点画仍需分明可辨。而“乱书”将点画、字行肆意叠加缠绕,使独立成形的汉字不复存在,剥离了书法的文化内核,沦为视觉上的“乱码”。</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更需警惕的是,当今“乱书”的领军者多为书法界名声显赫之人,他们堂而皇之打入高等院校兜售“乱书”理论,进行各种拙劣下作的表演,他们的“大作”在不少知名展厅展示和宣传,甚至有官员为其站台背书,极具迷惑性,很容易误导人们,以为此类“创新”是书法发展的新方向。</p><p class="ql-block"> 张教授的课程有如清醒剂,让我们认识到,讨论“乱书”“丑书”的意义,正在于深化对书法本质的认知,分辨清楚什么是书法、什么不是书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书法的创新绝非脱离传统根基的标新立异,而是在坚守汉字书写规范与文化内涵基础上的推陈出新。</p><p class="ql-block">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想应当像张教授这样,旗帜鲜明的抵制“乱书”。一是要夯实认知根基,建立审美标尺。从临摹经典碑帖入手,深入理解篆、隶、楷、行、草的笔法、结字与章法,明确“法度”与“野怪”的边界,避免被脱离传统的怪异风格误导。二是主动发声,传播正确认知。在各种场合分享经典作品赏析、书法史知识,客观指出“乱书”违背书法美学规律的问题,而非单纯否定。三是坚守创作底线,决不跟风模仿。不参与以“乱书”为噱头的展览、评选,在创作中始终以传统为根基,追求“形神兼备”,践行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p><p class="ql-block"> (2025.10.18)</p> <p class="ql-block"><b>学员感言(3)</b></p><p class="ql-block">聆听张克锋教授《乱书不是书讲座》感作</p><p class="ql-block">刘成宁</p><p class="ql-block">秋澄幸偶暗香飘,泮宇迎来正论韶。</p><p class="ql-block">台上高谈书与法,课间醒悟丑和娇。</p><p class="ql-block">乱毫究理根源辨,妙语探珠意趣昭。</p><p class="ql-block">屏息聆听心若镜,传承国粹莫愁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克锋教授简介</b></p><p class="ql-block">集美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文学博士</p><p class="ql-block">集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红楼梦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厦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厦门市民盟美术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与书画的关系、书法史、书法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并从事书画评论和书法创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项。在《文学评论》《红楼梦学刊》《中国书法》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及评论七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书画的会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绘画中的接受研究》《书法基础与欣赏》《古代书论选注简评》,主编、参编教材及著作六部。论文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专著获福建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喜爱书画,曾进修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师从章祖安、祝遂之、陈振濂、韩天雍、蒋进、陈大中诸先生。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学普及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题写书名二十余种,参加各级展览二十余次,近百幅书法作品被博物馆及东南亚友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厦门老年大学第五期书画高级研修班美篇</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指 导:周海梅</p><p class="ql-block">总策划:陈小苇</p><p class="ql-block">审 核:陶洪生</p><p class="ql-block">录 像:徐 红</p><p class="ql-block">图 片:赵代国 张丽华</p><p class="ql-block">制 作:魏巧云 项 燕</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