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晋陕宁--记2025国庆节

阿尔卑斯

<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出游的习惯已坚持了十年,旅游没有攻略是我们历来的风格,从来都是走着瞧的方式游历山川,因为没有攻略,每次都会遗漏了近在咫尺的山川美景。难得我家先生今年做了规划,整个路线是“洪洞大槐树—小西天—延安宝塔山—西夏王陵—沙湖—沙坡头”,历经山西、陕西、宁夏,单程1400公里。我也搜罗了一些图片,觉得景色还不错,我超级喜欢戈壁沙漠上的感觉,那国庆之行就它了。</p> <p class="ql-block">  今年天气不太好,天空还飘着雨花,淅淅沥沥的因为路线长,雨时大时小,但丝毫不减出游热情,路上的车川流不息,服务区的人乌泱乌泱的,景点的人真的是蜂拥而至的感觉。我们八点出发,三点到达第一站山西省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临汾洪洞县西北2公里的贾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指的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 话说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而山西未经战乱,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东的总人口不及山西的一半。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内共有十八次大规模的迁徙,把山西人分散到十八省五百县。当时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不能同迁一地,于是有人改姓,有人半路逃跑,但被抓回的有的个割耳朵有的用刀划脸。由于大部分的山西人不愿离乡背井,官兵担心百姓逃跑,就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甲上刻了一刀作为标记,所以相传小脚趾甲两半的,都是山西人的后代。迁移时为防中途逃跑都是绑着手前行,有人想上厕所就得解开手,因此上厕所就演变成解手。该景点的厕所名称一直是“解手场”。</p><p class="ql-block"> 大槐树是中国唯一一处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间祭祀旅游地。景区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玩区”“汾河生态区”“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板块组成,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p><p class="ql-block"> 闺女问先生,我们祖籍可是从此迁出,先生回答不是,我们老家是安徽凤阳的,是永乐皇帝朱棣迁都时留在滑县的。闺女嘟哝说,家是滑县的,古籍在安徽,咱为啥来山西拜祖。我们都笑她,我们不是来拜祖的,是来玩的。不过闺女挺开心,参与了蹴鞠、回答问题赢饮料,盖章等活动,还称心如意了一回。</p> <p class="ql-block">  此地距壶口瀑布非常近,周边还有广胜寺也极有名气,壶口我们一家人去玩过,广胜寺行程里没有它,想想也是寺庙,不去也罢。觉得还是最想去小西天。</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1公里的凤凰山巅。原名千佛庵,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大雄宝殿内塑有悬佛千尊,因“重门”门额题有“道入西天”,又为区别隰州城南原有的明代寺院“大西天”,更名小西天。建筑面积仅有1100多平方米,由石磴路、幽洞、上院、中院、下院等组成。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层叠叠,曲曲折折,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此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据险而筑,突兀险峻。山脚下,如意湖碧波荡漾。此地还是《黑神话·悟空》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夜宿隰县,八点直奔隰县小西天,行程两公里。小西天,山西有两处,去年清明节我们去过了一个,地处涯壁,悬空寺庙,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极小,庙内供佛。隰县小西天规模大,名气也大,游人居多,限流,现场不卖票,需网上预约,但网已无票。真的怕像去年的梵净山。我们来的早,工作人员考虑国庆游客远道而来,放了一些票,我们才得以进去,不过是单线前行,看了就返回,回程时看到拦截的游客在等候。</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规模不大,一个多小时就逛了个遍,基于妞妞喜欢盖章,又逗留了一会儿,又因为这里盛产雨露香梨,就又逛了下梨市,将近12点才开始向延安出发。不怕您笑话,我的意识里总觉得延安就是一个黄土高坡上名为杨家岭的村子,还有一个有着塔的宝塔山,另有窑洞数间,甚至还摆了好多辆纺车。这也许是和学生时学的的课文有关。其实跟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延安这个革命圣地早已发展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加上国庆节,路上堵的那叫一个寸步难行,眼看着高高在上的宝塔山就在不远处,车就是过不去。</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古时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为嘉陵山,又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所以被习惯性地称为宝塔山。