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难道你们不知道,除了心灵不能跃过的想象力的空间外,人们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记忆并不存在什么距离,只有在遗忘之中才有鸿沟。”——纪伯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和自己有距离吗?就像你和你的家乡,就像你和你的家人,就像你和你那信仰中的高位者?我很多时候,更会这样来思考距离:我和我此刻写下来的文字,有距离吗?如果有,这种距离如何测算?我为此而常常备受煎熬。古人说我用我的手写出来的都是我心中的话。这是一种提醒,一种警示,一种理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就写作而言,我们试图通过文字练习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选择的努力,恰好就是我们创造或者终结距离的过程。那两个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成为了焚尸炉里的隐喻,隐喻一起被烧毁。沈从文在湘西构筑起来的一道土墙,试图让另外一种文明到来的步子更慢一些。距离变成了一种扼杀,甚至是无语的沉郁。而《生活在别处》和《挪威的森林》则成为了解释距离的经典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纪伯伦解决了产生距离的根本问题。一旦心灵之间没有丝毫阻隔,距离就会立即消失。对于爱,对于政治对话,对于经济沟通,对于地缘政治来说,距离的存在并非就是对抗本身,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越过这个距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于是,个人的生命,人类的行为,都在心灵这个层次上获得了新的注解。这种注解无意消除距离,也不是缩短距离,而是正视生命唯一的诉求:心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尊重 ,平等,温暖,爱和支持,使得心灵成为了跨越距离的彩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