宝塔山海拔1135.5米,为周围的群山之冠,登上宝塔山,视野开阔,茂盛的林木间,历史文物与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从山顶向下看,延安老城风光一览无余,黄土高原风情尽在眼前,红色圣地的画卷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古塔是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在延安时期,它是热血青年们寻求光明的目标,是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有许多赞美延安、赞美宝塔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景区有烽火台、摘星楼、摩崖石刻、日本工农学校遗址、明代铁制洪钟、古城墙、嘉岭书院遗址和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10余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建于1950年,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p><p class="ql-block"> 新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其中陈列馆由6个面积相等的展厅组成,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毛泽东在延安”。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p> <p class="ql-block">  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景观看不完,在无限敬仰的深情中,我们离开了延安,在黄土高坡的高速上向宁夏银川出发。黄土高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严重缺水,一年只有一场风,却是从春刮到冬。大风起兮,漫天黄土,造就了这里特殊的景观,也平添了悲壮、豪放的气息。黄土高坡上时不时会看到很多废弃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宁夏石嘴山市沙湖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集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既融合江南水乡之灵秀又彰显了塞北大漠的雄浑,是沙与水相互依傍,共生共存的自然造化。如海的翠湖环抱着金色的沙丘,水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大漠的粗犷与水乡的秀美被淋漓尽致地结合在一起,身在其中,迷幻奇特而又兴奋惬意。</p><p class="ql-block"> 沙湖水草繁茂,鱼肥稻香,成为鸟类的天堂,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等珍禽异鸟。靠近沙堤码头,船舫在如锦似缎的柔波随风摇弋的芦苇中荡漾,岸上的沙丘金光灼灼,驼铃声声。沙堡建筑前的美人鱼沙雕,瞩望着碧波万顷的美丽家园。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浑然天成之境,不得不感叹宁夏这方土地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滑沙场上游人玩得正酣,闺女和先生轮番驾着滑沙船从沙丘顶峰俯冲而下,闺女的惊叫,先生的笑声,父女二人一起攀爬沙丘的身影,都淋漓尽致的呈现一副祥和优美的画面。不远处响起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身着西部牛仔的大闺女骑着骆驼随着驼队向我们走来。难得先生舍得花钱想开一阵沙漠越野车,但俩闺女都不跟随,租赁沙漠车的商家也只让乘坐并不允许游客驾驶,先生也只好放弃了这次几百块钱的尝试。兴尽晚回舟,沙湖里划了一阵船后,我们乘坐几百人的大游船在湖里航行了半个小时,才到了码头。</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是刻画在贺兰山岩石上的古代绘画作品,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口。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之久。这些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至10000年前的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和交媾等生产生活场景,是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和原始艺术史的重要资料。自远古的春秋到西夏,这里曾经生活着羌戎、 月氏、 匈奴、 鲜卑、铁勒、 突厥、 党项等民族。</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 青铜峡、 中卫、 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口,景色优美,奇峰叠嶂,瀑布倾泻,泉水潺潺,岩羊跳跃,再加上形态各异岩画作品,真的是恍如穿越入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中。贺兰岩画博物馆,更是丰富了岩画的大量相关历史资料‌。闺女喜欢绘画,流连忘返,出了博物馆,已经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西夏王陵是我家先生之所以宁夏之行的根源,不就是陵墓么?我都有些不解,上次去看宋陵,那些几乎一样的七王八墓,走了一个遍,散落在墓前的石像生,他都一一查看,闺女随他,也看的及为仔细。再比如乾陵,不就是两座墓碑么?他们想看,我只好随行,不过,西夏陵还真的和其他皇陵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西夏陵,位于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埋葬了西夏王朝的多位皇帝。现在整个陵区有9座帝陵和140座多陪葬墓。陵墓的形状与其他中国陵墓都不一样,呈倒扣的窝头形,前方有墓道。陵墓还有墓道、祭拜台亭台,陵墓成塔型,外面木制结构,木架子已毁,空留墓塔型的陵墓。博物馆里应该介绍的很清楚,可惜我没详看。目前开放了1、2、3号,4号等陵墓供游客参观,其中3号陵墓推测说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距离西夏史话艺术馆和西夏碑林相距较近,可以走近参观。巨大的倒立半圆形陵墓立于荒地之上,历史沧桑近在眼前,远处的贺兰山麓沟壑纵横,使人顿生悲凉壮阔的沧桑之感。我们是乘了汽车,又坐观光车,还坐了马车,才看完了四个陵墓群。</p><p class="ql-block"> 西夏王朝由党项人建立,文字、风俗都与中原汉族不同。王朝灭亡后西夏的城市、历史也都神秘的消失在戈壁之中,成为千古之谜,直到近代才被发现解读。在西夏陵博物馆内藏有丰富的西夏王朝文物,其中很多西夏文的石刻和带有西夏风格的壁画都是珍品。博物馆内部免费的讲解也十分精彩,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神秘西夏王朝的风俗、文化和兴衰,也能更加有体会的参观王陵。馆内展出了唐卡、文献、泥塑、铜铁器、织物、瓷器等近5000件藏品,其中包括了近些年来西夏陵考古研究过程中出土的大量精品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活字印刷是西夏王陵的体验项目,俩闺女卓卓实实的过了一把瘾,拓了好几张的属相,还拓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览山公园是银川市地标性公园,主体建筑采用仿古罗马斗兽场设计,建有弧形阶梯剧场和欧式拱门长廊。游客需攀登208级台阶至山顶平台,东望阅海湖湿地,西眺贺兰山脉,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观景视角。山顶露天剧场是核心区域,黄昏时分夕阳将云霞染成橙红或紫金色,湖面波光粼粼,山峦轮廓渐隐,被游客誉为“日落天花板”和“浪漫封神地”。</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个国庆期间,全国大范围的下雨,但干旱的宁夏还是展露了三天艳阳高照的日子,这无疑给欣赏日落提供了最佳平台,可惜的是每一次都在日落之时赶不到览山,最后一次赶到了,却是阴雨绵绵,倘若不是天气的缘故,中秋月辉映照古罗马建筑,怕也是瑰丽奇观吧。</p> <p class="ql-block">  回归的警钟已经打响,最后一站是去青铜峡,还是去水洞沟,我们的意见出现分歧,青铜峡应该是有着黄河古道的自然景观,水洞沟是到了宁夏才知道的五A名称,至于来时都订的沙坡头,大家一致投了反对票。不过要是去青铜峡,还可以走一走66号公路。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去了水洞沟。</p> <p class="ql-block">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它的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以雕塑、展板、投影、文物展出及讲解为形式,走进水洞沟了解人类进化的起源、水洞沟文化的兴起以及水洞沟遗址五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还有12分钟的动态演出,让我们实景体验三万年前原始人生产、生活以及面临山洪暴发、山崩地裂的灾难时被迫迁徙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水洞沟长城是宁夏唯一一座、一脚跨两省的长城,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是浓厚西北大漠风貌;南边的水洞沟呈现湖泊湿地与高峡平湖。三公里长的芦花谷内芦苇摇曳生姿。途经红柳滩,是因盐碱滩遍生红柳而得名的。红柳,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灌木,往往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里,因株干呈暗红色而被称之为“红柳”,中医学上称之为“柽红柳”。中途还过了红山堡,据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其为正方形,边长均为 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乘坐马车,拖拉机,骆驼车,然后到达交市,进行古时候的集市体验。大家体验了投壶、套圈、蒙眼敲锣、下棋,鞠球等活动挣来交子,最后通过博彩,小闺女输光了挣来的财富。这场体验让孩子懂得万事皆可做,唯赌不可沾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赛马场上林立的外蒙骑士,他们不亏为马背上的民族,精彩的骑马技艺让我们亲身体会了一次红牡丹的骑术,精彩的赛马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去描绘。</p><p class="ql-block"> 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里是独一的一处集长、城堡和地下藏兵洞于一起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上,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路口颇多,左右盘旋,犹如迷宫久久不见尽头,是中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1置身其中,可领略了古地道战在设计上的出人意料、功能上的灵巧隐蔽、结构上的悬妙复杂,古人的聪明才智,在这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虽然去了水洞沟,为了不留遗憾,我家先生多行200公里,还是带我们前去了66号公路。可惜的是由于修路,在距离16公里的地方阻断了交通,任我们和其他车辆在山谷中盘旋,夜色朦胧,我们踏上了回归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去过了腊子口,怎能不去长征胜利的纪念地吴起。去年的遵义纪念馆没去都成了遗憾。雨雾缭绕,八九点钟黄土高原充满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我们听着黄土高坡的歌声,参观了吴起纪念馆,给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